李紫剑答《精武》编者问(一)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r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轨迹拳开山祖师,李紫剑确实有不同常人之处。当本刊主编张朝阳先生第一次邀他作专访时,不知李先生是太“有骨气”还是在传媒面前“老于世故”,他并没有“漫卷诗书喜欲狂”,对《精武》的礼遇报以微笑,而是谦虚地寄来了一些能触发读者拳艺灵感的精品稿件,连载数期,便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赞扬,于是本刊旧事重提,“霸王硬上弓”对这个引曙光于武术界、播佳种在竹林、能在不自由中而能自由发挥的“狂生”进行了专访。
  问:真智者,不哂愚者之言。李先生屡屡揭露一些大师的伪善,以至于成为众矢之的,先生自己思忖一下,这是智者所为吗?
  答:地上有钱,伸手去捡;怀中着火,解衣去赶——趋利避害,才是智者所为。而本人唐突大师、怀疑神功,既无利可图,复引火烧身,此大愚大痴之举,何智之有?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绝不是智者所为。
  也许有朋友会问,既然知愚痴,何不改之?古人有言:“闻过即改,善莫大焉。”岂不闻哉?
  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有一种行为与所谓的智慧无关。这种行为出于道义,与个人信仰有关,它甚至超出了寻常理智,它只服从心中的戒律。古今诸多绝顶聪明且有大智慧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的匪夷所思的表现,便出于这种情况。
  岳飞明知前边是不归路,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他本可以拥兵自重。自创江山,但是他没有;他亦可以中途隐遁,终老山林,他也没有;他完全可以不死,但他选择了死。
  谭嗣同有逃的机会,但他不逃:国内国外都为他打开了生的大门,但他一一拒绝了;他完全可以不死,但他选择了牺牲。
  文天祥只需面北一拜,即可以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安知他日后无大作为?但他只求速死。方孝儒只需草诏一纸,即可救十族性命,而他草诏与否。都无法改变燕王即位的事实。但是,他宁可死,宁可被灭十族,也绝不肯为燕王草诏!
  他们的行为与所谓的智慧无关,他们的行为是他们信仰的见证!值不值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与众多先哲一样,我选择了走我的路。从我开始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已经对我日后的处境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正因为如此,我对后来所发生的一切都没有感到意外。既然我决心直面“皇帝的新衣”,成为众矢之的,当然“罪有应得”!
  在武术界流行自欺欺人、浑水摸鱼、鱼目混珠、跟风赶潮的今天,我的行为或许不智,但我自己觉得值!在这场跨世纪的空前的武术大潮中。我有幸成为中流砥柱之一,这是命运对我的厚爱。尽管我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但我至今尚未“很受伤”,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身负时代责任的人,是不会被世俗观念所左右的,所以尽管当代武林对我毁誉不一,但尚没有人可以无视我的存在。以一己之力与千万人的世俗力量抗衡,是可以“虽败犹荣”的。虽败犹荣,何况不败!正因为这样,所以直到目前,我尚未有悔不当初的理由,也没有改弦更张的打算。一如我从容不迫地走来,我还将从容不迫地走下去。
  问:“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境界,对于你来说。何时能达到,并让大多数武术爱好者领略和分享你心中的理想境界?
  答:对于我这样一个始终追求完美的人,这种令人激动的时刻,实在是太遥远了,岂止是远,简直就是遥不可及啊!
  真羡慕那些自认为已经大彻大悟、已经什么全都明白的人,这样的终极幸福,这辈子恐怕也是与我无缘了。
  一部《轨迹拳学》,我整整花费了8年的时间。8年是什么概念?一个月平均还写不到一页,一天平均还码不出一百个字。《轨迹拳学》就是这样锻造出来的,一如一个人看着儿女在膝下一天天长大,他哪里会有蓦然惊艳的机会呢?
  我没有这样的机会,并不说明别人也没有这个机会。至少,有幸读到《轨迹拳学》的人,都有这个机会。至少已经有数十万的人见识了《轨迹拳学》,有数万人拥有了《轨迹拳学》,几乎所有一气读完《轨迹拳学》的人,无不发出“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慨!
  很惭愧——我只是一盏灯,我不是太阳!
  问:创新不是每个武术家都有的福分,李先生的武学自成面目,是感谢武术界的宽容。还是感谢自家的天分、学养、功力?
  答:一个人心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的眼光有多远,他的路就有多远。在上帝的天平上人人平等,人人机会均等,成功绝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世上的每个人,事实上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每一个人都是天才!至于有些人迸发出夺目的光彩,有些人却平平无奇,这其中从很大程度上讲跟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关。
  对于武术来说,它的原理和原则是一定的,是无法改变的,而它的形态和风格,却是不定的,是可以变化的。但凡是有作为的武术家,都是认识到了这一点的;但凡是明师,都是把这一点告诉了徒弟的人,而但凡是俗师,保守的首先便是这个秘密。
  不许徒弟越雷池半步的人是什么?是拳霸!一举一动不敢稍异师样的人是什么?是拳奴!在“徒弟必须像我”和“我必须像老师”的落后观念的束缚下,哪里有什么创新的余地可言呢?
  性格决定成败,观念改变命运。有福不享,过期作废。并非是一些人没有创新的福气,实在是落后的传统意识蒙蔽了他们的双眼,束缚了他们创新的双脚。
  我能在武术研修上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李氏家族五百年薪火相传的武风熏陶了我,其次是我正好赶上了一次旷世难逢的武术大潮,在这种情况下,我坚韧不拔的性格与时代同步的思想观念发挥了作用,并最终促成了我的一系列学术成果。
  生活对我从来没有宽容过,我用不着装模作样地假惺惺地对人说我对苦难的经历有着感激之情。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年我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我完全靠自学才掌握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知识。由于同样的历史原因,我被当作黑七类,在苦难中辗转了十多年,能活下来减属不易。上帝没赐予我优厚的先天条件,在16岁的时候,我体重才有24公斤,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出身教师家庭的我,从小受的是传统文化教育,性格一直很懦弱。按照传统的武术观念。我根本就不是练武的材料。
  但是命运和我开了个玩笑,也许是她和武术惯例开了个玩笑,并且是个大玩笑。就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人,不但步入了武林,而且享誉武林:不仅可以力敌一人,而且敢于无视千万人!
  感谢武术!她改变了我懦弱的性格,她改变了我衰弱的身体,她提升了我的人生价值,她给了我与世抗争的勇气!她使我的命运产生了戏剧股的变化,她为我铺开了全新的人生!
  请别误会我的意思,武术从来也没有宽容过我。我成功了,并非是武术独向给予我厚爱,恰恰相反,是我付出了比常人不知多了多少倍的努力,我 吃的苦不知比一般人多了多少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或许有一些方便可以利用。但在武术的修正上,成功绝对靠自身的努力,没人可以替代你!感谢武术,感谢她给我挑战自我的机会!在研武过程中的感悟,将使我终身受益!
  问:作为一位开宗立派的武术家,我们国家的武术艺术让你感到自豪吗?能使你佩服、敬仰的大师是哪一位?
  答:中国的武术传统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武术源远流长,中国武术的流派之多、阵容之大、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遗产之厚重均堪称世界之最,这绝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没有理由不为之自豪。
  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文明构成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特殊的财富,则是对一个民族的严峻考验。
  历史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未来。遗产是前人的荣耀,并不代表未来的尊崇。怎样看待传统文化遗产,绝对是一门大学问。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谁敢把传统文化遗产当垫脚石,他就能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谁一味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传统文化就会压抑谁的脖子!
  每一个为传统文化自豪的人,千万别忘了这一点!历史是用来超越的,不是用来重复的!一个不断超越历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而因循守旧和虔诚复古的民族则必将趋向衰亡!
  作为一个纯学术研究者,我在为传统中国武术自豪之余,更为至今武术界相当多的人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错误观念和愚昧行为而悲哀。
  对内因循守旧、遵古复古和对外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两大弊端。以传奇遮羞现实和以玄学代替科学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两大恶俗。这些都是我甚感悲哀的,都是我无法引以为豪的。
  几乎每一个拳种每一个流派都以新创为耻,几乎每一个流派都靠作古的传奇人物支撑门面,几乎每一个名家都拿阴阳五行“讲道理”,在国内胡折腾也就算了,他们还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地开国际玩笑!
  于是,就有了“武术源于中国”的惊人之谈。凭心而论,这是何等的肤浅无知啊!武术是什么?武术是造就武力和表述武力的学问,武术是人对人表述武力的学术。说武术源于中国。一如说全世界的徒手搏击和冷兵械斗术都是从中国输出的,这可能吗?试问阿富汗弯刀、尼泊尔狗腿刀是什么时候从中国传去的?试问古希腊的拳斗摔跤是什么时候从中国传去的?有人能证明吗?
  武术是人类社会竞争的产物,是需求促生的发明。产生武术的土壤不止中国一处,因此武术绝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我们有理由说少林拳、太极拳、咏春拳、螳螂拳……源于中国,但我们不可以说“世界武术”源于中国!
  近代国内武术界的一些有心人,对名誉的追求达到了闭着眼睛装瞎子的可笑地步,其中极为典型的一例,便是对苗刀的考证。
  苗刀这个名词,出现在20世纪初,在此之前,苗刀一词不见经传。通过技术类比完全可以肯定苗刀的原型是中国朴刀和日本倭刀,所以苗刀是中国刀和日本刀的结晶。
  但是由于名利思想作怪,一些人对此事实就是不肯承认,就是不肯承认20世纪之前中国并无苗刀:就是不肯承认苗刀是原创刀术而非古传;就是不肯承认苗刀吸收了倭刀的刀技:就是不肯承认苗刀是两种文化的荟萃。于是,苗刀的历史就被推到了唐代,更推到了汉代,于是苗刀就成了“中华苗刀民族魂”。
  可惜的是,苗刀从未上过古战场。而震惊中外的喜峰口刀战,战士们用的也是大刀而非苗刀。这一点,有当时的老照片为证。
  2008年《精武》上刊登的“苗刀技法”例图,出自明代程冲斗的《单刀法选》,它名叫单刀,不叫苗刀。民国年间风靡一时的《单刀法选》,是马良于“某藏书家”那里得到的,尽管他声称是“特就原本而精印之”,但其中不无作伪嫌疑——在《总续(叙)单刀一路》中,有一处叫“三刺东洋收回”,便不能不令人生疑,要知道,“东洋”是民国年间的名词,在明代,时兴的称法是“倭寇”!如此“古本”,岂不令人大跌眼镜?
  傲慢与偏见会令人智昏。会使人犯极其可怜的常识性错误而贻笑于人。所有为苗刀正名的人引经据典、博引旁征、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却没有一个注意到“苗刀”的插带法——在《秘本单刀法法选》上,单刀的插带法是弯向下方的,是刀背朝下、刀刃朝上。这种标志性的插刀法来源只有一处,它的产地不在中国,它是典型的幕府时代的日本刀的插法!
  我为中国的武术文化自豪,我甚至为苗刀而自豪,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为“武术源于中国”的说法而悲哀,为信誓旦旦的苗刀考证而悲哀!
  在传统武术界。我视为楷模的人是车永宏先生——先生的人品有口皆碑,先生的大勇大武有口皆碑。车永宏先生的身前身后名,不落一人非议,堪称武林仅有、古今难能!
  在当代武林,我最敬仰的是孙剑云老师的人品。为了抚育兄弟的遗孤,她牺牲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义薄云天,堪称当代武林第一人。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她甚至靠卖自己的鲜血度日,但即使是这样,她也没有低下她高贵的头,也没对生活失去信心,也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放弃武术!孙剑云老师的功夫也许不是最好的,她的战绩也并不骄人,但是她的人格、精神、处世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心中,她绝对是一个圣人!
其他文献
国家在场既深刻地影响着民俗体育自身的发展,又能充分发挥民俗体育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民俗体育是由民众所创造出来的,被民众传承和享用的,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产生
移动机器人中全向轮式机器人属于一款经典类型,由于在实际应用时其移动转向过程无需改变自身结构形态,且移动过程所占空间较小,在军事及民用服务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
汽车电气系统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和高综合性,在故障诊断以及维修的过程中对其维修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要求较高,维修人员必须根据故障位置选择科学的维修方案,从而
全球范围内,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肺癌患者新发病例数超过100万。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新发病例超过70万,死亡人数达到61万,发病率和死亡
“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现代哲学中的两个名词。一般人见到“新旧事物”,便简单的以事物出现的先后来作为判断标准,其实不然。从理论上讲,凡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都可称做“新事物”,而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中国武术在经历了数千年后留存至今,但现在的情形却很不乐观。真正了解继承了中国武术内涵、本质和愿意去了解继承它的人不多,而乐意去接受跆拳道、空
摘 要:课程改革提出了英语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英语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制定课程目标规划了蓝图,也为改进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高中英语     一、 前言  随着高中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不再以逐句翻译、讲解语言点为中心;教师多采用“读前—略读—寻读—查找细节—读后”的阅读形式,教学过程侧重阅读策略的培养和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