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观教育,是培养优秀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多途径的素质教育模式包括:在知识与能力教育环节嵌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在专业讲座中融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以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观;通过实习实践引导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36-03
近年来基建领域腐败频发,某些给排水工程项目的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多从事土建与市政工程相关的工作,如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足够的定力,工作中极易出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腐败。因此,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数高校主要通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或伦理教育,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国家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印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要求各高校参照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要要求之一,学校标准制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标准中非学术方面(个人道德和工程师基本素质等)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实现。[1]
一、“卓越计划”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的标准中第一条要求都是: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这表明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是提高工程教育培养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工程职业道德是指工程师在工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内容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等等。[2]工程师应始终如一地奉行这些准则。社会责任感是指工程师个体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总体意识,或工程师个体对国家、集体以及工程活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应履行或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包括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2]
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培养标准的制订应和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相适应。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211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应用—研究”型,毕业生可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根据近年的就业形势分析,我校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设计施工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土建与市政工程多与民众的工作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许多属于良心工程。因此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毕业生顺利成才的保障。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社会风气变坏,部分工程人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下降。近年来的贪腐案件频发也说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急需加强。许多“卓越计划”试点学校的研究与实践都很注重通过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来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3-6],但对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尚不够。目前已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改革试点的学校共有10余所,但鲜有报道关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改革问题。
(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方式单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真正卓越的工程师离不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许多高校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或社会责任观教育。[7]一方面,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进行的是社会责任观教育,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针对性不强。因此,传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方式需进一步创新。
(三)知识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观教育分离
由于本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土建与市政工程领域属近年来的贪腐案件频发区,因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愈显重要。但许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无形中将知识能力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分离,专业课设置主要关注知识能力培养,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视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事实上,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是一个卓越工程师应同时具备的两类素养,它们相辅相成。因此需将职业道德与知识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以培养学生的优秀职业道德和高度社会责任感。[8]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改进措施
根据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结合工程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拓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本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
(一)在知识与能力教育环节嵌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许多专业课老师与本专业工程人士接触较多,不仅对工程贪腐案件的成因与防范措施了解较多,也对工程项目实施后的社会环境效益分析较为深刻。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教学中嵌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将有力地支撑素质教育。以工程应用性较强的施工及水质工程学等专业课程为突破口,采用案例型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通过介绍基建领域的贪腐案件,分析从事给排水工程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时易出现贪腐现象的环节,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已有给排水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效益的长远影响,进行社会责任观教育。 如在讲授专业设备设计与安装时,介绍与设备购置相关的某工程贪腐案件。某工程项目部通过开列报销虚假发票的形式从工程项目款中套取现金,作为奖金分发给项目部工作人员。据报道,通过开列报销虚假发票套取工程项目款用于发放奖金,是一些工程单位存在的潜规则。尽管其套取的现金并非被某个人贪污了,但由于违反了国家财务管理规定,仍要受到法律制裁。该案件说明,随着国家法制建设与反腐力度的加强,许多不合理甚至违法的潜规则将越来越多地曝露在阳光下。这就惊醒学生要时刻坚守职业道德,工作中勇于抵制不合理的潜规则,避免出现看似可行而实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在专业讲座中融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对老师的谆谆教诲产生抵触情绪,也容易被本领域成功人士的言行吸引。成功人士的专业讲座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很受学生欢迎。在邀请本专业杰出校友或知名人士进行专业讲座时,要求这些成功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在介绍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经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如在介绍某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时,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现贪腐问题的环节,以及实际工作中规避贪腐行为的方法。也可通过介绍工程项目在社会与环境效益方面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对保证工程项目社会环境效益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责任观。
(三)以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观
在大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在智力上获得成长,而且要在心理和社会意识上得到成长。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和善于创造的学习习惯。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都离不开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奉献的职业精神。
(四)通过实习实践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
根据要求,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要有累计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校企联合培养是“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学习阶段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企业环境,让学生融入企业,学习企业的技术,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1]在企业学习阶段,要积极发挥企业在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观教育中的辅助和导向作用。如选派优秀的企业指导老师结合生产实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利用暑期进行实习,通过到对口单位进行专业业务实习,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工程人员的接触,可以切实感受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难题和不良诱惑。暑期结束后,以社会实践汇报的形式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实习经历介绍。通过师生一起讨论,感受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分析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面临不良诱惑时如何有效避免犯错误。另外,在暑期结束后进行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他们实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在讨论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
四、结语
工程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两种关键素质,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观教育是培养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拓展素质教育途径,采取专业课老师辅助教育、专业成功人士号召、学生实践中感悟和企业导师引导等多途径的素质培养模式,是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正确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的有益探索。
[ 注 释 ]
[1] 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6.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 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3-96.
[4] 孙京新,王世清,李鹏,陈怡,王妍颖,沈德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工科类本科生就业适应性的影响[J].中国轻工教育,2012(1):11-13.
[5] 李伟.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之工程文化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138-140.
[6] 李梅,陈文兵,王洪波,王永磊,张永举.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2):180-183.
[7] 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校教育管理,2013(6):24-30.
[8] 曹卫锋,宋寅卯,郑安平.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5): 126-128.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36-03
近年来基建领域腐败频发,某些给排水工程项目的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多从事土建与市政工程相关的工作,如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足够的定力,工作中极易出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腐败。因此,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数高校主要通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或伦理教育,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国家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印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要求各高校参照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要要求之一,学校标准制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标准中非学术方面(个人道德和工程师基本素质等)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实现。[1]
一、“卓越计划”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的标准中第一条要求都是: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这表明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是提高工程教育培养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工程职业道德是指工程师在工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内容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等等。[2]工程师应始终如一地奉行这些准则。社会责任感是指工程师个体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总体意识,或工程师个体对国家、集体以及工程活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应履行或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包括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2]
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培养标准的制订应和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相适应。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211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应用—研究”型,毕业生可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根据近年的就业形势分析,我校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设计施工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土建与市政工程多与民众的工作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许多属于良心工程。因此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毕业生顺利成才的保障。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社会风气变坏,部分工程人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下降。近年来的贪腐案件频发也说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急需加强。许多“卓越计划”试点学校的研究与实践都很注重通过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来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3-6],但对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尚不够。目前已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改革试点的学校共有10余所,但鲜有报道关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改革问题。
(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方式单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真正卓越的工程师离不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许多高校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或社会责任观教育。[7]一方面,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进行的是社会责任观教育,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针对性不强。因此,传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方式需进一步创新。
(三)知识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观教育分离
由于本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土建与市政工程领域属近年来的贪腐案件频发区,因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愈显重要。但许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无形中将知识能力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分离,专业课设置主要关注知识能力培养,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视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事实上,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是一个卓越工程师应同时具备的两类素养,它们相辅相成。因此需将职业道德与知识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以培养学生的优秀职业道德和高度社会责任感。[8]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改进措施
根据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结合工程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拓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本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
(一)在知识与能力教育环节嵌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许多专业课老师与本专业工程人士接触较多,不仅对工程贪腐案件的成因与防范措施了解较多,也对工程项目实施后的社会环境效益分析较为深刻。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教学中嵌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将有力地支撑素质教育。以工程应用性较强的施工及水质工程学等专业课程为突破口,采用案例型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通过介绍基建领域的贪腐案件,分析从事给排水工程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时易出现贪腐现象的环节,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已有给排水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效益的长远影响,进行社会责任观教育。 如在讲授专业设备设计与安装时,介绍与设备购置相关的某工程贪腐案件。某工程项目部通过开列报销虚假发票的形式从工程项目款中套取现金,作为奖金分发给项目部工作人员。据报道,通过开列报销虚假发票套取工程项目款用于发放奖金,是一些工程单位存在的潜规则。尽管其套取的现金并非被某个人贪污了,但由于违反了国家财务管理规定,仍要受到法律制裁。该案件说明,随着国家法制建设与反腐力度的加强,许多不合理甚至违法的潜规则将越来越多地曝露在阳光下。这就惊醒学生要时刻坚守职业道德,工作中勇于抵制不合理的潜规则,避免出现看似可行而实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在专业讲座中融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对老师的谆谆教诲产生抵触情绪,也容易被本领域成功人士的言行吸引。成功人士的专业讲座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很受学生欢迎。在邀请本专业杰出校友或知名人士进行专业讲座时,要求这些成功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在介绍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经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如在介绍某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时,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现贪腐问题的环节,以及实际工作中规避贪腐行为的方法。也可通过介绍工程项目在社会与环境效益方面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对保证工程项目社会环境效益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责任观。
(三)以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观
在大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在智力上获得成长,而且要在心理和社会意识上得到成长。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和善于创造的学习习惯。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都离不开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奉献的职业精神。
(四)通过实习实践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
根据要求,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要有累计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校企联合培养是“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学习阶段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企业环境,让学生融入企业,学习企业的技术,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1]在企业学习阶段,要积极发挥企业在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观教育中的辅助和导向作用。如选派优秀的企业指导老师结合生产实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利用暑期进行实习,通过到对口单位进行专业业务实习,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工程人员的接触,可以切实感受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难题和不良诱惑。暑期结束后,以社会实践汇报的形式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实习经历介绍。通过师生一起讨论,感受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分析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面临不良诱惑时如何有效避免犯错误。另外,在暑期结束后进行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他们实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在讨论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
四、结语
工程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两种关键素质,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观教育是培养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拓展素质教育途径,采取专业课老师辅助教育、专业成功人士号召、学生实践中感悟和企业导师引导等多途径的素质培养模式,是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正确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的有益探索。
[ 注 释 ]
[1] 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6.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 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3-96.
[4] 孙京新,王世清,李鹏,陈怡,王妍颖,沈德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工科类本科生就业适应性的影响[J].中国轻工教育,2012(1):11-13.
[5] 李伟.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之工程文化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138-140.
[6] 李梅,陈文兵,王洪波,王永磊,张永举.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2):180-183.
[7] 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校教育管理,2013(6):24-30.
[8] 曹卫锋,宋寅卯,郑安平.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5): 126-128.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