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帮助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在开设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放式、针对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具体对策。这将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 开放式 针对性 实践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毕业后离校时未就业人数剧增的现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形式,对毕业生意义重大。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相当多的高校仅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因内容缺乏新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或时间滞后等原因,就业指导课存在潜在的危机。具体表现在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兴趣不大,出现逃课或厌烦上课等现象,从而影响就业指导的有效开展。如何正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潜在危机,寻求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及困境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就业过程中问题分析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就业指导课也逐渐得到学生的青睐和学校的重视。不过由于就业指导课在高校开设时间普遍不久,各方面条件还很不完善,因此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业指导课当前还存在着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课程体系不完备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生,课程内容局限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和帮助。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学业、职业、事业都是一个整体,应构建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不明晰第一,临时性。一些学校就业指导课未列入教学计划,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学校开与不开、怎样开,学生学与不学、怎样学,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第二,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就业指导课安排在晚上、双休日,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一些学生由于学业重、事务忙而不重视,甚至没时间上就业指导课。由于对就业指导课的设置、研究不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完善,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课仅仅针对毕业生。其三,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求职对每个专业学生来说应有专业特点,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需求,可是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可是对就业缺乏信心,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仅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或者举办几次讲座、开设几堂课,讲讲求职信息和应聘技巧,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落后第一,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但是,目前各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由搞就业工作或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领导兼职。由于师资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专业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标准,使得就业指导课程效果大打折扣。第二,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讲授的内容和课时太多。有的学生要么逃课,要么上就业指导课不带一张纸、一支笔,听完了事。有些教师讲授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使就业指导课变成了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第三,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缺乏与实践的结合。
改进就业指导课的对策
更新观念,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为提高就业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指导课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待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上,要转变就业指导课可有可无的观念,改变过去在毕业生中搞突击教育以及教育内容、方法陈旧的现象,切实从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助于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顺利推进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进程等方面来改进高校就业指导课。
建立开放式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遵循其突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建立开放式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是全程性。就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二是全方位性。充分发挥“两课”、专业课、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对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将就业指导的有关内容融入其它教学活动之中,构建学校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就业指导课的特点,该体系不仅要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括专题讲座、就业咨询、成功校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三是引导全体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目标要有针对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遵循注重针对性的教学原则。一是根据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各有侧重。如,一、二年级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三年级着重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集,求职准备、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训练。四年级具体地学习和掌握求职就业的具体程序及面试应聘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在求职就业竞争中的成功率。将就业指导课从临时性、季节性转向稳定性、常规性,并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将零星的、分散的、讲座式的、动员式的“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依据年级设立相应学分。二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如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课堂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基本功的教育和训练,而对于那些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就要结合他们的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训练。三是针对不同个体开展一对一的辅导。例如美国的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除了向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外,还开展个体咨询和服务。
教学方法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就业指导不同于一般的课程,重在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遵循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所谓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就是具体地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训练的积极作用。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搜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就业实践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典案例,并用这些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从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一些现场模拟式的教学和训练,如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面试实训模拟训练,等等;三是积极地指导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尝试创业;四是通过与专业企业合作开发新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起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为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的探索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与专业企业的合作,打破了传统课程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与专业企业的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推进了就业指导的发展;五是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职业测评在线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和测评。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调集精兵强将,充实就业指导队伍,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促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促进就业指导教师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就业指导是一项涉及教育、管理、心理等多种学科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要实现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指导,必须加大专职教师培养力度,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难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一是人员要有保证,要调集精兵强将,充实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队伍,按规定配备足额数量的、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二是素质水平要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当前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加强其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保证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高质量、快捷、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三是要专兼职结合,鼓励一部分教师兼职讲授就业指导课,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四是利用校外资源,邀请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职业指导专家,到学校为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在条件成熟时,要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等教研机构,开展就业指导理论和教学研究,为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总之,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开放,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 开放式 针对性 实践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毕业后离校时未就业人数剧增的现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形式,对毕业生意义重大。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相当多的高校仅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因内容缺乏新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或时间滞后等原因,就业指导课存在潜在的危机。具体表现在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兴趣不大,出现逃课或厌烦上课等现象,从而影响就业指导的有效开展。如何正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潜在危机,寻求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及困境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就业过程中问题分析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就业指导课也逐渐得到学生的青睐和学校的重视。不过由于就业指导课在高校开设时间普遍不久,各方面条件还很不完善,因此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业指导课当前还存在着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课程体系不完备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生,课程内容局限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和帮助。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学业、职业、事业都是一个整体,应构建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不明晰第一,临时性。一些学校就业指导课未列入教学计划,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学校开与不开、怎样开,学生学与不学、怎样学,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第二,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就业指导课安排在晚上、双休日,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一些学生由于学业重、事务忙而不重视,甚至没时间上就业指导课。由于对就业指导课的设置、研究不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完善,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课仅仅针对毕业生。其三,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求职对每个专业学生来说应有专业特点,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需求,可是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可是对就业缺乏信心,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仅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或者举办几次讲座、开设几堂课,讲讲求职信息和应聘技巧,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落后第一,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但是,目前各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由搞就业工作或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领导兼职。由于师资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专业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标准,使得就业指导课程效果大打折扣。第二,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讲授的内容和课时太多。有的学生要么逃课,要么上就业指导课不带一张纸、一支笔,听完了事。有些教师讲授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使就业指导课变成了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第三,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缺乏与实践的结合。
改进就业指导课的对策
更新观念,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为提高就业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指导课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待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上,要转变就业指导课可有可无的观念,改变过去在毕业生中搞突击教育以及教育内容、方法陈旧的现象,切实从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助于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顺利推进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进程等方面来改进高校就业指导课。
建立开放式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遵循其突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建立开放式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是全程性。就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二是全方位性。充分发挥“两课”、专业课、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对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将就业指导的有关内容融入其它教学活动之中,构建学校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就业指导课的特点,该体系不仅要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括专题讲座、就业咨询、成功校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三是引导全体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目标要有针对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遵循注重针对性的教学原则。一是根据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各有侧重。如,一、二年级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三年级着重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集,求职准备、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训练。四年级具体地学习和掌握求职就业的具体程序及面试应聘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在求职就业竞争中的成功率。将就业指导课从临时性、季节性转向稳定性、常规性,并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将零星的、分散的、讲座式的、动员式的“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依据年级设立相应学分。二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如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课堂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基本功的教育和训练,而对于那些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就要结合他们的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训练。三是针对不同个体开展一对一的辅导。例如美国的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除了向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外,还开展个体咨询和服务。
教学方法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就业指导不同于一般的课程,重在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遵循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所谓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就是具体地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训练的积极作用。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搜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就业实践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典案例,并用这些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从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一些现场模拟式的教学和训练,如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面试实训模拟训练,等等;三是积极地指导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尝试创业;四是通过与专业企业合作开发新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起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为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的探索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与专业企业的合作,打破了传统课程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与专业企业的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推进了就业指导的发展;五是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职业测评在线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和测评。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调集精兵强将,充实就业指导队伍,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促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促进就业指导教师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就业指导是一项涉及教育、管理、心理等多种学科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要实现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指导,必须加大专职教师培养力度,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难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一是人员要有保证,要调集精兵强将,充实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队伍,按规定配备足额数量的、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二是素质水平要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当前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加强其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保证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高质量、快捷、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三是要专兼职结合,鼓励一部分教师兼职讲授就业指导课,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四是利用校外资源,邀请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职业指导专家,到学校为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在条件成熟时,要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等教研机构,开展就业指导理论和教学研究,为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总之,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开放,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