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一直下,咖啡厅里格外安静,黄色的灯光让这里看起来暖意融融。
她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发呆,眼前的卡布奇诺冒着热气。孤独、寂寞笼罩着她,心情有些阴郁。
吧台上的笔记本电脑闪着白色的冷光,与黄色的灯光很不协调。当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屏幕上的“友情方程式”几个字时,她起身,走了过去。
“你好!”温尼文质彬彬地跟她打招呼。
“我想了解一下友情方程式。”
“友情方程式,是大数据库背景下的一个计算公式。大数据库里储存了需要交友者的身份、性格、爱好等信息。如果想找朋友,只要输入信息,代入方程式,经过大数据计算,就可精准列出你与他人的友情匹配度。”温尼一边说,一边快速敲击着键盘。一排排字符在屏幕上闪现,让人眼花缭乱。
“太神奇了!居然能解决友情饥渴问题。”她把自己的信息告诉温尼,想试试。
按下“确认”键,一个数据表格呈现出来。温尼推了推眼镜,耐心地为她解释:“数值越大,排列越靠前,友情契合度就越高,也就是说你们越适合做朋友。喏,排在第一位的林小姐,数值是0.9,可优先考虑。”
在溫尼的安排下,她认识了林小姐。不久,她们便熟络起来。她暗暗感叹大数据真实可靠!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与建议,温尼为她们准备了很多线下活动,以增进两人的感情。
往日的吃饭、逛街、看电影,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而变得更有意义。她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她照例去找林小姐。因为她答应给林小姐买个新包作为两人友情的见证,所以去得有点儿早。楼道拐角处,她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你最近的新衣服、新首饰挺多呀!”
“那当然,都是她买单,何乐而不为呢?要是你喜欢,有机会我给你带……”
答话的竟是林小姐!这些话就像一根根刺扎在她的心上。她感到脊背发凉。
她失望极了,可又想换个人再试试。在温尼的安排下,她与悦相识。
悦的开朗活泼给她带来了快乐,可不善解人意的性格又给她增添了烦恼。她既要帮助悦处理大小事情,又要包容悦的无理取闹。不平等的友情,让她感到心力交瘁。后来,一件小事引爆了她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再次以失望收场。她深感疑惑:世上人来人往,为什么自己真挚的情感却找不到寄托者,万能的友情方程式也不能为自己找到朋友。
她将自己裹藏起来,孤独让她性格更加阴郁。
假期到了,她决定出去走走。
飞机上,她认识了邻座女孩初夏。巧合的是,她俩都喜欢喝咖啡时加一颗糖,都喜欢看书看到停顿处夹上树叶做书签,都喜欢睡觉时双手十指相扣……她们有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临别时,两人约定经常联系。
初夏喜欢把风景照制成明信片寄给她,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倾诉在书信中。她也喜欢把心事告诉初夏,一丝忧伤、一丝快乐都想与初夏分享。与初夏交往,她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看到了友情的真挚与美好。
生日那天,她收到了初夏寄来的礼物。打开后露出一张字条:“感谢你用真诚温暖了我,用真心明媚了我的世界。曾经孤独的我,也曾试过运用友情方程式进行大数据计算,我和你的友情匹配度是大数据中的最后一个,你相信吗?”
她愣了一会儿,打开手机,拨通了温尼的电话……
名师点评
网络通信日益发达,友情饥渴现象越发凸显。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现象,以大数据为切入点构思全文,通过三段详略有致的友情故事揭示主题:友情是心与心的碰撞与交融,大数据只是机械匹配,永远触及不到友情的真意。文章情节富有波折,故事展现了社会现象与人性,引人沉思。文章以主人公拨打了温尼的电话戛然而止,首尾圆合,意味无穷。(周启群)
她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发呆,眼前的卡布奇诺冒着热气。孤独、寂寞笼罩着她,心情有些阴郁。
吧台上的笔记本电脑闪着白色的冷光,与黄色的灯光很不协调。当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屏幕上的“友情方程式”几个字时,她起身,走了过去。
“你好!”温尼文质彬彬地跟她打招呼。
“我想了解一下友情方程式。”
“友情方程式,是大数据库背景下的一个计算公式。大数据库里储存了需要交友者的身份、性格、爱好等信息。如果想找朋友,只要输入信息,代入方程式,经过大数据计算,就可精准列出你与他人的友情匹配度。”温尼一边说,一边快速敲击着键盘。一排排字符在屏幕上闪现,让人眼花缭乱。
“太神奇了!居然能解决友情饥渴问题。”她把自己的信息告诉温尼,想试试。
按下“确认”键,一个数据表格呈现出来。温尼推了推眼镜,耐心地为她解释:“数值越大,排列越靠前,友情契合度就越高,也就是说你们越适合做朋友。喏,排在第一位的林小姐,数值是0.9,可优先考虑。”
在溫尼的安排下,她认识了林小姐。不久,她们便熟络起来。她暗暗感叹大数据真实可靠!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与建议,温尼为她们准备了很多线下活动,以增进两人的感情。
往日的吃饭、逛街、看电影,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而变得更有意义。她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她照例去找林小姐。因为她答应给林小姐买个新包作为两人友情的见证,所以去得有点儿早。楼道拐角处,她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你最近的新衣服、新首饰挺多呀!”
“那当然,都是她买单,何乐而不为呢?要是你喜欢,有机会我给你带……”
答话的竟是林小姐!这些话就像一根根刺扎在她的心上。她感到脊背发凉。
她失望极了,可又想换个人再试试。在温尼的安排下,她与悦相识。
悦的开朗活泼给她带来了快乐,可不善解人意的性格又给她增添了烦恼。她既要帮助悦处理大小事情,又要包容悦的无理取闹。不平等的友情,让她感到心力交瘁。后来,一件小事引爆了她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再次以失望收场。她深感疑惑:世上人来人往,为什么自己真挚的情感却找不到寄托者,万能的友情方程式也不能为自己找到朋友。
她将自己裹藏起来,孤独让她性格更加阴郁。
假期到了,她决定出去走走。
飞机上,她认识了邻座女孩初夏。巧合的是,她俩都喜欢喝咖啡时加一颗糖,都喜欢看书看到停顿处夹上树叶做书签,都喜欢睡觉时双手十指相扣……她们有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临别时,两人约定经常联系。
初夏喜欢把风景照制成明信片寄给她,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倾诉在书信中。她也喜欢把心事告诉初夏,一丝忧伤、一丝快乐都想与初夏分享。与初夏交往,她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看到了友情的真挚与美好。
生日那天,她收到了初夏寄来的礼物。打开后露出一张字条:“感谢你用真诚温暖了我,用真心明媚了我的世界。曾经孤独的我,也曾试过运用友情方程式进行大数据计算,我和你的友情匹配度是大数据中的最后一个,你相信吗?”
她愣了一会儿,打开手机,拨通了温尼的电话……
名师点评
网络通信日益发达,友情饥渴现象越发凸显。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现象,以大数据为切入点构思全文,通过三段详略有致的友情故事揭示主题:友情是心与心的碰撞与交融,大数据只是机械匹配,永远触及不到友情的真意。文章情节富有波折,故事展现了社会现象与人性,引人沉思。文章以主人公拨打了温尼的电话戛然而止,首尾圆合,意味无穷。(周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