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失败者是可怜的,因为他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更无法从中找到乐趣。我无法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失败与成功好比山的两侧,你要从山的这边到山的那边,就要努力去寻找道路,有可能你很长时间没有找到正确的到山那边的路,难道你失败了吗?不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受了很多磨炼,你积累了很多经验,你长了很多见识,这不正是你最终到山的那边所需要的吗?爱迪生发明电灯前,为了选择材料作灯丝,先后进行了6000多次试验。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创作《命运》交响曲过程中双耳失聪,乐曲中出现了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最终他还是历尽艰辛弹出了这个令世人惊叹的乐曲。居里夫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从无数的材料中提炼出一克镭……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前期失败过很多次,不正是为了后来取得更大的成功吗?
学生的学习何偿不是这样呢?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错误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资源。出现错误只是简单的失败,而纠正错误直至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才是最后的成功。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一改以往对待错误像对待“敌人”一样的态度,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才干和智慧。下面,就一个教学片断谈谈我是如何利用错误这一宝贵资源的。在学习二次根式时,有这样一道题目:
已知:■+x=2,求:■+■的值。
由同学们在课堂上练习完成,张春梅同学第一个说出了答案±■,显然答案是错误的。等到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这个问题时,因为张春梅同学快速地说出了答案,我建议请她先起来说一说得出答案的过程,当她说完答案后,传来不少同学反对的声音。
我说:“张春梅,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她说,因为(■+■)2=■+2+x=2+2=4
所以■+■=±■
我说:“你的方法很好,可是它的结果是不是这样的呢?”
这时,学生们有的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在纸上写写算算,一会有的学生举起了手。另一位学生说,■的值一定大于0,■的值也一定不能小于0,所以结果应为正,所以应为 ■,而不能为—■。讨论非常热烈,我想张春梅同学一定会有所感触。
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问起她的感受,这位同学说:“我当时急于先得出答案,而忽略■+■不能为负数的情况,我想我今后在这样的问题上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结果表明,她在今后的学习中果然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这说明一开始的失败并没有关系,它是为了给后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错了是很常见的,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如何处理,可以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中学生受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通常更多看到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处置不当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让智慧散发出光芒,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以变成宝贵的经验,反败为胜。
大家一定见过“不倒翁”吧,无论怎么推它、怂它,哪怕把它按倒在地,只要一松手,它就会马上站起来。人生也正是要这样,只有不断地经受磨难,才能变得更坚强,从失败中得到的东西远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所以我说失败有时比成功更可贵。
学生的学习何偿不是这样呢?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错误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资源。出现错误只是简单的失败,而纠正错误直至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才是最后的成功。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一改以往对待错误像对待“敌人”一样的态度,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才干和智慧。下面,就一个教学片断谈谈我是如何利用错误这一宝贵资源的。在学习二次根式时,有这样一道题目:
已知:■+x=2,求:■+■的值。
由同学们在课堂上练习完成,张春梅同学第一个说出了答案±■,显然答案是错误的。等到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这个问题时,因为张春梅同学快速地说出了答案,我建议请她先起来说一说得出答案的过程,当她说完答案后,传来不少同学反对的声音。
我说:“张春梅,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她说,因为(■+■)2=■+2+x=2+2=4
所以■+■=±■
我说:“你的方法很好,可是它的结果是不是这样的呢?”
这时,学生们有的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在纸上写写算算,一会有的学生举起了手。另一位学生说,■的值一定大于0,■的值也一定不能小于0,所以结果应为正,所以应为 ■,而不能为—■。讨论非常热烈,我想张春梅同学一定会有所感触。
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问起她的感受,这位同学说:“我当时急于先得出答案,而忽略■+■不能为负数的情况,我想我今后在这样的问题上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结果表明,她在今后的学习中果然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这说明一开始的失败并没有关系,它是为了给后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错了是很常见的,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如何处理,可以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中学生受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通常更多看到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处置不当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让智慧散发出光芒,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以变成宝贵的经验,反败为胜。
大家一定见过“不倒翁”吧,无论怎么推它、怂它,哪怕把它按倒在地,只要一松手,它就会马上站起来。人生也正是要这样,只有不断地经受磨难,才能变得更坚强,从失败中得到的东西远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所以我说失败有时比成功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