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贴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眼泪。在人群的簇拥中,素贴搂着悲伤的示威者前行,看起来像个悲情英雄。曼谷的街头烈日依旧,他那件质地很好的衬衫已被汗渍浸透。
此前一天,也就是泰国当地时间 1月17日下午1点左右,泰反政府群体示威者在游行途中遭炸弹袭击。据报道,爆炸物从曼谷班塔通路边一个三层楼高的建筑物中投出。“炸弹就在离素贴30米开外的地方”,反对派的发言人表示,爆炸发生后保镖立刻护送素贴离开了现场。而这场袭击造成了至少30多人受伤,一人死亡。
作为反对派领导人和游行的组织者,泰国“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秘书长素贴,找到了一个落泪的理由。尽管常有人说“政治不相信眼泪”,但素贴的泪却如一针强心剂,让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占领政府”游行示威继续蔓延。
1月19日,素贴带领约2000名反政府示威人士在曼谷街头进行了5公里长的游行。双方对峙局面的恶化,有记者前去询问素贴是否有配有安全装备,“我没穿什么防弹衣,我只带泰国佛牌”,说着素贴敞开衣服给记者看。一副置生死于度外的态度。可为了应对泰国警方于1月16日发布的逮捕令,素贴还是在自己居住的民主纪念碑集会地的酒店附近安排了40余名持枪保安,24小时保护。
与素贴相比,泰国总理英拉这数月来流的泪更多。去年12月9日,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含泪表示,请求民众给自己“一点公平”。随着国内反对声音的不断扩大,英拉也用泪水回应抗议者要将她的家庭驱逐出泰国的要求,称“我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然而,除了换来些许同情外,英拉的泪水并未能缓解曼谷街头的乱局。“尽管泰国内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就目前形势看,恐怖袭击的数量会增加,这种街头乱局也没有扭转的迹象。”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的泰国问题专家托尼·卡特鲁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从2013年11月开始,泰国局势出现新一轮动荡,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愈演愈烈。示威者们闯入财政部、内政部、农业部等各个部门大楼,占领交通要道和公共场所,并最终引爆了自2010年以来泰国最大规模的街头抗议。
为了带领民众参加反英拉的示威活动,曾是泰国前副总理的素贴为避免牵连其所在的民主党,两度辞去国会议员职务,放弃政府公职,以便更自由地领导示威活动。随着示威的持续,素贴俨然成了支持者眼中的“摇滚明星”。
素贴呼吁,誓把以英拉为首的“他信傀儡政府”拉下马。而“英拉下台”也就成了反对者们走上街头的主要理由。
这个理由并不新鲜。自从2011年就任泰国总理以来,对于英拉的质疑之声就从没间断过。不管是在民间还是泰国政坛,“英拉借力他信当选总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006年,泰国总理他信在政权被推翻后流亡海外。随后,默默无闻的他信妹妹英拉开始逐渐进入公众视线。英拉毕业于清迈大学,并在美国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任职于家族企业。在她的管理下,家族的电信和地产公司风生水起,这算是对英拉管理能力的一种证明。2011年,凭借哥哥他信的政治影响力和泰国基层百姓对他信的支持,英拉成功赢得大选,并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然而,哥哥的影响力也成了这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2013年8月,泰国国会计划讨论由为泰党议员沃拉差提出的特赦法案草案,法案的主要内容是特赦曾因参与政治集会而被法律制裁的民众,旨在推动国内和解、化解矛盾。反对派认为,法案明显有利于他信回国并洗脱罪名。随后,一系列反政府集会接连展开,继而呈燎原之势。
2013年11月26日,反对派继续扩大占领曼谷主要政府大楼的行动,数千人包围了内政府,而在此前一天,他们已经“攻占”了财政部和外交部,并在大楼外安营扎寨。
“英拉政府任由示威者占领办公场所,犯了一个大错。”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专家迈克尔·蒙特萨诺表示,以2008年“黄衫军”占领总理府和曼谷两座机场为例,“建筑物一旦被占据,很难把他们赶出来”。
同时,示威者占据了泰国PBS电视台,要求电视台停止播放政府方面的公告,改播反政府集会领导人的讲话。
尽管英拉政府多次声明,愿意与反对派协商、对话,用和平手段化解当前危机,但反对派并不买账,素贴表示“拒绝对话”。
半个月后,迫于形势压力,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表示将重新大选。
这已是执政党为泰党和英拉设定的解决政治困局的最后选项。按泰国法律,一旦国会解散,选举应该在60天内举行。因此,新一届泰国国会选举将在2014年2月2日举行。
“解散国会是暂时稳定局面的一步险棋。但这步棋并没有在遏制反对派行动方面起太大作用,反而可能加剧英拉政府的颓势。”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的泰国问题专家托尼·卡特鲁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如今,英拉面临的局面和当年的他信如出一辙。2006年,由于“黄衫军”频繁集会,总理他信宣布解散国会以缓解乱局,并自信可以赢得接下来的选举。谁料选举遭反对党抵制,选举名存实亡。数月后,泰国发生军事政变,他信“败走他乡”。
由于反对派阵营对于解散国会不满意,大规模的示威仍在继续,“封城”随后上演。
1月6日,刚过完新年,泰国的反政府示威者们就挥舞着旗帜、标语,带着口哨走上了街头,他们在为一个星期后的“封城”行动预热。为了阻止大选、逼迫英拉下台,素贴新年伊始便宣布,从1月13日开始封锁首都曼谷。
一时间,局势骤然紧张。“封城”意味着整个曼谷有可能因为反对派的行动而瘫痪,接下来的经济损失、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为应对“封城”,1月8日,泰国维安中心宣布了一系列计划。该中心负责人说,维安中心将派专人到各个集会点进行维护,预防事态激化。第二天,维安中心再次表示,有一些不法分子将武器秘密运至曼谷,警方已展开调查工作,并增设检查站点。“封城”期间,警方将派出56个连的警察负责10个街区,40个连的士兵负责20个街区的相关工作。
此时的英拉已经没有太多选择。据泰国《民族报》报道,面对“封城”压力,英拉险些辞职。
12日当天,英拉给陆军司令巴育·占奥查打电话,询问对方的建议。巴育称任何决定必须由她本人做出。英拉随即表示,她会在当天下午4时前给出答案。很多人猜测,英拉或许会在那时宣布辞职。
但英拉最终选择了留守。当天下午,为泰党内高层会议召开,会上连线了海外的他信。他信表示,根据宪法,英拉不应在此时选择辞职。这位兄长要求英拉坚持到底,并对2月2日举行国会选举持坚定态度。
1月13日,“封城”行动如期启动。作为主要集会地点之一,云集了曼谷最大的世贸百货等购物中心的拉差巴洛路口,告别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双向车道成了“步行街”。
炎热的太阳底下,示威者们当街躺在铺好的塑料布上,近万人拍手或吹哨附和着演讲者,集会的组织方还组织了歌舞表演。而反对派领导人素贴也是往返于各大集会地点,看望示威队伍。
受“封城”行动影响,泰国的主要政府部门和中央银行被迫在未公开的备用地点办公。而总理英拉将办公地点转移到国防部郊外的一座建筑,以避风头。与此同时,支持英拉政府的“红衫军”也在多地举行集会声援英拉政府。
1月17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后,素贴改变了“封城”路线。泰国国家警察总署署长阿敦称,“素贴改变游行路线,放弃大路改走小路,使警方无法进行事先的安全排查。”
与此同时,支持政府派的“红衫军”行动也在不断升级。从17日上午开始,“红衫军”与“黄衫军”在曼谷的多个路段展开对峙,尽管因为执勤军人的阻拦,冲突最终没发生,但不安定因素却不断加剧。有消息称,“红衫军”阵营中的激进派已在曼谷储备大批武器弹药,一旦大选未能如期举行或军方发动政变,激进派有可能诉诸武力。
冲突的确在升级。到1月19日,“封城”行动的第七天,泰国曼谷胜利纪念碑附近再度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8人受伤。
根据反对派计划,这场“封城”行动将持续到2月2日大选举行的那天。在这期间,人们担忧的恐怖袭击事件仍在继续。
令人担忧的不仅是安全问题。
近几个月来,泰铢持续贬值,截至1月13日,更是达到了三年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根据泰国商会大学的预测,如果“封城”行动持续两周,泰国经济因此将遭受约400亿泰铢(约合74亿人民币)的直接损失,占到泰国GDP的0.2%。而泰国央行和亚洲银行的分析,如果抗议活动持续两个月,泰国2014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两个百分点。
由于政治危机,目前泰国的高铁和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已经被无限期搁置,而其他政府项目也被迫停止。
对于政治动荡带来的经济损失,泰国商会大学经济管理教授苏哈马在遗憾中表现了谨慎的乐观。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这场政治动荡的持久性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直接受到打击的行业包括旅游业和零售业,酒店的订单下降了一半,零售业也损失了20%左右的营业额。但这种街头动荡可能不会从根本上打击泰国的经济,也就是说,前景还是可期的。”
1月16日,在“封城”行动进行的同时,泰国银行发言人马利卡马斯对外宣称,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议仍将在近期如期举行,不过他没有透露会议地点。
但循环往复的“街头轮回”让不少泰国人早已失望。自2005年以来,以支持或反对他信为始,泰国政局陷入持续动荡。“红衫军”和“黄衫军”轮番登场,而总理也如走马灯一般地换了6位,期间还发生了一次军事政变。
军事政变,仿佛已经成了泰国政坛洗牌的杀手锏。自1931年君主立宪制改革以来,泰国建立独特的民主政治:军方效忠于绝对权威的国王,而政府则相对无力。无休止的街头政治靠一场军事政变结束,而军事政变又埋下了另一场街头政治的种子。
对于眼下的这场乱局,截至封城的第七天,王室和军方都还没有参与其中。但有分析称,素贴的“封城”持久战,就是为了等待一场军事政变,彻底终结英拉政府和反对派间的争斗。
“关键在于他信这个人,这个争议点上。如果这个争议点被去除,其他问题就相对容易应付了。”曾为他信撰写传记的克里斯·贝克尔认为,他信是泰国政坛矛盾的焦点。
然而,没有了他信的泰国街头,是否就能平静?“泰国的经验表明,民主可能是薄弱和表面的。在泰国,选举的输家具备必要的手段和诀窍,就是知道如何阻挠政府的工作并制造瘫痪和持久对抗的局面。随着反对派各政党屡屡在街头和网络空间上集结,由此产生的僵局变成了政治隐忧。如果不能重新安排和调整社会契约及政府的政治结构,培养和强化民主制度,那么陷入低迷的民主国家就会一直动荡下去,陷入无休止的抗议活动中。”作为泰国学者,朱拉隆功大学安全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提迪南·蓬素提拉似乎不那么乐观。
此前一天,也就是泰国当地时间 1月17日下午1点左右,泰反政府群体示威者在游行途中遭炸弹袭击。据报道,爆炸物从曼谷班塔通路边一个三层楼高的建筑物中投出。“炸弹就在离素贴30米开外的地方”,反对派的发言人表示,爆炸发生后保镖立刻护送素贴离开了现场。而这场袭击造成了至少30多人受伤,一人死亡。
作为反对派领导人和游行的组织者,泰国“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秘书长素贴,找到了一个落泪的理由。尽管常有人说“政治不相信眼泪”,但素贴的泪却如一针强心剂,让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占领政府”游行示威继续蔓延。
1月19日,素贴带领约2000名反政府示威人士在曼谷街头进行了5公里长的游行。双方对峙局面的恶化,有记者前去询问素贴是否有配有安全装备,“我没穿什么防弹衣,我只带泰国佛牌”,说着素贴敞开衣服给记者看。一副置生死于度外的态度。可为了应对泰国警方于1月16日发布的逮捕令,素贴还是在自己居住的民主纪念碑集会地的酒店附近安排了40余名持枪保安,24小时保护。
与素贴相比,泰国总理英拉这数月来流的泪更多。去年12月9日,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含泪表示,请求民众给自己“一点公平”。随着国内反对声音的不断扩大,英拉也用泪水回应抗议者要将她的家庭驱逐出泰国的要求,称“我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然而,除了换来些许同情外,英拉的泪水并未能缓解曼谷街头的乱局。“尽管泰国内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就目前形势看,恐怖袭击的数量会增加,这种街头乱局也没有扭转的迹象。”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的泰国问题专家托尼·卡特鲁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重蹈覆辙
从2013年11月开始,泰国局势出现新一轮动荡,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愈演愈烈。示威者们闯入财政部、内政部、农业部等各个部门大楼,占领交通要道和公共场所,并最终引爆了自2010年以来泰国最大规模的街头抗议。
为了带领民众参加反英拉的示威活动,曾是泰国前副总理的素贴为避免牵连其所在的民主党,两度辞去国会议员职务,放弃政府公职,以便更自由地领导示威活动。随着示威的持续,素贴俨然成了支持者眼中的“摇滚明星”。
素贴呼吁,誓把以英拉为首的“他信傀儡政府”拉下马。而“英拉下台”也就成了反对者们走上街头的主要理由。
这个理由并不新鲜。自从2011年就任泰国总理以来,对于英拉的质疑之声就从没间断过。不管是在民间还是泰国政坛,“英拉借力他信当选总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006年,泰国总理他信在政权被推翻后流亡海外。随后,默默无闻的他信妹妹英拉开始逐渐进入公众视线。英拉毕业于清迈大学,并在美国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任职于家族企业。在她的管理下,家族的电信和地产公司风生水起,这算是对英拉管理能力的一种证明。2011年,凭借哥哥他信的政治影响力和泰国基层百姓对他信的支持,英拉成功赢得大选,并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然而,哥哥的影响力也成了这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2013年8月,泰国国会计划讨论由为泰党议员沃拉差提出的特赦法案草案,法案的主要内容是特赦曾因参与政治集会而被法律制裁的民众,旨在推动国内和解、化解矛盾。反对派认为,法案明显有利于他信回国并洗脱罪名。随后,一系列反政府集会接连展开,继而呈燎原之势。
2013年11月26日,反对派继续扩大占领曼谷主要政府大楼的行动,数千人包围了内政府,而在此前一天,他们已经“攻占”了财政部和外交部,并在大楼外安营扎寨。
“英拉政府任由示威者占领办公场所,犯了一个大错。”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专家迈克尔·蒙特萨诺表示,以2008年“黄衫军”占领总理府和曼谷两座机场为例,“建筑物一旦被占据,很难把他们赶出来”。
同时,示威者占据了泰国PBS电视台,要求电视台停止播放政府方面的公告,改播反政府集会领导人的讲话。
尽管英拉政府多次声明,愿意与反对派协商、对话,用和平手段化解当前危机,但反对派并不买账,素贴表示“拒绝对话”。
半个月后,迫于形势压力,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表示将重新大选。
这已是执政党为泰党和英拉设定的解决政治困局的最后选项。按泰国法律,一旦国会解散,选举应该在60天内举行。因此,新一届泰国国会选举将在2014年2月2日举行。
“解散国会是暂时稳定局面的一步险棋。但这步棋并没有在遏制反对派行动方面起太大作用,反而可能加剧英拉政府的颓势。”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的泰国问题专家托尼·卡特鲁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如今,英拉面临的局面和当年的他信如出一辙。2006年,由于“黄衫军”频繁集会,总理他信宣布解散国会以缓解乱局,并自信可以赢得接下来的选举。谁料选举遭反对党抵制,选举名存实亡。数月后,泰国发生军事政变,他信“败走他乡”。
“封城” 阻止大选
由于反对派阵营对于解散国会不满意,大规模的示威仍在继续,“封城”随后上演。
1月6日,刚过完新年,泰国的反政府示威者们就挥舞着旗帜、标语,带着口哨走上了街头,他们在为一个星期后的“封城”行动预热。为了阻止大选、逼迫英拉下台,素贴新年伊始便宣布,从1月13日开始封锁首都曼谷。
一时间,局势骤然紧张。“封城”意味着整个曼谷有可能因为反对派的行动而瘫痪,接下来的经济损失、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为应对“封城”,1月8日,泰国维安中心宣布了一系列计划。该中心负责人说,维安中心将派专人到各个集会点进行维护,预防事态激化。第二天,维安中心再次表示,有一些不法分子将武器秘密运至曼谷,警方已展开调查工作,并增设检查站点。“封城”期间,警方将派出56个连的警察负责10个街区,40个连的士兵负责20个街区的相关工作。
此时的英拉已经没有太多选择。据泰国《民族报》报道,面对“封城”压力,英拉险些辞职。
12日当天,英拉给陆军司令巴育·占奥查打电话,询问对方的建议。巴育称任何决定必须由她本人做出。英拉随即表示,她会在当天下午4时前给出答案。很多人猜测,英拉或许会在那时宣布辞职。
但英拉最终选择了留守。当天下午,为泰党内高层会议召开,会上连线了海外的他信。他信表示,根据宪法,英拉不应在此时选择辞职。这位兄长要求英拉坚持到底,并对2月2日举行国会选举持坚定态度。
1月13日,“封城”行动如期启动。作为主要集会地点之一,云集了曼谷最大的世贸百货等购物中心的拉差巴洛路口,告别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双向车道成了“步行街”。
炎热的太阳底下,示威者们当街躺在铺好的塑料布上,近万人拍手或吹哨附和着演讲者,集会的组织方还组织了歌舞表演。而反对派领导人素贴也是往返于各大集会地点,看望示威队伍。
受“封城”行动影响,泰国的主要政府部门和中央银行被迫在未公开的备用地点办公。而总理英拉将办公地点转移到国防部郊外的一座建筑,以避风头。与此同时,支持英拉政府的“红衫军”也在多地举行集会声援英拉政府。
1月17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后,素贴改变了“封城”路线。泰国国家警察总署署长阿敦称,“素贴改变游行路线,放弃大路改走小路,使警方无法进行事先的安全排查。”
与此同时,支持政府派的“红衫军”行动也在不断升级。从17日上午开始,“红衫军”与“黄衫军”在曼谷的多个路段展开对峙,尽管因为执勤军人的阻拦,冲突最终没发生,但不安定因素却不断加剧。有消息称,“红衫军”阵营中的激进派已在曼谷储备大批武器弹药,一旦大选未能如期举行或军方发动政变,激进派有可能诉诸武力。
冲突的确在升级。到1月19日,“封城”行动的第七天,泰国曼谷胜利纪念碑附近再度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8人受伤。
根据反对派计划,这场“封城”行动将持续到2月2日大选举行的那天。在这期间,人们担忧的恐怖袭击事件仍在继续。
难解的“街头轮回”
令人担忧的不仅是安全问题。
近几个月来,泰铢持续贬值,截至1月13日,更是达到了三年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根据泰国商会大学的预测,如果“封城”行动持续两周,泰国经济因此将遭受约400亿泰铢(约合74亿人民币)的直接损失,占到泰国GDP的0.2%。而泰国央行和亚洲银行的分析,如果抗议活动持续两个月,泰国2014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两个百分点。
由于政治危机,目前泰国的高铁和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已经被无限期搁置,而其他政府项目也被迫停止。
对于政治动荡带来的经济损失,泰国商会大学经济管理教授苏哈马在遗憾中表现了谨慎的乐观。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这场政治动荡的持久性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直接受到打击的行业包括旅游业和零售业,酒店的订单下降了一半,零售业也损失了20%左右的营业额。但这种街头动荡可能不会从根本上打击泰国的经济,也就是说,前景还是可期的。”
1月16日,在“封城”行动进行的同时,泰国银行发言人马利卡马斯对外宣称,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议仍将在近期如期举行,不过他没有透露会议地点。
但循环往复的“街头轮回”让不少泰国人早已失望。自2005年以来,以支持或反对他信为始,泰国政局陷入持续动荡。“红衫军”和“黄衫军”轮番登场,而总理也如走马灯一般地换了6位,期间还发生了一次军事政变。
军事政变,仿佛已经成了泰国政坛洗牌的杀手锏。自1931年君主立宪制改革以来,泰国建立独特的民主政治:军方效忠于绝对权威的国王,而政府则相对无力。无休止的街头政治靠一场军事政变结束,而军事政变又埋下了另一场街头政治的种子。
对于眼下的这场乱局,截至封城的第七天,王室和军方都还没有参与其中。但有分析称,素贴的“封城”持久战,就是为了等待一场军事政变,彻底终结英拉政府和反对派间的争斗。
“关键在于他信这个人,这个争议点上。如果这个争议点被去除,其他问题就相对容易应付了。”曾为他信撰写传记的克里斯·贝克尔认为,他信是泰国政坛矛盾的焦点。
然而,没有了他信的泰国街头,是否就能平静?“泰国的经验表明,民主可能是薄弱和表面的。在泰国,选举的输家具备必要的手段和诀窍,就是知道如何阻挠政府的工作并制造瘫痪和持久对抗的局面。随着反对派各政党屡屡在街头和网络空间上集结,由此产生的僵局变成了政治隐忧。如果不能重新安排和调整社会契约及政府的政治结构,培养和强化民主制度,那么陷入低迷的民主国家就会一直动荡下去,陷入无休止的抗议活动中。”作为泰国学者,朱拉隆功大学安全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提迪南·蓬素提拉似乎不那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