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的疗效,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3例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46例,采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法治疗;Ⅱ组41例,仅行推拿手法治疗;Ⅲ组36例,仅采用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最大腰痛程度及腰痛对患者日常社会生活和劳动能力的影响。结果:①视觉模拟评分:3组VAS评分存在分组效应(F=131.727,P=0.000)、时间效应(F=570.366,P=0.000)、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F=121.005,P=0.000)。不同时点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后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治疗后12个月,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②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3组患者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存在分组效应(F=126.032,P=0.000)、时间效应(F=136.665,P=0.000)、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F=121.010,P=0.000)。不同时点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后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治疗后12个月,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结论:推拿疗法和躯干肌功能锻炼疗法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弊端,对慢性盘源性腰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