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的情感管理是将情感融入进学生党员的情感世界中,以满足他们德精神追求,引导学生党员的行为由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为目标。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融入情感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各方面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情感管理;高校;学生党员;管理
情感管理是指通过培养人的情操,增进人的情谊,从而激发增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提高被管理主体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将情感管理运用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去,不仅可以为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情感基础,还可以为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情感动力。
一、情感管理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自信心的内在需求。
情感管理能满足组织成员的情感需要,形成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源泉。由情感管理产生的情感力量,可以深入到学生党员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勤于学习,乐于奉献,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为组织的发展献策献力。在学生党员管理过程中,以相互尊重、关心、信任和理解的角度去开展工作,让他们产生一种情感认同及归属,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一个学生生活在这样一所学校里, 就能实现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沟通、价值上的认同、目标上的共识,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更好的开展高校管理工作打下坚固基础。
(二)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的外在动力。
积极健康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最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感是管理工作的催化剂,他的作用非常明显。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感受和心灵上的共同理解。它是一种隐性的规则,用人们的共同感受和移情来进行管理活动,以价值互渗和内在建构的方式而起作用。它是一种隐秘的力量, 能对学生党员产生一种呼吁感、一种吸引力、一种取向性, 从内心上予以理解和领悟,形成一种情感激励效应,激励他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三)实现新时期高校管理的“人本性”的情感途径。
情感管理的宗旨是“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以重视人的情感、培养人的能力为切入点,在最大程度上尊重、理解、信任、帮助和培养学生党员为最终目标,给学生党员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和自主自律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培养教育目标,完善高校管理机制。
二、情感管理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中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情感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具有人本性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注重自己的知识、智慧、德性和个性的发展和需求。因此,高校管理者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过程中,要“以生为本”,以学生党员为中心,针对每个学生党员的不同特点采取符合他们心理行为规律的管理措施,才能调动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另外,本着一切以学生党员为管理的前提和归宿,并把自己放在与他们一个趋于平等的位置上,以同学或者朋友身份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让管理更具人性化。
(二)开放性原则。情感管理强调以情感人、以情换情、用情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有着很强的弹性,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要求能给学生党员更多的自由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按照自己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安排工作和学习,充分的完善自己,形成以开放促进管理的管理形式。
(三)民主性原则。当代大学生党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中,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党员,尊重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权利,确保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关系,挖掘学生党员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通过人格上互相尊重和心灵上的沟通,以情感互动的形式产生学生党员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四)公平性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中,注意情感投入的公平性,要同等程度地向同样的对象进行情感投资,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公正、合理且具有人情味的管理规章制度,使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公正、合理、友好的状态。用一股真挚的情感公正地注入每一位学生党员的心灵之中,让他们都能平等地享有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能和品德、竞争职务和地位、获取权利和知识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
三、运用情感管理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实效性途径
(一)充分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个性发展,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导向。
高校管理者在管理学生党员队伍时,应把握新时期青年学生党员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力和激情,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盲目服从权威等特点,满足他们渴望得到认可,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的需求,在管理模式上不能一体化,要在了解学生党员各方面情况、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分析其个性及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分类管理,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党员个性发展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和谐统一。在管理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要善于倾听来自学生党员的声音,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予以满足,对其提出的想法要予以重视,只有在充分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的基础上,以情管人,才能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二)以学生党员情感需求为切入点,融情入境,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感召力。
人的情感总是由一定情境中所产生和决定的,而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往往会对情感产生出综合的效果,这就是情感受所处情境制约的规律。因此,在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中要牢牢把握大学生党员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客观性与现实性,努力树立“尊重人的需要”的观念,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情境,如在新党员进入党组织时,进行热情的的组织生活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党务工作者对待学生党员要有爱心,有耐心,平时多跟学生党员交往,关心其学习、生活和思想,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情感的桥梁,彼此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党员感应出奋发向上的精神,引起共鸣。
(三)以情感人,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党员。
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高校管理者和党组织还应多关心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情况,为他们多办实事,帮助困难的学生党员解决实际的困难,以这种形式深入深化管理工作。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党员,让他们从切身的体验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加倍努力学习,为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以情感动学生党员,同时也是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四)坚持情感激励,刺激高校学生党员的内在需要。
情感激励的目标是满足学生党员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学校发展出力,它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激励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荣誉、成就、尊重、自我实现等的基本需要,还应满足他们的贡献感、创造感、趣味感等内在需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情感激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可以避免物质激励带来的物质欲望和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中坚持情感激励,既可以理服人,又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管理的效益的目的。
(五)运用网络工具增进情感,建设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理工作覆盖面。
在现代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党员建立起联系,建设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党员进行流动性的动态管理。让学生党员切实感受到参加组织生活、与党组织交流的方便,激发了他们不断增强党性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覆盖面,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增添新的措施和保障。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把握情感管理的特点,采取情感管理的方式,启发学生党员的自主意识,运用情感加强和学生党员的沟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服务,寓管理于情感交流之中,坚持“人本性”的情感管理思想,创新学生党员管理,进而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永法.论情感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254
[2]莫飞平 陈功平.对大学生实行情感管理的几点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 2007 (06 )
[3]袁理锋.试论情感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世纪桥,2008(07)
[4]罗节.论运用情感管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J]今日南国,2009(04)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09级,广西 桂林 541006)
关键词:情感管理;高校;学生党员;管理
情感管理是指通过培养人的情操,增进人的情谊,从而激发增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提高被管理主体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将情感管理运用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去,不仅可以为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情感基础,还可以为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情感动力。
一、情感管理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自信心的内在需求。
情感管理能满足组织成员的情感需要,形成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源泉。由情感管理产生的情感力量,可以深入到学生党员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勤于学习,乐于奉献,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为组织的发展献策献力。在学生党员管理过程中,以相互尊重、关心、信任和理解的角度去开展工作,让他们产生一种情感认同及归属,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一个学生生活在这样一所学校里, 就能实现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沟通、价值上的认同、目标上的共识,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更好的开展高校管理工作打下坚固基础。
(二)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的外在动力。
积极健康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最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感是管理工作的催化剂,他的作用非常明显。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感受和心灵上的共同理解。它是一种隐性的规则,用人们的共同感受和移情来进行管理活动,以价值互渗和内在建构的方式而起作用。它是一种隐秘的力量, 能对学生党员产生一种呼吁感、一种吸引力、一种取向性, 从内心上予以理解和领悟,形成一种情感激励效应,激励他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三)实现新时期高校管理的“人本性”的情感途径。
情感管理的宗旨是“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以重视人的情感、培养人的能力为切入点,在最大程度上尊重、理解、信任、帮助和培养学生党员为最终目标,给学生党员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和自主自律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培养教育目标,完善高校管理机制。
二、情感管理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中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情感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具有人本性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注重自己的知识、智慧、德性和个性的发展和需求。因此,高校管理者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过程中,要“以生为本”,以学生党员为中心,针对每个学生党员的不同特点采取符合他们心理行为规律的管理措施,才能调动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另外,本着一切以学生党员为管理的前提和归宿,并把自己放在与他们一个趋于平等的位置上,以同学或者朋友身份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让管理更具人性化。
(二)开放性原则。情感管理强调以情感人、以情换情、用情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有着很强的弹性,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要求能给学生党员更多的自由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按照自己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安排工作和学习,充分的完善自己,形成以开放促进管理的管理形式。
(三)民主性原则。当代大学生党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中,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党员,尊重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权利,确保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关系,挖掘学生党员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通过人格上互相尊重和心灵上的沟通,以情感互动的形式产生学生党员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四)公平性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中,注意情感投入的公平性,要同等程度地向同样的对象进行情感投资,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公正、合理且具有人情味的管理规章制度,使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公正、合理、友好的状态。用一股真挚的情感公正地注入每一位学生党员的心灵之中,让他们都能平等地享有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能和品德、竞争职务和地位、获取权利和知识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
三、运用情感管理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实效性途径
(一)充分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个性发展,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导向。
高校管理者在管理学生党员队伍时,应把握新时期青年学生党员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力和激情,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盲目服从权威等特点,满足他们渴望得到认可,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的需求,在管理模式上不能一体化,要在了解学生党员各方面情况、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分析其个性及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分类管理,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党员个性发展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和谐统一。在管理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要善于倾听来自学生党员的声音,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予以满足,对其提出的想法要予以重视,只有在充分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的基础上,以情管人,才能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二)以学生党员情感需求为切入点,融情入境,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感召力。
人的情感总是由一定情境中所产生和决定的,而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往往会对情感产生出综合的效果,这就是情感受所处情境制约的规律。因此,在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中要牢牢把握大学生党员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客观性与现实性,努力树立“尊重人的需要”的观念,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情境,如在新党员进入党组织时,进行热情的的组织生活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党务工作者对待学生党员要有爱心,有耐心,平时多跟学生党员交往,关心其学习、生活和思想,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情感的桥梁,彼此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党员感应出奋发向上的精神,引起共鸣。
(三)以情感人,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党员。
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高校管理者和党组织还应多关心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情况,为他们多办实事,帮助困难的学生党员解决实际的困难,以这种形式深入深化管理工作。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党员,让他们从切身的体验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加倍努力学习,为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以情感动学生党员,同时也是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四)坚持情感激励,刺激高校学生党员的内在需要。
情感激励的目标是满足学生党员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学校发展出力,它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激励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荣誉、成就、尊重、自我实现等的基本需要,还应满足他们的贡献感、创造感、趣味感等内在需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情感激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可以避免物质激励带来的物质欲望和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中坚持情感激励,既可以理服人,又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管理的效益的目的。
(五)运用网络工具增进情感,建设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理工作覆盖面。
在现代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党员建立起联系,建设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党员进行流动性的动态管理。让学生党员切实感受到参加组织生活、与党组织交流的方便,激发了他们不断增强党性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覆盖面,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增添新的措施和保障。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把握情感管理的特点,采取情感管理的方式,启发学生党员的自主意识,运用情感加强和学生党员的沟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服务,寓管理于情感交流之中,坚持“人本性”的情感管理思想,创新学生党员管理,进而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永法.论情感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254
[2]莫飞平 陈功平.对大学生实行情感管理的几点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 2007 (06 )
[3]袁理锋.试论情感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世纪桥,2008(07)
[4]罗节.论运用情感管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J]今日南国,2009(04)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09级,广西 桂林 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