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着重探讨了列宁意识形态概念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列宁意识形态灌输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及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阐明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全面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研究方法单一及研究视域狭窄等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理路.学界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加强列宁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究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
【机 构】
: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着重探讨了列宁意识形态概念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列宁意识形态灌输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及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阐明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全面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研究方法单一及研究视域狭窄等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理路.学界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加强列宁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究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阐明该理论对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继而深挖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积极实现高校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对于推动个性化、层次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延伸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方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卓越班、提高班、艺体班的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进行了调查和数据获取,同时结合访谈的方式分析了课程管理现状、学生管理现状、教师管理现状,找到英语分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课程管理灵活性不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监督、教学态度有待改进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
本文是在新文科背景下,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从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慧课堂”入手,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特色化的教学模式,拓宽深化教学广度,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性更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及其应用效果.
写作自动评阅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探究其对学生写作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已然成为了当下重大研究课题.本文选取64名不同层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高低水平不同的实验组,通过采取大学作文测试过程记录对比分析等方式,深入分析英语作文批改网对两组受试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写作自动评阅系统的反馈会对二语学习者的书面写作和句法复杂程度学习具有正向影响,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词的语言性和句法的结构复杂性等指标之间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句子的平均使用长度、句子的平均使用时间、T秒为单位的平均使用
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从学科导向变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重视实训教学改革,尤其是招生量较大的财务管理专业,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计仍停留在传统ERP系统阶段,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更新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构建多模块的实训课程体系.
实验艺术是一种带有探索性质的艺术实践活动,以观念为主导,折射出艺术本体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强关联性,引起公众的思考与共鸣.作为创作方法和理念探索的实验艺术,提倡独立观察与反思,其实验性特征与多样化媒介形态为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和设计人才培养与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交叉渗透,使得新观念、新形式、新材料进行理论及方法论上的借鉴融合,成为激发设计思维与开辟未来形态创新的自然选择.
英语教学的过程复杂而系统,如何提升教学水平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认知语言学将语言、交际和认知相结合,对语言结构具有更全面透彻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从认知角度提升水准.基于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构建概念加深理解,显性教学帮助习得,鼓励自主创造成果,这对改善教学质量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其中评价体系单一是个突出问题.作为语言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亟需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鉴于档案袋评价法和外语阅读学习特点的高契合度,将其应用于阅读能力评价在理论上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本文通过对一所大学德、韩语专业学生展开的实证研究表明,档案袋评价法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促进效应,但某些不确定因素使其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为将来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空间.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中,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科学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挖掘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艺术教育在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将促进学科之间的审美融合,推动艺术与思想的碰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大
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典型特征是司法权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情形可能面临着制度困境:一是与环境宪法的要求不相符合.一般认为,中国宪法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目标予以设定.作为国家目标的环境宪法条款注重发挥立法权和行政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优势.二是削弱了环境行政诉讼的作用.在一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污染者的侵权行为也具有行政违法性,行政机关是否合法地履行了监管职责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诉讼问题被忽略了.从域外经验来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般由法律明确规定,司法权的扩张受到严格控制.为了化解上述困境,借鉴域外经验
“工程伦理”课程承担着对未来工程科技人才进行价值塑造的教育使命,可是本土教学案例开发价值取向的模糊,以及内容选择上的保守让“工程伦理”难以彰显课程思政功能.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要求,“工程伦理”本土教学案例开发在价值取向上,应扎根中华传统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积极面向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人类工程实践的现实生活世界,并在脚本设计上实现全球的共享和对话.在内容选择上,开发彰显当代中国工程精神诸要素的民族工业发展案例、当前中国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或特色案例,以及彰显新时代中国担当的工程跨文化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