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萧娴,中国现代著名女书法家,字雅秋,号枕琴室主。本论文将从萧娴书法的源头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萧娴书法艺术对当代书法的启迪三个部分来分析,为当代书学界系统完整的呈现出一位成功女性书法家在书坛上的巨大影响力。
[关键词] 萧娴 ;书法艺术
1、萧娴书法的源头
1.1从父学书
萧娴自幼随父学习书法,遍习名家墨迹,每日临书,创作不辍。父亲萧铁珊是黔中名士,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而善书画。萧娴时常与父同出入南社,其父要其从颜真卿楷书 《麻姑仙坛记》 入手,而她却专心致志地选学张裕钊和邓石如隶书,由于能勤学苦练 ,聪慧好学,十三岁时便写出一手好隶书,小小年纪就以善作大字闻名乡里。当时还为广州新百货公司落成典礼所书写的丈二匹对联,字大如斗,人以为神,震惊海内,故被誉为“粤海神童”。
1.2师从康有为
康有为对萧娴的指导甚为严格,指点她先临《散氏盘》,后学《石鼓文》、《石门颂》和《石门铭》。并从执笔、运笔、用墨、结体等方面对她进行悉心指导,同时教授书论,让她悉心研读《广艺舟双辑》,加强书法理论修养。萧娴多年以来一直喜爱写大字,以写对联见长,能写出遒劲之气魄,即从魏碑《石门铭》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老师的影响,走碑学的道路,她的书风较之古代女性书法的风格有了天壤之别,她的书法集“三石一盘”之大成,成就颇高。
2、萧娴独特的艺术特色
萧娴法古人,并非泥古造作,而是能取能舍,妙兼各体,自抒情性,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接下来我们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来逐一叙述。
2.1笔法
书法中的笔法讲究选笔,执笔,运笔等等。执笔是笔法的一个重要前提,然后是用笔,著名的南朝齐的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到:“万毫齐力、纤微向背、毫发死生。”所以用笔要万毫齐力,才能充分体现出“力感”。一般书写以中锋用笔居多,行笔不能平拖直抹,而要写出线条的凝重、圆润、厚实之生命意象。萧娴在总结其用笔方法时说:“用笔之法,个人之见,要者横平竖直,笔笔俱到,务求中锋,体正管直,心在笔尖,意在笔先。”萧娴强调中锋用笔,但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要想做到处处“中锋”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从她作品中的用笔来看,实际上她的行笔常常是中侧兼用的。
2.2字法
字法,指单字中点画安排与形式布局的方法。结体应因字体不同而有所变化,结体不好,势必会影响到作品的视觉效果。赵孟頫在《松雪斋集》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汉字由最初象形文字发展到表意文字,形体结构取法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大小长短,肥瘦仄正,千姿百态,各具面目,因此,书写时,应顺其自然,因字立形,各尽其势。萧娴作品中字的结体显出一派自然天成的势态,没有对间架结构进行刻意经营,反而能因势利导,自然错落,奇侧多姿,而似在无意之间见其匠心,有一种古朴超脱的韵致。
2.3章法
章法就是構图,也叫分行布白。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均,而后求变;先须求稳,而后求奇。萧娴的书法以大字作品见多,在章法上并不刻意追求,她的书法雄厚强健,与之相适应必然在字距和行距上相对疏阔,以求和谐。无论篆、隶及楷书,章法布白取法高古,多为有纵行而无横行,用笔方涩与错落的章法布白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更增添了作品的高古与浑然天成之意味。
2.4墨法
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书写时,旨在灵活运用,不可拘泥,在使用中掌握恰当的分寸。他以浓,淡,润等不同变化,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墨色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作品整体布白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作者贯注于作品中的思想及意境的表现均影响巨大,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而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萧娴善用毛笔蘸浓墨书写,作品体现出凝练、古朴、雄浑的风貌,线条中常见飞白,所书篆隶楷行都有厚重之感,碑味浓郁。
3、萧娴书法艺术对当代书法的启迪
萧娴书法艺术在以下层面上给当代书法以重要而深远的启迪。1.他说“悟者,书魂之窍妙也,有赖于学识,多所联想,未必全出于聪明”。她认为贵在心悟,因为“心为人之师”,心能转腕,腕能转笔。“书法乃传心也”。其实这是艺术创造和发展的规律,凡从事一门艺术,不多思考,多联想,仅靠自己的小聪明是在这条路上走不远的。从邓石如,赵之谦,李叔同,林散之到沈鹏,孙伯翔,王镛,陈振濂等无不注重悟字。2,她说:“认真读书,读的越多越广越好,不读书就没有内含神韵的书卷气,不能脱俗,难免匠气。”多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是每个书法家不可缺少的功课。当代书家无不注重读书。3,她认为:“气质对于书艺,如土壤之于植物。同等的阳光雨露,盐碱地无从播种,贫瘠地无望丰收,土壤可以改良,人的气质也可以变化 。”气质从何而来,多读书,多修己,这一点对当代影响也很大,书家们也是无不注重自己的修养,书法家们大都平易近人。4,她认为“不管临池还是创作,抓起笔来就写,往往得趣;若左顾右盼,患得患失,人既窘迫,书必不佳广。”学习书法要有胆量,不能患得患失。在当代书坛中,与萧娴相近的书家如李叔同、沈尹默、沙孟海、邓散木等,萧娴的优长在于以榜书大字表现书法气势。据俞律著的《萧娴传》记载,当时在南京,时常当林散之被求题字时,他总说:“我的大字写不过萧娴,你找她去写。”由此可见,林散之对萧娴的大字是十分欣赏和推崇的。现代的许多书法家也多爱写榜书,国展大字也是占相当的比例,王镛,沈鹏,沃兴华等也多受其启发。
4、结论
萧娴书法形成气势豪迈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综合到一起的结果。首先,萧娴自幼受家庭熏陶而迷恋书法,后来师从康有为,使萧娴直接接触并深深扎根于碑学,对老师的崇敬使她执着投入到碑学的研究和创作。其次,萧娴的书法取法秦汉碑刻,一生刻苦追寻“三石一盘”,长年潜心碑刻,形成了气势磅礴、沉劲自然的气势, 最终锤炼成厚重大气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萧娴作为屈指可数的当代书坛女杰,其艺术成就是受世人瞩目的,被誉为当代的“卫铄、管道升”。
[关键词] 萧娴 ;书法艺术
1、萧娴书法的源头
1.1从父学书
萧娴自幼随父学习书法,遍习名家墨迹,每日临书,创作不辍。父亲萧铁珊是黔中名士,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而善书画。萧娴时常与父同出入南社,其父要其从颜真卿楷书 《麻姑仙坛记》 入手,而她却专心致志地选学张裕钊和邓石如隶书,由于能勤学苦练 ,聪慧好学,十三岁时便写出一手好隶书,小小年纪就以善作大字闻名乡里。当时还为广州新百货公司落成典礼所书写的丈二匹对联,字大如斗,人以为神,震惊海内,故被誉为“粤海神童”。
1.2师从康有为
康有为对萧娴的指导甚为严格,指点她先临《散氏盘》,后学《石鼓文》、《石门颂》和《石门铭》。并从执笔、运笔、用墨、结体等方面对她进行悉心指导,同时教授书论,让她悉心研读《广艺舟双辑》,加强书法理论修养。萧娴多年以来一直喜爱写大字,以写对联见长,能写出遒劲之气魄,即从魏碑《石门铭》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老师的影响,走碑学的道路,她的书风较之古代女性书法的风格有了天壤之别,她的书法集“三石一盘”之大成,成就颇高。
2、萧娴独特的艺术特色
萧娴法古人,并非泥古造作,而是能取能舍,妙兼各体,自抒情性,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接下来我们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来逐一叙述。
2.1笔法
书法中的笔法讲究选笔,执笔,运笔等等。执笔是笔法的一个重要前提,然后是用笔,著名的南朝齐的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到:“万毫齐力、纤微向背、毫发死生。”所以用笔要万毫齐力,才能充分体现出“力感”。一般书写以中锋用笔居多,行笔不能平拖直抹,而要写出线条的凝重、圆润、厚实之生命意象。萧娴在总结其用笔方法时说:“用笔之法,个人之见,要者横平竖直,笔笔俱到,务求中锋,体正管直,心在笔尖,意在笔先。”萧娴强调中锋用笔,但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要想做到处处“中锋”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从她作品中的用笔来看,实际上她的行笔常常是中侧兼用的。
2.2字法
字法,指单字中点画安排与形式布局的方法。结体应因字体不同而有所变化,结体不好,势必会影响到作品的视觉效果。赵孟頫在《松雪斋集》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汉字由最初象形文字发展到表意文字,形体结构取法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大小长短,肥瘦仄正,千姿百态,各具面目,因此,书写时,应顺其自然,因字立形,各尽其势。萧娴作品中字的结体显出一派自然天成的势态,没有对间架结构进行刻意经营,反而能因势利导,自然错落,奇侧多姿,而似在无意之间见其匠心,有一种古朴超脱的韵致。
2.3章法
章法就是構图,也叫分行布白。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均,而后求变;先须求稳,而后求奇。萧娴的书法以大字作品见多,在章法上并不刻意追求,她的书法雄厚强健,与之相适应必然在字距和行距上相对疏阔,以求和谐。无论篆、隶及楷书,章法布白取法高古,多为有纵行而无横行,用笔方涩与错落的章法布白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更增添了作品的高古与浑然天成之意味。
2.4墨法
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书写时,旨在灵活运用,不可拘泥,在使用中掌握恰当的分寸。他以浓,淡,润等不同变化,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墨色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作品整体布白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作者贯注于作品中的思想及意境的表现均影响巨大,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而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萧娴善用毛笔蘸浓墨书写,作品体现出凝练、古朴、雄浑的风貌,线条中常见飞白,所书篆隶楷行都有厚重之感,碑味浓郁。
3、萧娴书法艺术对当代书法的启迪
萧娴书法艺术在以下层面上给当代书法以重要而深远的启迪。1.他说“悟者,书魂之窍妙也,有赖于学识,多所联想,未必全出于聪明”。她认为贵在心悟,因为“心为人之师”,心能转腕,腕能转笔。“书法乃传心也”。其实这是艺术创造和发展的规律,凡从事一门艺术,不多思考,多联想,仅靠自己的小聪明是在这条路上走不远的。从邓石如,赵之谦,李叔同,林散之到沈鹏,孙伯翔,王镛,陈振濂等无不注重悟字。2,她说:“认真读书,读的越多越广越好,不读书就没有内含神韵的书卷气,不能脱俗,难免匠气。”多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是每个书法家不可缺少的功课。当代书家无不注重读书。3,她认为:“气质对于书艺,如土壤之于植物。同等的阳光雨露,盐碱地无从播种,贫瘠地无望丰收,土壤可以改良,人的气质也可以变化 。”气质从何而来,多读书,多修己,这一点对当代影响也很大,书家们也是无不注重自己的修养,书法家们大都平易近人。4,她认为“不管临池还是创作,抓起笔来就写,往往得趣;若左顾右盼,患得患失,人既窘迫,书必不佳广。”学习书法要有胆量,不能患得患失。在当代书坛中,与萧娴相近的书家如李叔同、沈尹默、沙孟海、邓散木等,萧娴的优长在于以榜书大字表现书法气势。据俞律著的《萧娴传》记载,当时在南京,时常当林散之被求题字时,他总说:“我的大字写不过萧娴,你找她去写。”由此可见,林散之对萧娴的大字是十分欣赏和推崇的。现代的许多书法家也多爱写榜书,国展大字也是占相当的比例,王镛,沈鹏,沃兴华等也多受其启发。
4、结论
萧娴书法形成气势豪迈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综合到一起的结果。首先,萧娴自幼受家庭熏陶而迷恋书法,后来师从康有为,使萧娴直接接触并深深扎根于碑学,对老师的崇敬使她执着投入到碑学的研究和创作。其次,萧娴的书法取法秦汉碑刻,一生刻苦追寻“三石一盘”,长年潜心碑刻,形成了气势磅礴、沉劲自然的气势, 最终锤炼成厚重大气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萧娴作为屈指可数的当代书坛女杰,其艺术成就是受世人瞩目的,被誉为当代的“卫铄、管道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