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的陆龟蒙是最有理由混官场的:他祖上好几代都是当官的,六世祖和七世祖都曾担任过宰相,其父亲虽然比不上先祖,但也是堂堂的御史。出生于如此显赫的官宦世家,陆龟蒙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自然是一心走上仕途之路。
年少时,陆龟蒙就熟读《诗》《书》《春秋》等书,为科考做准备,怎奈心想事不成,他接连几次参加科考都落第而归。有人劝他,考不上没关系,不妨动用祖父辈关系走走后门,谋个官当应该不成问题。但陆龟蒙不屑为之,他想凭自己的实力考取一官半职,便重新投入到了复习中,准备下一次的科考。
正在努力备考时,湖州刺史张溥邀请他来一次全国自驾游,陆龟蒙也想出去散散心,于是跟着张溥旅游去了。
他们此番旅游走的是田园路线,使陆龟蒙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农民之家,也真正了解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官N代的他终于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
旅游后回到家乡松江莆里(今属江苏苏州),陆龟蒙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想混官场而想混农场了,准备钻研农学及研究农耕用具,为农民们做些实事。可他这种念头刚刚萌芽,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
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官宦子弟不当官也就罢了,但也不能与农民为伍吧。其次是与他斗鸡遛鸟、吟诗联赋的朋友们认定他是大鹏鸟,只能往高处飞,不能像水一样往低处流。但陆龟蒙不管这些,他干脆在家乡隐居了起来。
接下来的一场洪水更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
松江莆里地势低,当年夏季突发洪水,而陆龟蒙经营的百亩良田恰恰就在低洼处,这对陆龟蒙来说是一重大考验,对农事一窍不通的他当时就蒙了,洪水肆虐田园,而他束手无策。
陆龟蒙不得不放低身段,向农民们请教治洪方案,善良的农民们给予他无私的帮助,不仅出人出力帮他抗洪抢险,还在农田事务上教给他许多经验。彼时的陆龟蒙穿着粗布衣衫,肩扛手拿各种工具,混迹在农民堆里,根本看不出他是官宦子弟。在与农民的近距离交往中,陆龟蒙学到许多农耕方面的知识,他对农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轻欲堕时。”陆龟蒙写了一首《白莲》诗,以白莲暗喻自己的志向,即使没有人赏识,但白莲依然是高雅美丽的。陆龟蒙以此向天下人宣示,自己决定要走农学这条路了。
于是,又一年春耕时,种地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个人——陆龟蒙。别人吆喝着老牛犁田,他则跟在犁后面,仔细观察农民伯伯是如何使用农具的,并不惜笔墨,把农具及使用说明写成了一本《耒耜经》。
此书面世之后虽然受到农民们的喜爱,但是没能成为主流,结果这本《耒耜经》后来失传了。所幸,此书内容被陆龟蒙收录于另一本农学书中,才没有完全被湮灭于历史的长河里。《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耒耜经》为“叙述古雅,其词有足观者”,明代文学家更是将此书评为“农家三宝”,而欧洲直到六个世纪之后才有此类著作出现。
按说,陆龟蒙的农学书也出版了、农学经验也学到了,他应该高兴才是,但实际上他开心不起来。
原来,陆龟蒙毕竟是文化人,骨子里依然喜欢风花雪月、吟诗唱和。他追逐的农学梦想虽实现了,精神生活却是贫乏枯燥的,昔日的友谊小船更是说翻就翻了。非官即富的朋友们早已经忘记了在土里刨食的他,他没有文学作品问世,也便没有人邀请他出席各种文学活动,之前的圈子都将他摒弃在外。他为此郁郁寡欢。
好在好朋友皮日休与他诗词唱和,给了他鼓励和安慰。两人诗来词往,一唱一和,最后收集整理,竟然出了一本诗集。世人感叹于两人坚不可摧的友情,于是亲昵地称他们为“皮陆”。渐渐地,陆龟蒙也放弃了昔日的圈子,你们不和我玩儿,那哥就自己玩儿。
“一个人只知道吃饭睡觉,而不了解怎样种庄稼和使用农具,这样的人生如行尸走肉,毫无乐趣……”在文人与士大夫轻视农业的氛围里,陆龟蒙并不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后悔,相反,他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他每天的生活重心还是以农事研究、写农学著作为主,闲暇之时,他便带着书籍、文房四宝、茶具、渔具等登上小船随波逐流。他时而触景生情高歌一曲,放牛歌、割麦歌便流行在乡间田野;时而着蓑衣、戴草帽在雨中垂钓,顺便洋洋洒洒写下捕鱼法及数篇渔具诗;时而端坐船头品品香茶,茶烟袅袅中,他写下《茶书》等著作。
没有应酬聚会,没有官场上的钩心斗角,他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纷呈。他散淡且闲逸的生活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与羡慕,时人称他为“江湖散人”。陆龟蒙还自黑说,“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曰此散人也”,戏谑之间便将自己悠闲又满足的得意之情表露无遗。
陆龟蒙虽然出身于官僚世家,却终生从事农业,曾经热衷于混迹官场,最后却在农场里闯出一片天地,他的人生转变犹如一部励志大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演绎得如此完美。耐得住寂寞,方能拥有繁华;守得住初心,方能梦想成真。陆龟蒙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成为中国农业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编辑/夏涵
年少时,陆龟蒙就熟读《诗》《书》《春秋》等书,为科考做准备,怎奈心想事不成,他接连几次参加科考都落第而归。有人劝他,考不上没关系,不妨动用祖父辈关系走走后门,谋个官当应该不成问题。但陆龟蒙不屑为之,他想凭自己的实力考取一官半职,便重新投入到了复习中,准备下一次的科考。
正在努力备考时,湖州刺史张溥邀请他来一次全国自驾游,陆龟蒙也想出去散散心,于是跟着张溥旅游去了。
他们此番旅游走的是田园路线,使陆龟蒙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农民之家,也真正了解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官N代的他终于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
旅游后回到家乡松江莆里(今属江苏苏州),陆龟蒙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想混官场而想混农场了,准备钻研农学及研究农耕用具,为农民们做些实事。可他这种念头刚刚萌芽,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
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官宦子弟不当官也就罢了,但也不能与农民为伍吧。其次是与他斗鸡遛鸟、吟诗联赋的朋友们认定他是大鹏鸟,只能往高处飞,不能像水一样往低处流。但陆龟蒙不管这些,他干脆在家乡隐居了起来。
接下来的一场洪水更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
松江莆里地势低,当年夏季突发洪水,而陆龟蒙经营的百亩良田恰恰就在低洼处,这对陆龟蒙来说是一重大考验,对农事一窍不通的他当时就蒙了,洪水肆虐田园,而他束手无策。
陆龟蒙不得不放低身段,向农民们请教治洪方案,善良的农民们给予他无私的帮助,不仅出人出力帮他抗洪抢险,还在农田事务上教给他许多经验。彼时的陆龟蒙穿着粗布衣衫,肩扛手拿各种工具,混迹在农民堆里,根本看不出他是官宦子弟。在与农民的近距离交往中,陆龟蒙学到许多农耕方面的知识,他对农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轻欲堕时。”陆龟蒙写了一首《白莲》诗,以白莲暗喻自己的志向,即使没有人赏识,但白莲依然是高雅美丽的。陆龟蒙以此向天下人宣示,自己决定要走农学这条路了。
于是,又一年春耕时,种地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个人——陆龟蒙。别人吆喝着老牛犁田,他则跟在犁后面,仔细观察农民伯伯是如何使用农具的,并不惜笔墨,把农具及使用说明写成了一本《耒耜经》。
此书面世之后虽然受到农民们的喜爱,但是没能成为主流,结果这本《耒耜经》后来失传了。所幸,此书内容被陆龟蒙收录于另一本农学书中,才没有完全被湮灭于历史的长河里。《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耒耜经》为“叙述古雅,其词有足观者”,明代文学家更是将此书评为“农家三宝”,而欧洲直到六个世纪之后才有此类著作出现。
按说,陆龟蒙的农学书也出版了、农学经验也学到了,他应该高兴才是,但实际上他开心不起来。
原来,陆龟蒙毕竟是文化人,骨子里依然喜欢风花雪月、吟诗唱和。他追逐的农学梦想虽实现了,精神生活却是贫乏枯燥的,昔日的友谊小船更是说翻就翻了。非官即富的朋友们早已经忘记了在土里刨食的他,他没有文学作品问世,也便没有人邀请他出席各种文学活动,之前的圈子都将他摒弃在外。他为此郁郁寡欢。
好在好朋友皮日休与他诗词唱和,给了他鼓励和安慰。两人诗来词往,一唱一和,最后收集整理,竟然出了一本诗集。世人感叹于两人坚不可摧的友情,于是亲昵地称他们为“皮陆”。渐渐地,陆龟蒙也放弃了昔日的圈子,你们不和我玩儿,那哥就自己玩儿。
“一个人只知道吃饭睡觉,而不了解怎样种庄稼和使用农具,这样的人生如行尸走肉,毫无乐趣……”在文人与士大夫轻视农业的氛围里,陆龟蒙并不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后悔,相反,他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他每天的生活重心还是以农事研究、写农学著作为主,闲暇之时,他便带着书籍、文房四宝、茶具、渔具等登上小船随波逐流。他时而触景生情高歌一曲,放牛歌、割麦歌便流行在乡间田野;时而着蓑衣、戴草帽在雨中垂钓,顺便洋洋洒洒写下捕鱼法及数篇渔具诗;时而端坐船头品品香茶,茶烟袅袅中,他写下《茶书》等著作。
没有应酬聚会,没有官场上的钩心斗角,他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纷呈。他散淡且闲逸的生活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与羡慕,时人称他为“江湖散人”。陆龟蒙还自黑说,“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曰此散人也”,戏谑之间便将自己悠闲又满足的得意之情表露无遗。
陆龟蒙虽然出身于官僚世家,却终生从事农业,曾经热衷于混迹官场,最后却在农场里闯出一片天地,他的人生转变犹如一部励志大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演绎得如此完美。耐得住寂寞,方能拥有繁华;守得住初心,方能梦想成真。陆龟蒙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成为中国农业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编辑/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