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于是,有的教师便提出了质疑:“那么,课堂教学中究竟还需不需要教师?”其实,课堂教学不是学生孤立的学习活动,而是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同时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促进者、协调者和提供信息者,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而要使课堂教学有高效益,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去实现有效的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而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
二、常见的无效教学行为
在越来越注重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却发现诸多与教学无关的行为(即无效教学行为或现象)在课堂上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一)因教师主观引起的无效教学行为
1.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班级管理、劳动安排等;
2.教师当众训斥学生或打骂学生或挖苦学生;
3.教师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不加思考就可以做的作业以消磨时间;
4.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是为了表现或吹嘘自己的题外话;
5.教师上课时带手机进教室,手机响了中断讲课去接电话;
6.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时经常丢三落四,解题时出现前后矛盾或讲不下去;
7.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时进行讽刺或挖苦;
8.教师在上课时体态不检点,仪表不端庄,分散学生精力;
9.教师上课声音较小,后面学生听不到或上课无激情,使学生昏昏欲睡;
10.教师讲课时发现许多学生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甚至睡觉,而教师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不努力改变教学方法,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那里一味地讲下去;
11.教师备课时没有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地讲课,虽然没有什么明显错误,甚至还很认真,但多数学生听不懂、不掌握。
12.教师课堂上没有时间观念,好比溜冰,溜到哪里算哪里,造成上课时间不能被有效利用或时间分配不合理、不恰当等。
(二)因学生引起的无效教学行为
1.学生上课时吵闹、走动、睡觉、看其他书籍不听课;
2.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上课时听课吃力或听不懂;
3.学生之间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的欲望,只是机械地接受,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等。
(三)因教师教学能力引起的无效教学行为
1.教师没能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讲课时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分不清主次;
2.教师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
3.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熟练,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5.教师言语表达能力差,感情不丰富;
6.教师上课课堂模式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
三、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关键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教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改革能否有效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一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作基础,面对当今知识的急剧膨胀,教师博学多识才是上策。但面对新教材要求,一些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甚至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还一直沿用旧的讲法,造成课堂教学乏味而引起无效教学这一结果的生成。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的匮乏,由此导致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只有必备的知识作为载体,教师才能进一步思考教学中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因此,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是关键。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事实证明,在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的,有时连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难以维持。所以,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对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教好,尽量使每节课做到精益求精,并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和增补内容,选择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最有效。对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会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尽量吸收,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备课是保证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所有的学生无论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但学生个体之间确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课首先就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个别差异来确定教学方法。依照不同的对象,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努力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同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通过分层备课、分层指导、
分层评价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其次要备教材,精准地分析教材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特点,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尽量使每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有效,从而为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
(四)教学反思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柱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去拜师求教,书海寻宝,自觉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教学反思还可作为一种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让教师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和创新,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理性反思,才能在反思和研究中,挖掘潜能,优化教学艺术,提升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学习和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时刻树立课堂效益意识,不断有针对性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变无效教学为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真正实现求真务实、清新活泼的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英武,郑启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化学教学,2008(5).
[2]郭丽楠.感悟高中化学教学反思[J].化学教学,2008(8).
[3]盛珩.关于有效课堂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8(12).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而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
二、常见的无效教学行为
在越来越注重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却发现诸多与教学无关的行为(即无效教学行为或现象)在课堂上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一)因教师主观引起的无效教学行为
1.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班级管理、劳动安排等;
2.教师当众训斥学生或打骂学生或挖苦学生;
3.教师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不加思考就可以做的作业以消磨时间;
4.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是为了表现或吹嘘自己的题外话;
5.教师上课时带手机进教室,手机响了中断讲课去接电话;
6.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时经常丢三落四,解题时出现前后矛盾或讲不下去;
7.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时进行讽刺或挖苦;
8.教师在上课时体态不检点,仪表不端庄,分散学生精力;
9.教师上课声音较小,后面学生听不到或上课无激情,使学生昏昏欲睡;
10.教师讲课时发现许多学生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甚至睡觉,而教师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不努力改变教学方法,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那里一味地讲下去;
11.教师备课时没有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地讲课,虽然没有什么明显错误,甚至还很认真,但多数学生听不懂、不掌握。
12.教师课堂上没有时间观念,好比溜冰,溜到哪里算哪里,造成上课时间不能被有效利用或时间分配不合理、不恰当等。
(二)因学生引起的无效教学行为
1.学生上课时吵闹、走动、睡觉、看其他书籍不听课;
2.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上课时听课吃力或听不懂;
3.学生之间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的欲望,只是机械地接受,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等。
(三)因教师教学能力引起的无效教学行为
1.教师没能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讲课时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分不清主次;
2.教师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
3.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熟练,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5.教师言语表达能力差,感情不丰富;
6.教师上课课堂模式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
三、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关键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教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改革能否有效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一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作基础,面对当今知识的急剧膨胀,教师博学多识才是上策。但面对新教材要求,一些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甚至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还一直沿用旧的讲法,造成课堂教学乏味而引起无效教学这一结果的生成。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的匮乏,由此导致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只有必备的知识作为载体,教师才能进一步思考教学中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因此,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是关键。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事实证明,在师生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的,有时连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难以维持。所以,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对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教好,尽量使每节课做到精益求精,并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和增补内容,选择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最有效。对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会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尽量吸收,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备课是保证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所有的学生无论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但学生个体之间确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课首先就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个别差异来确定教学方法。依照不同的对象,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努力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同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通过分层备课、分层指导、
分层评价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其次要备教材,精准地分析教材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特点,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尽量使每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有效,从而为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
(四)教学反思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柱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去拜师求教,书海寻宝,自觉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教学反思还可作为一种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让教师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和创新,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理性反思,才能在反思和研究中,挖掘潜能,优化教学艺术,提升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学习和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时刻树立课堂效益意识,不断有针对性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变无效教学为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真正实现求真务实、清新活泼的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英武,郑启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化学教学,2008(5).
[2]郭丽楠.感悟高中化学教学反思[J].化学教学,2008(8).
[3]盛珩.关于有效课堂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8(12).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