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策略很多,我就自己的教学略谈几点:一、正确认识主动参与;二、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1.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思维;2.教师搭台,学生唱戏;3.给学生时间和权利;三、在激发情感上动脑筋。
【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小语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正确认识主动参与
什么是参与?每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看,是一种行动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要看学生的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发言是否有广度与深度上的变化。从开始上课到课结束,学生认识上要有一个飞跃。
二、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要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即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
(一)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思维
为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去,首先必须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景,如课件创设情景、谈话创设情景、问题创设情景、表演创设情景……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在学习中要保护学生好奇心。
(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教师要改变以往独霸课堂的局面,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空间,提供学生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辩论的平台,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强烈,小手举起来,小脸涨得通红,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快乐。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多多构建学生表现的平台,让学生表演,教師充当好导演这一角色。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把问题由表面深入到实质上去,做好组织者与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之前,主动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这都是因为有了发展的空间,创造的天地。
(三)给学生时间和权利
教师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还要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成果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想说就说,不给学生太多的拘束,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不要考虑教学进度的完成,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培养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特别是语文,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材只不过是语文材料之一,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着眼学生的未来。
三、在激发情感上动脑筋
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性语言,激励性的肢体语言就能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获得一种愉悦,从而产生内在的动力,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腾飞。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不能简单单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从实质上的评价,多采用微笑评价、无痕评价、激励评价,多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以学习的力量。多让学生感到人文的关怀,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机会。条件具备了,时机成熟了,学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主动参与表现出“情不自禁”,只有积极、兴奋、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换。所以,应当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都享受到发展的权利。
作者简介:吴丹丹(1991-),女,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人,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
[2]《语文教学与主体性教育》.
[3]《低年级语文教育五环节》.
【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小语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正确认识主动参与
什么是参与?每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看,是一种行动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要看学生的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发言是否有广度与深度上的变化。从开始上课到课结束,学生认识上要有一个飞跃。
二、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要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即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
(一)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思维
为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去,首先必须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景,如课件创设情景、谈话创设情景、问题创设情景、表演创设情景……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在学习中要保护学生好奇心。
(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教师要改变以往独霸课堂的局面,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空间,提供学生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辩论的平台,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强烈,小手举起来,小脸涨得通红,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快乐。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多多构建学生表现的平台,让学生表演,教師充当好导演这一角色。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把问题由表面深入到实质上去,做好组织者与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之前,主动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这都是因为有了发展的空间,创造的天地。
(三)给学生时间和权利
教师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还要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成果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想说就说,不给学生太多的拘束,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不要考虑教学进度的完成,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培养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特别是语文,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材只不过是语文材料之一,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着眼学生的未来。
三、在激发情感上动脑筋
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性语言,激励性的肢体语言就能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获得一种愉悦,从而产生内在的动力,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腾飞。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不能简单单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从实质上的评价,多采用微笑评价、无痕评价、激励评价,多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以学习的力量。多让学生感到人文的关怀,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机会。条件具备了,时机成熟了,学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主动参与表现出“情不自禁”,只有积极、兴奋、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换。所以,应当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都享受到发展的权利。
作者简介:吴丹丹(1991-),女,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人,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
[2]《语文教学与主体性教育》.
[3]《低年级语文教育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