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央对手方机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将风险集中在自身.本文通过分析中央对手方的风险机理和内在功能,提出衍生品市场风险治理的创新思路,并结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欧洲市场基础设施规则》《多德—弗兰克法案》等域外法律的规定,构建我国中央对手方的法律监管框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央对手方机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将风险集中在自身.本文通过分析中央对手方的风险机理和内在功能,提出衍生品市场风险治理的创新思路,并结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欧洲市场基础设施规则》《多德—弗兰克法案》等域外法律的规定,构建我国中央对手方的法律监管框架.
其他文献
“文旅融合”是我国旅游的新动向,作为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旅游文化学”肩负着为文化和旅游n高质量融合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讨论,对高校旅游n文化学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现实需求提出本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虽然是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而被提出,具有应急之需的特征,但绝非权宜之计,由于其符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正在成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财政数字化转型的崭新契机和重要动力.本文在总结回顾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施进展的基础上,对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理论分析和思考,提出优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发展路径和具体建议.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是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推动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央财政以疫情为契机提出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试行期间依托穿透性划拨和信息化监管,打破了资金逐级下拨的程序和部门间条块分割的梗阻,发挥了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意味着运行方式上资金来源的常态化、预算管理的严格化,以及审计监督的实效化.其内在逻辑正是厘清收入,规范支出;依靠中央权威实现财政资金的整合统筹使用以及财政支出的提质增效;最终在分税制基础上达成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协调.财政资金
作为一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项目制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历史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强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事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上发挥了巨大支持作用,由此也引发学界诸多讨论.检视现有研究文献,发现高等教育项目制研究因在总体上把项目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而强调其政策性、资源性、效率性、绩效性等特征,从而构建了一种财政学的研究范式与进路.然而,财政学式的研究进路聚焦于项目制本身而忽视了其与国家、大学、教师等主体间的关联机制所塑造的高等教育治理意涵等财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新时期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新样态和新实践.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形式层面促进了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直接、快速和高效实现,在实质层面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常态、规范和有序落实.在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当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需要在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方面作出更多的制度建设,特别应注重在程序约束、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等法治化建设方面“建章立制”,既要“疏通管道”,又要“扎好篱笆”,确保直达财政资金分配、下达和在基层使用的高质量效能.
随着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数字蝶变,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打造数字财政,数字财政是政府数字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数字财政将会重构财政体系,全面助推财政各项职能作用发挥.未来数字财政建设过程中将要面临数字化治理理念普及不到位、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财政复合型人才不足、数据产权等基础制度缺失、数字财政国际合作困难、政府大数据应用场景匮乏等问题,数字财政建设任重道远.因此,建议从树立数字化治理理念、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
水资源税改革是响应国家节水行动、发展高质量绿色经济的必要举措.本文围绕我国水资源税全面推广问题,梳理国内水资源“从费到税”的发展历程、对比10个试点地区的水资源税改革暂行办法,评价其改革成效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完善计量体系、完善农业用水税收机制、界定共享税、构建有效监管体系等建议,以期对全面推进水资源税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世界银行税收营商环境报告发展至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可,已逐渐成为各国评价自身税收营商环境便利度的重要标准.但是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套纳税评价体系在评估对象的假设上未能反映企业全貌,在测算方法的设计上缺乏横向可比性以及存在于纳税细分指标内容上的不科学、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世行的纳税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各国的税收营商环境现状.因此,本文在国际国内现有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从拓宽评价维度、优化评估方法、提升指标科学性三个方面提出构思,为建立一套中国化、国际化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是中央政府用以提升县级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0-2017年河南省82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估计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影响县域粮食生产的平均效应和动态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一是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显著促进了县域粮食生产,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二是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促进县域粮食生产的短期效果并不显著,具备一定的滞后性,长期对县域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三是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主要通过激励农户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化肥施用量、提升农业机
预算法中设置了专项支出、动支预备费和进行预算调整三个渐进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预算法兼具“授权”与“限权”的功能.“授权”体现在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筹集财政资金时具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而“限权”则指的是预算法通过机制启动、规模和监督的规则设计规范权力的行使.在应对“新冠疫情”的预算法实践中,三大机制发挥了保障财政资金的作用,也暴露地方政府缺乏足额计提和有效利用预备费的动力,以及预算调整的信息公开不够、预算调整偏离度过高等问题.由此,预算法应通过规则的优化提升预备费使用效率,并规范预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