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状堪忧
未形成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全国95所MBA培养院校中有80%以上的院校开设了创业及相关课程。同时,有关创业教育如何进行的研讨会也陆续在各个院校相继举办,但把创业教育当成一个体系来做的并不多。
百森商学院亚洲中心主任Robert Eng教授表示,尽管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样多的创业机会,但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
高职生创业意识低
从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中国报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相对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属于落后区域,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教育缺乏。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则占到20%-30%。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低,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依赖父母与家庭者较多,不愿就业者逐年增长,立志创业者微乎其微。
创业实践课程存在困境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玉利指出,“实践课程缺乏高质量师资是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一般来说比其他课程要强,这就需要有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更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来给学生上课。但国内高职学院的强调职业技能的同时,使其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财经方面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多老师缺乏技术管理方面的背景,而一些理工科的职业院校可能面临管理方面课程少的问题,这一些进一步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职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增长点的高职院校,更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高职人才,缓解就业压力,这就需要不断完善高职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
教学新模式
新理念
培养创业意识,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创业教育应该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应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全体动员,集体投入到创业教育当中,这样才能形成创业教育的氛围。具体来讲,院校的思想政治部门、就业指导部门、教务部门全面协调,综合实施创业教育,学科教育由学院教务部门及教师承担。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及授课过程中,注意创业教育思想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在开设的创业专门课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管理部门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中,注意创业专门课程的安排,使其有一定的课时量,以便创业学科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在各类课程尤其是人文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创业思想的渗透,在创业专门课程讲授中更应结合实际,突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培养。
课程设置
高职学院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将课程体系从纵深单一型向横向复合型课程转变,建立“能力本位”的思想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新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职学院可聘请、组织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按照职业需求、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从而明确培养目标。要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强调以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保证了学生来了愿学、毕业了能用,将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融为一体的新模式。
首先要制定课程标准(模块教学),其次编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由学院组织的行业专家委员会制定指导性意见,由委员会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这一职业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编制教学计划则由学院组织有关教学人员对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先将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归类,构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构成一门课程,然后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构成教学计划。同时,教学计划中再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约占课时总量的25%,这种课程设置,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一种比较实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实践
在课程形式上,创业教育的高度实践性要求学校尤为关注实践类课程,创业实践类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意向引导型、模拟实验型和社会实践型三类。
高职学院应通过门类众多的课外活动和领域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等,还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各类型的文化指导服务等;既可以加强专业内的实践,如专业实习等,还要加强专业外的实践,如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还要注重教师的指导;既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未形成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全国95所MBA培养院校中有80%以上的院校开设了创业及相关课程。同时,有关创业教育如何进行的研讨会也陆续在各个院校相继举办,但把创业教育当成一个体系来做的并不多。
百森商学院亚洲中心主任Robert Eng教授表示,尽管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样多的创业机会,但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
高职生创业意识低
从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中国报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相对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属于落后区域,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教育缺乏。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则占到20%-30%。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低,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依赖父母与家庭者较多,不愿就业者逐年增长,立志创业者微乎其微。
创业实践课程存在困境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玉利指出,“实践课程缺乏高质量师资是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一般来说比其他课程要强,这就需要有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更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来给学生上课。但国内高职学院的强调职业技能的同时,使其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财经方面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多老师缺乏技术管理方面的背景,而一些理工科的职业院校可能面临管理方面课程少的问题,这一些进一步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职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增长点的高职院校,更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高职人才,缓解就业压力,这就需要不断完善高职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
教学新模式
新理念
培养创业意识,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创业教育应该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应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全体动员,集体投入到创业教育当中,这样才能形成创业教育的氛围。具体来讲,院校的思想政治部门、就业指导部门、教务部门全面协调,综合实施创业教育,学科教育由学院教务部门及教师承担。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及授课过程中,注意创业教育思想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在开设的创业专门课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管理部门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中,注意创业专门课程的安排,使其有一定的课时量,以便创业学科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在各类课程尤其是人文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创业思想的渗透,在创业专门课程讲授中更应结合实际,突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培养。
课程设置
高职学院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将课程体系从纵深单一型向横向复合型课程转变,建立“能力本位”的思想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新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职学院可聘请、组织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按照职业需求、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从而明确培养目标。要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强调以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保证了学生来了愿学、毕业了能用,将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融为一体的新模式。
首先要制定课程标准(模块教学),其次编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由学院组织的行业专家委员会制定指导性意见,由委员会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这一职业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编制教学计划则由学院组织有关教学人员对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先将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归类,构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构成一门课程,然后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构成教学计划。同时,教学计划中再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约占课时总量的25%,这种课程设置,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一种比较实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实践
在课程形式上,创业教育的高度实践性要求学校尤为关注实践类课程,创业实践类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意向引导型、模拟实验型和社会实践型三类。
高职学院应通过门类众多的课外活动和领域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等,还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各类型的文化指导服务等;既可以加强专业内的实践,如专业实习等,还要加强专业外的实践,如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还要注重教师的指导;既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