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患儿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疼痛和不适感,种种原因会使家长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问题知识缺乏、焦虑、恐惧和绝望、不信任。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有加强健康教育、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加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等等。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使家长了解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增加彼此的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护理合作关系,消除家长对于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疑惑,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明确疾病并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家长;心理护理干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家庭,孩子都是掌上明珠,都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并且由于儿童身体羸弱,病变伤害大,治理过程困难,儿童患病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打击,尤其是当儿童病情比较严重、较为痛苦时,家长看着儿童的样子会很心痛,因此家长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对提出较苛刻的要求,并且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心理,使得护理工作进程缓慢。因此研究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对临床上儿科的护理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评估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知识缺乏
患儿家属对于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并不了解,无法向医生阐明,从而使得医生无法了解发病机制从而确诊进行治疗,还有些患儿家属不了解治疗原则,无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部分家长不清楚护理措施,因此患者家属中有些就对医护人员的行为不理解,有时甚至嫌弃流程过于繁琐过于严格,不执行医务人员对其的要求。
(二)、焦虑
儿科中,重点都是小孩子,儿童由于年龄较小,不懂得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也不懂得应该注意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且儿童表达能力不足,不可以告诉医护人员自身感受,只能用哭声来代替,哭声会让家长变得焦虑。并且患者家属并不是每一个都遍读百书,每一个都非常了解医护和疾病治疗知识,对医院这种陌生的环境会无法适应和产生无力感,会不停的询问患儿病情和治疗情况,希望患儿病情好转疼痛减轻。同时,家长还会动用一切关系打听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情况,希望患儿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最好的护理。
(三)、恐惧和绝望
患儿家长在面对患儿病情危重,或者是经治疗后,患儿病情并无好转时,就会产生即将失去患儿的恐惧心理,同时表现为患儿家长会特别患者患有同样疾病的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不停向医生寻求帮助。部分家长在面对患儿病危或者是因疾病而导致残疾时,会感叹命运不公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甚至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谈论患儿的病情等相关敏感话题。
(四)、不信任
部分医护人员年龄较小,或者是性格活泼、言语不委婉、着装不稳重等外在表现,让患儿家长认为这些护理人员无法尽职尽责,护理规范而产生不信任感。或者是由于医护人员工作中操作失误,虽然没有造成对患儿的伤害,可是却可引起家长对于医护人员操作水平的不信任。不信任感会使得家长对于医护人员的行为过分挑剔,或者是不理不睬护理人员,甚至在护理人员不小心弄疼患儿、失误时,家长会对医护人员漫骂攻击。
二、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
在患者住院时,医院可以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患者家属对医护知识的认知。并且,护理人员在给患儿进行治疗或者是护理之前,需要告知家长并经过家长同意后,才可进行。
(二)、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医生需要向家长解释疾病的起因、发展,治疗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说明当前的治疗方案是具有个体化的,治疗过程中,确保操作熟练动作温柔,使得家长对治疗放心。同时,还应该加强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监测,观察细微,贴心呵护患儿,消除家长焦虑的心理。医生需要向家长明确患儿治疗的预后判断,对于预后良好的患儿,医生可以通过鼓励患儿和家长,增加家长对痊愈的希望。倘若患儿病危或者是因疾病而导致残疾时,医护人员可以安慰家长,给予其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劝告家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某些疾病和残疾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得以治愈。而现在,医护人员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家长,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三)、增加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儿科护理中,需要医护人员穿着干净大方,微笑待人,微笑服务。举止规范得体的医护人员更容易亲近患儿和其家长,消除医护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感,使医护人员更轻松的获得家长的信任,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达到达到知识不断更新和巩固以及对业务的熟练,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独立的不断的思考问题,在危机的时刻冷静的处理问题,增加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三、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使家长了解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增加彼此的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护理合作关系,消除家长对于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疑惑,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并且帮助医护人员一起照顾安慰患儿,使患儿能够有勇气和信心面对疾病,向医生主诉自己的不舒服的地方,使得治疗和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明确疾病并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史双秀.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966-967.
[2]卢敏,董莉,彭惠诗.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14):87-88.
[3]陈新红.浅析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6):516-517.
[4]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29-32.
[5]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1(1):62-63.
关键词:儿科护理;家长;心理护理干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家庭,孩子都是掌上明珠,都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并且由于儿童身体羸弱,病变伤害大,治理过程困难,儿童患病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打击,尤其是当儿童病情比较严重、较为痛苦时,家长看着儿童的样子会很心痛,因此家长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对提出较苛刻的要求,并且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心理,使得护理工作进程缓慢。因此研究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对临床上儿科的护理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评估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知识缺乏
患儿家属对于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并不了解,无法向医生阐明,从而使得医生无法了解发病机制从而确诊进行治疗,还有些患儿家属不了解治疗原则,无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部分家长不清楚护理措施,因此患者家属中有些就对医护人员的行为不理解,有时甚至嫌弃流程过于繁琐过于严格,不执行医务人员对其的要求。
(二)、焦虑
儿科中,重点都是小孩子,儿童由于年龄较小,不懂得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也不懂得应该注意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且儿童表达能力不足,不可以告诉医护人员自身感受,只能用哭声来代替,哭声会让家长变得焦虑。并且患者家属并不是每一个都遍读百书,每一个都非常了解医护和疾病治疗知识,对医院这种陌生的环境会无法适应和产生无力感,会不停的询问患儿病情和治疗情况,希望患儿病情好转疼痛减轻。同时,家长还会动用一切关系打听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情况,希望患儿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最好的护理。
(三)、恐惧和绝望
患儿家长在面对患儿病情危重,或者是经治疗后,患儿病情并无好转时,就会产生即将失去患儿的恐惧心理,同时表现为患儿家长会特别患者患有同样疾病的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不停向医生寻求帮助。部分家长在面对患儿病危或者是因疾病而导致残疾时,会感叹命运不公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甚至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谈论患儿的病情等相关敏感话题。
(四)、不信任
部分医护人员年龄较小,或者是性格活泼、言语不委婉、着装不稳重等外在表现,让患儿家长认为这些护理人员无法尽职尽责,护理规范而产生不信任感。或者是由于医护人员工作中操作失误,虽然没有造成对患儿的伤害,可是却可引起家长对于医护人员操作水平的不信任。不信任感会使得家长对于医护人员的行为过分挑剔,或者是不理不睬护理人员,甚至在护理人员不小心弄疼患儿、失误时,家长会对医护人员漫骂攻击。
二、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
在患者住院时,医院可以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患者家属对医护知识的认知。并且,护理人员在给患儿进行治疗或者是护理之前,需要告知家长并经过家长同意后,才可进行。
(二)、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医生需要向家长解释疾病的起因、发展,治疗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说明当前的治疗方案是具有个体化的,治疗过程中,确保操作熟练动作温柔,使得家长对治疗放心。同时,还应该加强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监测,观察细微,贴心呵护患儿,消除家长焦虑的心理。医生需要向家长明确患儿治疗的预后判断,对于预后良好的患儿,医生可以通过鼓励患儿和家长,增加家长对痊愈的希望。倘若患儿病危或者是因疾病而导致残疾时,医护人员可以安慰家长,给予其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劝告家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某些疾病和残疾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得以治愈。而现在,医护人员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家长,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三)、增加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儿科护理中,需要医护人员穿着干净大方,微笑待人,微笑服务。举止规范得体的医护人员更容易亲近患儿和其家长,消除医护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感,使医护人员更轻松的获得家长的信任,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达到达到知识不断更新和巩固以及对业务的熟练,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独立的不断的思考问题,在危机的时刻冷静的处理问题,增加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三、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使家长了解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增加彼此的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护理合作关系,消除家长对于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疑惑,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并且帮助医护人员一起照顾安慰患儿,使患儿能够有勇气和信心面对疾病,向医生主诉自己的不舒服的地方,使得治疗和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明确疾病并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史双秀.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966-967.
[2]卢敏,董莉,彭惠诗.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14):87-88.
[3]陈新红.浅析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6):516-517.
[4]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29-32.
[5]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