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有些学生总是搞不清楚何为表现手法,何为表达手法,甚至一些老师有时也会把表现手法与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混为一谈。那么如何鉴别它们的特点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它们的概念。
所谓表现手法,其实也称之为艺术手法,也可以叫做写作特色。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材料,然后精心布局,并运用相关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
因此研究其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可以从选材到主旨情感去考虑,也可以从结构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语言表达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选材到结构再到主旨去考虑。表现手法具体特点如下:
从选材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对比(人物对比、景物对比等)、详略、象征、典故、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物寓意、借古讽今等。
从结构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点题引题、开门见山、总领下文、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一波三折、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感情等。
从表达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
从语言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生动、平实、凝练、清丽、豪放、婉约等。
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在语文高考卷中每年都出现。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上善若水》第13题即是: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其分值为6分。其答案为:①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④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从以上答案看,②③两题就是从“选材”到“主旨”去审视的,①就是从“表达”去考虑的。④就是从描写去定位的。因此对照表现手法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加进很多答案。例如运用生动传神的修辞;运用一些典故;设置悬念;前呼后应;运用对比等等。
再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关于诗歌《咏素蝶诗》第12道题,其诗为: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其中第(2)小题是这样问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分值为5分。
其答案为:托物言志。(当然也可以说为借物喻人。)
首先我们看题目及所写的内容,它是一首咏物诗,因此我们肯定它是托物言志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简介中了解。但我们也不能局限于选材角度,我们还可以从表达角度去审视,说是“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也不能算错,或纯粹从描写角度去思考也应该正确的,如运用动作“绕”“隐”“争”“归”“飞”“依”等及其生动传神的写出素蝶的情态。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现手法”时,应该从“选材”、“结构”“表达”“语言”到“主旨”综合起来审视,这样思考才能全面,以免答题时失之偏颇。
而表达手法,也就是表达方式,是作者在选取材料后,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例如写记叙文,就应该运用记叙为主,适当加上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就应该运用议论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说明文,就应该运用说明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而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就应该运用描写为主,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而言,要掌握的相关概念,才能区分它们各自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的一种方法。
我们要掌握以下记叙相关特点: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记叙顺序: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线索: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感情的变化;人事景物的特点。
4.人称:第一人称(作用:第一真实,第二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作用:行文更加自由)
二、描写。描写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我们要掌握以下描写相关特点:
1.人物描写。①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烘托或反衬正面人物形象);
2.描写景物。①方法:抓住特征;运用顺序(空间、时间);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复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想象与联想;②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三、抒情。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抒情相关特点:
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
四、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议论相关特点:
①论据:事实论据(史实、科学数据)、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警句);②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④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一种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我们要掌握以下说明相关特点:
①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作用: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②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达手法”时,应该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角度综合起来考虑,这样思考才能准确无误,以免答题中忙中出错甚至南辕北辙了。
所谓修辞,就是在遣词造句中,运用特色鲜明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法。它的特点就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互文、比拟、通感等。
由于我们对修辞比较熟悉,因此我就简要罗列一下常用的几种,并简要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故乡》中的“圆规”代替杨二嫂,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它们的概念。
所谓表现手法,其实也称之为艺术手法,也可以叫做写作特色。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材料,然后精心布局,并运用相关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
因此研究其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可以从选材到主旨情感去考虑,也可以从结构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语言表达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选材到结构再到主旨去考虑。表现手法具体特点如下:
从选材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对比(人物对比、景物对比等)、详略、象征、典故、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物寓意、借古讽今等。
从结构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点题引题、开门见山、总领下文、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一波三折、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感情等。
从表达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
从语言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生动、平实、凝练、清丽、豪放、婉约等。
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在语文高考卷中每年都出现。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上善若水》第13题即是: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其分值为6分。其答案为:①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④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从以上答案看,②③两题就是从“选材”到“主旨”去审视的,①就是从“表达”去考虑的。④就是从描写去定位的。因此对照表现手法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加进很多答案。例如运用生动传神的修辞;运用一些典故;设置悬念;前呼后应;运用对比等等。
再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关于诗歌《咏素蝶诗》第12道题,其诗为: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其中第(2)小题是这样问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分值为5分。
其答案为:托物言志。(当然也可以说为借物喻人。)
首先我们看题目及所写的内容,它是一首咏物诗,因此我们肯定它是托物言志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简介中了解。但我们也不能局限于选材角度,我们还可以从表达角度去审视,说是“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也不能算错,或纯粹从描写角度去思考也应该正确的,如运用动作“绕”“隐”“争”“归”“飞”“依”等及其生动传神的写出素蝶的情态。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现手法”时,应该从“选材”、“结构”“表达”“语言”到“主旨”综合起来审视,这样思考才能全面,以免答题时失之偏颇。
而表达手法,也就是表达方式,是作者在选取材料后,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例如写记叙文,就应该运用记叙为主,适当加上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就应该运用议论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说明文,就应该运用说明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而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就应该运用描写为主,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而言,要掌握的相关概念,才能区分它们各自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的一种方法。
我们要掌握以下记叙相关特点: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记叙顺序: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线索: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感情的变化;人事景物的特点。
4.人称:第一人称(作用:第一真实,第二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作用:行文更加自由)
二、描写。描写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我们要掌握以下描写相关特点:
1.人物描写。①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烘托或反衬正面人物形象);
2.描写景物。①方法:抓住特征;运用顺序(空间、时间);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复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想象与联想;②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三、抒情。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抒情相关特点:
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
四、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议论相关特点:
①论据:事实论据(史实、科学数据)、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警句);②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④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一种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我们要掌握以下说明相关特点:
①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作用: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②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达手法”时,应该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角度综合起来考虑,这样思考才能准确无误,以免答题中忙中出错甚至南辕北辙了。
所谓修辞,就是在遣词造句中,运用特色鲜明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法。它的特点就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互文、比拟、通感等。
由于我们对修辞比较熟悉,因此我就简要罗列一下常用的几种,并简要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故乡》中的“圆规”代替杨二嫂,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