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精读是略读的基礎,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以达到这个目的呢?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课堂中“放手”与“辅导”的关系,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该“辅导”时则要扶上马,送一程,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茅塞顿开”。教师的辅导要有的放矢,点到为止:一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把准课文重难点,分清轻重,感悟要有一定的深度;三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活思维,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四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个性感受。教师要力求扶、放并举,既不放任自由,也不矫枉过正,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 构建开放性课堂,倡导个性化阅读
略读课文更应构建开放性课堂,充分地照顾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充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更好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提示”进行自读自悟与合作学习:一是自主阅读。允许学生自主读书——或朗读,或默读,或高声诵读,或轻声低吟,或就精彩片断反复品读,或对部分描述扫视而过,让学生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自己运用工具书,自己批注抄录,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允许学生自由讨论——或自问自答、或与同桌交流,或以小组讨论,或离开座位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合。二是自我感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允许有程度的差别,有多少收获就算多少,只要是出自真性情的,就值得肯定; 三是自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做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摘录笔记,抒发感受。
个性化阅读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其过程和结果肯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会更明显。我们要尊重差异,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因此,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教学要求的弹性应该更大些,要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多有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真正做到个性化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成为学习转向运用的桥梁。
三 紧扣单元主题,突出训练重点
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基于训练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的需要,略读课文的篇幅往往越 来越长,而内容则略微浅显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时间安排上的限制(一般是一 课时),文本感悟条分缕析不可取,能力训练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 舍,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设计教学,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人教版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都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 续,在教学时,不能把它与精读课文割裂开来教学,而应当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对待,联结单元主题一脉相承来教学。设计话题的形式,与同学们共同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直击精彩、烙下记忆,回归单元主题。在教学《和田的维吾尔》时,我与同学们就单元主题聊了起来: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发现了藏族藏戏的神奇魅力,见识了各地民居的独具特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和田,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样就极自然地把这篇略读课文归入到一个统一的主题,即民风民俗之中,把一个学习训练组作为一个整体,注意了略读课文与其他课文之间的联系,把握了略读课文在整组中的位置和作用,学生在阅读、交流课文时就能很快抓住重点,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浪费时间。
四、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
教材编排略读课文旨在发挥略读课文的两大独特功能:那就是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即以课文内容为引线,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课中,在粗知文本大意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焦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由开掘,内引外连,由此及彼,放飞想象的翅膀,引发对相关的人、事、景、物的联想,升华独特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受;课后,抓住有关内容,或作者,或人物,或事情,或景物,或思想,或道理,进行拓展延伸,让略读课文的学习做到略而不简,教略学丰。总之,略读课文应是“教”略而“学”不略,教师的“教”应尽量地略,学生的学要尽量地 “丰” ,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张课堂,拓展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在教学《卡罗纳》一文时,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去读《爱的教育》,这样通过一课书去阅读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略读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拓展的内容方面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课堂中“放手”与“辅导”的关系,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该“辅导”时则要扶上马,送一程,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茅塞顿开”。教师的辅导要有的放矢,点到为止:一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把准课文重难点,分清轻重,感悟要有一定的深度;三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活思维,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四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个性感受。教师要力求扶、放并举,既不放任自由,也不矫枉过正,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 构建开放性课堂,倡导个性化阅读
略读课文更应构建开放性课堂,充分地照顾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充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更好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提示”进行自读自悟与合作学习:一是自主阅读。允许学生自主读书——或朗读,或默读,或高声诵读,或轻声低吟,或就精彩片断反复品读,或对部分描述扫视而过,让学生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自己运用工具书,自己批注抄录,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允许学生自由讨论——或自问自答、或与同桌交流,或以小组讨论,或离开座位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合。二是自我感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允许有程度的差别,有多少收获就算多少,只要是出自真性情的,就值得肯定; 三是自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做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摘录笔记,抒发感受。
个性化阅读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其过程和结果肯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会更明显。我们要尊重差异,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因此,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教学要求的弹性应该更大些,要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多有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真正做到个性化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成为学习转向运用的桥梁。
三 紧扣单元主题,突出训练重点
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基于训练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的需要,略读课文的篇幅往往越 来越长,而内容则略微浅显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时间安排上的限制(一般是一 课时),文本感悟条分缕析不可取,能力训练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 舍,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设计教学,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人教版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都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 续,在教学时,不能把它与精读课文割裂开来教学,而应当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对待,联结单元主题一脉相承来教学。设计话题的形式,与同学们共同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直击精彩、烙下记忆,回归单元主题。在教学《和田的维吾尔》时,我与同学们就单元主题聊了起来: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发现了藏族藏戏的神奇魅力,见识了各地民居的独具特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和田,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样就极自然地把这篇略读课文归入到一个统一的主题,即民风民俗之中,把一个学习训练组作为一个整体,注意了略读课文与其他课文之间的联系,把握了略读课文在整组中的位置和作用,学生在阅读、交流课文时就能很快抓住重点,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浪费时间。
四、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
教材编排略读课文旨在发挥略读课文的两大独特功能:那就是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即以课文内容为引线,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课中,在粗知文本大意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焦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由开掘,内引外连,由此及彼,放飞想象的翅膀,引发对相关的人、事、景、物的联想,升华独特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受;课后,抓住有关内容,或作者,或人物,或事情,或景物,或思想,或道理,进行拓展延伸,让略读课文的学习做到略而不简,教略学丰。总之,略读课文应是“教”略而“学”不略,教师的“教”应尽量地略,学生的学要尽量地 “丰” ,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张课堂,拓展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在教学《卡罗纳》一文时,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去读《爱的教育》,这样通过一课书去阅读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略读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拓展的内容方面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