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教学理论都被大家广泛接受,尤其在接受美学这一方面,重视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对话,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接受美学 高中 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5-02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一般都是名家名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这些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一直都被教育界所关注。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来对此进行探讨。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关于接受美学的来源主要是1960年末至1970年初这段时间由联邦德国文学专家姚斯和伊瑟尔提出,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主导位置,只有读者通过自己对文章的通读,才能理解透彻文章的意义。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述说,一个是从解释学来说,另一个是从现象学来说,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接受实践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就是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在阅读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于一篇文章的意义的重要性,主要是通过读者去通读文章,体会其中的意义,这样才能把文章的内涵学会。
二、基于接受美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好多优秀文章,下面笔者就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来具体谈谈如何进行《祝福》的阅读教学。
老师:故事中的祥林嫂为什么在几年之内从一个年轻体壮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年老体衰的女人呢?
[用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各自的期待视野,想要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祥林嫂的各种悲惨经历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老师:你们只看看到了表面现象,并不是根本原因,因为你们只停留在文章的表层理解上,得到的结果只是感性了解。
[学生此时的状态用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他们处在初级的审美感受阶段]
学生:无情的社会,人们的冷漠
老师:不错,下面我引着大家来看看文章中大家忽略的一些内容,看能得到些什么。
[接受美学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定向期待进入创新期待]
老师:讲述学生在阅读中遗漏和不了解的东西
老师:古代那些封建思想
学生:“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老师:可以具体说说?
[接受美学观点,缩小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让读者对文章更了解]
学生:述说具体所知道的内容
老师:补充学生所未诉说的内容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不断交流,慢慢的有感性走向理性,达到中级阶段]
老师:在《祝福》并没有对鲁四老爷进行肖像描写,同学们想象下,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后写一个小文章介绍下。
[接受美学,引导学生填补文章的“空白点”]
老师:通过这几堂课对这篇小说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同学们都来说一说。
[接受美学,体现读者才是阅读的核心,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近期所学的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
……
[接受美学,运用自己的实际经历、知识和生活经验等来对作品的一个主动阐述]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接受美学理论的应用策略
1.将课堂交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到了高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每个学生都是当中的主体,我们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自己用心去阅读,让他们自己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用心阅读,将优秀作品里面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来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的提问题,然后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接受美学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和文章内容的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和文章的交流,好的作品并不是我们简单的阅读,而是动态的、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文章的再创造,促使学生和文章交融。
2.利用期待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期待视野主要是三者的关系,一个读者、一个作品、一个作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未读之前就提出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形成让学生想破解的心态,最后得到阅读期待的效果。阅读期待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产生了解作品的渴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持续的阅读,并产生阅读创意。在期待视野里面有两种期待,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种类型。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定向期待先扩大,然后慢慢促进学生由定向期待慢慢转为创新期待,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接受美学当中指出,读者与作品之间是存在“美学距离”的,因而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设置阅读理解的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控制学生与文章之间的美学距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利用召唤结构,引导学生还原作品。
作品中的“空白点”和“意义未定”在莫一定的程度上是连接学生创新意识的桥梁,促使学生发动思维来填补文章中的意义空白。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利用召唤结构中“空白点”和“意义未定”,带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再创作。学生在对文章中“空白点”和“意义未定”进行再创作的时候,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平时的经验、情感等,带入到再创作的文章当中,瞬间让文章充满活力。在高中教材当中的作品基本都是名家名篇,每篇的文章都有“空白点”和“意义未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这篇区域进行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综上所述,接受美学理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将课堂交还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期待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利用召唤结构,引导学生还原作品;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积极提倡学生对空白点和意义未定区域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达到对文章的理解透彻。
参考文献:
[1]彭金芳.中学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蒋荣魁.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张宗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 高中 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5-02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一般都是名家名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这些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一直都被教育界所关注。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来对此进行探讨。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关于接受美学的来源主要是1960年末至1970年初这段时间由联邦德国文学专家姚斯和伊瑟尔提出,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主导位置,只有读者通过自己对文章的通读,才能理解透彻文章的意义。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述说,一个是从解释学来说,另一个是从现象学来说,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接受实践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就是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在阅读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于一篇文章的意义的重要性,主要是通过读者去通读文章,体会其中的意义,这样才能把文章的内涵学会。
二、基于接受美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好多优秀文章,下面笔者就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来具体谈谈如何进行《祝福》的阅读教学。
老师:故事中的祥林嫂为什么在几年之内从一个年轻体壮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年老体衰的女人呢?
[用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各自的期待视野,想要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祥林嫂的各种悲惨经历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老师:你们只看看到了表面现象,并不是根本原因,因为你们只停留在文章的表层理解上,得到的结果只是感性了解。
[学生此时的状态用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他们处在初级的审美感受阶段]
学生:无情的社会,人们的冷漠
老师:不错,下面我引着大家来看看文章中大家忽略的一些内容,看能得到些什么。
[接受美学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定向期待进入创新期待]
老师:讲述学生在阅读中遗漏和不了解的东西
老师:古代那些封建思想
学生:“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老师:可以具体说说?
[接受美学观点,缩小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让读者对文章更了解]
学生:述说具体所知道的内容
老师:补充学生所未诉说的内容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不断交流,慢慢的有感性走向理性,达到中级阶段]
老师:在《祝福》并没有对鲁四老爷进行肖像描写,同学们想象下,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后写一个小文章介绍下。
[接受美学,引导学生填补文章的“空白点”]
老师:通过这几堂课对这篇小说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同学们都来说一说。
[接受美学,体现读者才是阅读的核心,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近期所学的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
……
[接受美学,运用自己的实际经历、知识和生活经验等来对作品的一个主动阐述]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接受美学理论的应用策略
1.将课堂交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到了高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每个学生都是当中的主体,我们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自己用心去阅读,让他们自己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用心阅读,将优秀作品里面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来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的提问题,然后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接受美学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和文章内容的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和文章的交流,好的作品并不是我们简单的阅读,而是动态的、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文章的再创造,促使学生和文章交融。
2.利用期待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期待视野主要是三者的关系,一个读者、一个作品、一个作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未读之前就提出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形成让学生想破解的心态,最后得到阅读期待的效果。阅读期待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产生了解作品的渴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持续的阅读,并产生阅读创意。在期待视野里面有两种期待,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种类型。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定向期待先扩大,然后慢慢促进学生由定向期待慢慢转为创新期待,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接受美学当中指出,读者与作品之间是存在“美学距离”的,因而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设置阅读理解的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控制学生与文章之间的美学距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利用召唤结构,引导学生还原作品。
作品中的“空白点”和“意义未定”在莫一定的程度上是连接学生创新意识的桥梁,促使学生发动思维来填补文章中的意义空白。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利用召唤结构中“空白点”和“意义未定”,带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再创作。学生在对文章中“空白点”和“意义未定”进行再创作的时候,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平时的经验、情感等,带入到再创作的文章当中,瞬间让文章充满活力。在高中教材当中的作品基本都是名家名篇,每篇的文章都有“空白点”和“意义未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这篇区域进行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综上所述,接受美学理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将课堂交还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期待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利用召唤结构,引导学生还原作品;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积极提倡学生对空白点和意义未定区域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达到对文章的理解透彻。
参考文献:
[1]彭金芳.中学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蒋荣魁.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张宗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