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作者从多年积累的作文教学经验中提取了几点看法,从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如何在阅读中渗透习作练习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策略 写作兴趣 语言积累 课内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师生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笔者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加之多年来在作文教学路上的探索,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下面就谈谈教学中积累的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喜欢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这就要首先培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喜欢写作,打开写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使作文写作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写作来源于生活,作文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作文写作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例如,要求学生学会写连续观察日记。在制订作文要求时,语文老师可以让每位学生亲自种植一种植物,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记录观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也在教室种植植物,让学生可以天天观察,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有不同的感受,然后带着兴趣,很好地写观察日记。这样的写作要求,给学生带来很多益处,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写作贴近生活,作文因生活而美丽,否则就会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习作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也让学生习作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就会“美丽”起来。
  二、夯实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习作能力的提高,而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只能靠语言的积累。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备足够数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运用时随意支取,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精练。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
  1.强化课内积累
  随着小学语文课改的深入,许多编者巧妙地抓住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时代特点,编排文质兼美,语言典范的文章。这些文章充满童真童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爱读。为此,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悉心体会,使学生在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语言。同时,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议一议、抄一抄、背一背等形式积累语言。
  2.抓好课外积累
  从温和敦厚的儒家经典,到大气磅礴的诸子散文,再到雄奇瑰丽的唐诗宋词等,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经典,都是学生课外积累的良好素材。这些国学经典,都以练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或抒发真挚的情感,表现深邃的哲理;或写人叙事,跌宕起伏,或描写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栩栩如生。学生在诵读这些国学经典时,不仅可以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感受到古人语言的凝练,意境的幽远。当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其他名家精品,以拓宽思路,充实自己。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增加语言储备,丰富语言积累。
  3.拓展生活积累
  “大语文观”提示我们学习语文不应局限于有限的40分钟,囿于窄小的教师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要把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语言既来自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学习语言只有同生动多样的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学生的语言才真正是生活的语言,才是富有灵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才更有生命的活力。因此,充实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等;鼓励学生多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等;并且引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增长见识,表情达意。逐渐地,学生的语言会积累得越来越丰厚。同时,教师还应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对生活所感所得。有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对生活关心的越多,生活给予你的就会更多。
  三、结合课内阅读,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习作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地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显著。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习作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习作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还会遇到其他形式的结构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总之,我们要明白,作文教学虽具有一定难度,但绝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教育者不懈努力,并密切联系实际,认真探索教学规律,作文教学就能摸出一条切实可行、有效快捷之路。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小学教育无疑是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而语文则是支撑人才大厦的奠基柱石。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将制约着工作学习的成败、任务完成的
人与人之间常常需要及时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只有具备善于发现、易于动笔、乐与表达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把作文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更注重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注意全面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现代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具有快捷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形象性、重现性、可控性,运用于作文教学,有辅助优势。
期刊
1994年最耀眼的影视文化事件之一,乃是各方人士突然热衷于那个向“流氓和妓女”(昔日被看作“海派文化”消极面)一侧倾斜的旧上海。手法各异,但一方面用那层小市民可能有兴
摘 要: 根据大学微积分课程特点,结合目前微积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工作实践,作者对微积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微积分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一、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传统微积分教学往往更专注对知识本身进行教学,但是微积分课程理论抽象、逻辑严密,传统方法传授知识往往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兴趣非常高,对教师教学就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摘 要: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现代教学体制不断变化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基础,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行合一”就是现代教师必须做到的,深刻阐释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教授好,在其中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将新的教学方式深入讲课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理解与感受,学生将学与做相统一,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逐步
摘 要: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写作思路的指导,在讲评课上多多针对习作中体现出的亮点给予热情表扬,让学生获取成就感,增进对作文的感情。同时,还要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家长关注孩子的作文并积极进行评价,发表感慨,给孩子提提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契机  习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苏教版语文课本专门编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它与阅读教材是“平起平坐”的。然而,笔者发现教学中诸多教师比
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五大洲。根据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自贸区贸易额已涵盖我国外贸总额的24%。中
本研究观察生活方式的改善加二甲双胍对老年MS患者临床、血生化指标及血清CRP、IL-6的影响。 方法:选择MS患者59例,随机分为生活干预组(生活干预组)29例和生活干预加二
电视上某国记者惨遭绑架的事在国内虽不会发生,但倘若揭露阴暗面,给某些人曝曝光,也非有一番勇气不可。保不准那记者还会碰一鼻子灰。如今日的浙江,生产“中华鳖精”的小作
我国的设计史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与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设计史教材的研写直接关系着设计教学的质量,近几年学术界已有很多学者在从事设计史教材的研写工作,而且已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