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调查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研究使用Chen和Starosta(2000)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结合质的研究法对广西5所高校的160名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水平;5个因素中交际愉悦感和交际参与度较高,随后依次是交际专注度和交际信心,差异认同感最低;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跨文化敏感度多个因素间存在相关关系。
  关键词 东南亚留学生 跨文化敏感度 广西高校
  中图分类号:H0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89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vestigation
  —— A Case Study of Guangxi College
  WANG Yifeng, NONG Meid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Chen and Starosta (2000)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 (ISS), combined with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5 universities of Guangxi in the 160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cross-cultural sensi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the medium level; the 5 factors of communication pleasure and communicative participation higher, followed by communication focus and communicative confidence, the minimum difference identit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multiple factors.
  Key words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Guangxi college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东南亚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截止至2012年,东盟来华留学生人数已经突破6万人,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19%。①他们来到中国,不仅仅要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更要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由此则需要面对一系列的跨文化问题。
  跨文化的探讨是近年来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目前已有一些学者通过质的研究和量化分析等方式对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问题展开了研究。如:肖耀科&陈路芳、②周敏波、③程莹④等人从人际交往、学业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文化冲击”现象等方面研究了他们在中国高校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但对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调查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美国跨文化交际领域著名学者Chen和Starosta认为,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将“跨文化敏感”定义为: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自尊自爱、自我监控、思想开放、为他人着想、参与交际和理性判断。⑤⑥⑦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发了测量跨文化敏感度的有效工具——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该量表是一个由24个封闭问题构成的利克特五点量表,包括五个层面的因素: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此量表的可靠性已经过多方验证。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1)东南亚留学生总体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如何?(2)东南亚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因素中,各因素的相关性如何?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五所高校的160名东南亚留学生。包括有男生57人,女生101人,缺失2人;泰国44人,越南27人,印尼21人,柬埔寨21人,缅甸20人,老挝14人,菲律宾1人,文莱1人,缺失11人。其中27.5%为汉语进修生,48.4%为本科生,23.1%为硕士研究生,缺失3人;所学专业涵盖了文、理、工、商、医等。
  2.3 问卷调查
  本研究以Chen和Starosta(2000)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作为测量工具,另外增加了第二部分的个人信息调查。问卷采用中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并且简化了汉语中生僻难懂的词汇。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8份,有效回收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问卷回收后录入SPSS21.0,先对量表中的9个反向题的反向计分进行数据转换,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2.4 质的研究
  本研究设计遵循社会科学研究中“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观察到微观层面上的复杂动态因素,研究者通过深入访谈、课堂观察和参与课外活动的方式,对这一群体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跟踪调查,并尝试从中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影响他们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原因。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总体水平和五个层面因素分析
  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均值为85.16(满分120)。根据周杏英⑧对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的评定概念,此分属于中等水平。这说明,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敏感,但是这种敏感度并不是很明显。
  从表1的数据来看,在构成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因素中,受访者的交际愉悦感和交际参与度最高,交际专注度和交际信心依次排后,差异认同感最低。
  东南亚学生的交际愉悦感较高,说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定的乐趣。交际参与度也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校方将留学生集中安排在留学生宿公寓里;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东南亚学生与所有其他国家留学生一起上课,进入专业学习后则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这让他们有很好的机会参与多元文化交际。
  但是,研究也发现他们的交际信心不足。一些东南亚学生本身性格比较内敛,身处异国他乡时,容易因为跨文化焦虑而产生挫折感等心理压力。比如,他们中的大多数与欧美、非洲留学生在一起时,因为英语口语不好而插不上几句话;与亚洲留学生交往时也会担心因为汉语不够好而产生误会;与中国人交流更因为经常被纠正发音而怀有胆怯心理。这样,在交流中经常感觉紧张局促,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自觉地用笑声化解尴尬。
  最后,我们也看到受访者的差异认同感最低。研究表明,亚洲学生学起汉语来比欧美学生快,亚洲学生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欧美学生用英语作为日常用语,于是很自然地被划分成两个群体,课下时间相互很少往来。东南亚文化有着深刻的集体主义观念,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平时很喜欢“扎堆”、“抱团”,一旦有人超越自己的“圈子”与欧美学生往来密切,就很容易被这个“圈子”排斥。美国著名跨文化交际学家萨莫瓦尔指出,语言帮助一个人构建他的身份,使他在被一个群体接受的同时被另一些群体排斥在外。⑨
  3.2 相关性分析
  表2中的相关关系说明跨文化敏感度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而言,差异认同感与其它4个因素中的3个因素,即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之间在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差异认同感是衡量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指标。跨文化交际中能否意识到交流对象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对这些差异的理解、包容、和尊重的程度对于能否有效交际十分关键。即便东南亚留学生的交际参与度高,几乎每天都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但是对异文化的接纳和欣赏程度不足,会极大地阻碍他们敞开心扉融入新环境。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交际信心、愉悦感和专注度来增强其对跨文化差异的认同感。
  数据表明,交际愉悦感和差异认同感呈现负相关关系。我们在和留学生的交谈中发现,一方面,东南亚学生无论与中国学生或是欧美学生交往,大都只停留在“泛泛之交”的层面,尽管交际愉悦,但缺乏因深入交流而难以认同差异;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交际愉悦,避免发生正面冲突,他们大多数选择用隐忍和回避的策略来应对难以理解的言语或行为,却没有进一步了解他国文化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在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可以通过促进东南亚学生的与本地学生和其他留学生的课外交流,来提高他们的交际专注度,有效地捕捉并回应对方所发出的讯息,知道要在必要时顺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4 总结
  跨文化敏感度是衡量个体是否成功地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跨文化敏感度各方面指标较高,就将意味着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文化差异对个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因为东南亚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近,就妄加揣测地认为东南亚学生能轻易地适应中国学校的生活,而不需要跨文化交际上的指导和帮助。此次调查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揭露了东南亚学生“交际信心”和“差异认同感”偏低的现状,这是值得中方警惕的。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并通过跨文化交际知识学习、中国文化体验多种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的留学生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大学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课题——东南亚学生在中国高校生活学习的适应性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YJN20130820)
  注释
  ①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11-08/18/content_23496218.htm.
  ② 肖耀科,陈路芳.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对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留学生的调查[J].东南亚纵横,2012(5).
  ③ 周敏波.东盟留学生跨境适应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2.
  ④ 程莹.广西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基于U曲线理论不同阶段的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2.
  ⑤ Chen G M &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Human Communication,1997.1(1):1-16.
  ⑥ Chen G M &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awareness[J].Human Communication,1998.9(2):27-54.
  ⑦ Chen G M & Starosta W J.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J].Human Communication,2000(3):1-15.
  ⑧ 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试[J].山东外语教学,2007(5).
  ⑨ 萨莫瓦尔, L. A. 波特, R. E. 麦克丹尼尔, E. R.跨文化交流[M].第六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中的师生交往是课堂权力系统的外部呈现,也是课堂中权力运行的主要过程。结合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以及交往实践论分析师生交往的权力系统,可将权力作用的范围归纳为交往环境、交往话语、交往内容三个方面。从微观政治学的视角分析,课堂中师生交往的权力属性是以课堂为场域,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制造与生产出自我规训的主体。  关键词 课堂 师生交往 权力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日光灯的安装与调试》课例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应用了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日光灯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模式 导向式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61  O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现实语境中的道德教育却被漠视和遮盖,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割裂。行动研究为解决这一现实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它强调世界是由一元的行动者构成的网络联结,教师和学生、知识和情感、场景与载体等是构成行动者网络的核心要素。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具道德附加价值的教学活动,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能协调好教学中经验主义取向和人本主义取向之间的平衡,“双育”并进,促进
期刊
摘 要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内容的重要板块,在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学校越来越关注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本文以上海某S高校资助工作为例,分析该校的资助育人方式,关注其在资助育人方式上的不断完善和新途径的探索。  关键词 高校资助工作 资助育人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
期刊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两大工作主题,如何能将这两项工作长期稳固地有效衔接,这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学生寝室为切入点,将两者紧密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教师和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寝室责任人制度,并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介绍了推行该制度的必要性、具体方法以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 寝室责任人制度 高校学生党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在大学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培育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廉洁社团作为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践行廉洁思想、传播廉洁文化、发挥廉洁教育的辐射作用、完善廉洁教育体系、构建廉洁教育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廉洁社团 廉洁教育 湖湘廉风学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期刊
摘 要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培养体制机制问题,高校作为单一创新人才培养主体有其极大的局限性。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组织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使社会上的创新资源达到优化组合。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进行调查研究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工科研究生 创新能力培养 协同创新  
期刊
摘 要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应试教育的大潮中被知识化、科学化和边缘化的危机,“回归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奠基性介绍,德育与生活关系的探讨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德育”两个典型生活德育论的阐发,论证“德育回归生活”需要从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和道德生活的实践体验这两个方面以道德内化和外化的方式来
期刊
摘 要 学习风格对于英语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采用 Reid 的学习风格问卷调查表(PLSP),针对西藏民族学 院藏族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风格,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表明藏族大学生大学英语学习风格表现出多样性,更喜欢 运用视觉性学习风格完成英语学习任务,针对其特殊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关键词 藏族大学生 大学英语 学习风格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小班幼儿受其自理能力的制约和新入园情绪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生活环节中存在较多问题;此阶段,教师指导语若缺少针对性,容易导致其自理能力提升的相对滞缓。因此,我们开展小班幼儿“生活环节”语言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通过“(1)游戏情境化策略、(2)生活常态化策略、(3)形象拟人化策略”提高教师在生活环节中的语言指导质量,引发小班幼儿的倾听兴趣并帮助其及时理解生活环节的重点与要求,推动其自理能力的快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