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医学界认为倒行逆施可增进人体的健康。笔者认为,在教育改革之风盛行之际,“倒行逆施”亦可有效促进教育机体的健康成长。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常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即当面临问题的时候,人们常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这便是思维定势。它阻碍着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造成了思维的僵化与呆板。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这种状况与教育创新已经不相适应。倒行逆施,突破框框,“离经叛道”已迫在眉睫。
一、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征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人们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通常以教材的形式呈现于师生面前,控制着教学内容与方式。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学到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发展了分析性思维,却很少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创造性思维与实用性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以至于许多“优等生”走上岗位后表现平庸,缺少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要改变旧的教育必须确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实现“从‘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二、教师角色新定位。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把学生当作统一型码的知识容器,每一节课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课本传授知识,学习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由此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首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具体而言:①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③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④由统一模式教育向个性化转变;⑤由主宰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⑥重智商向重情商、智商并举。
其次,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的说:①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②成为学生实践探索的指路人;③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充分相信学生、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最后,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具体而言:①持开放式教材观研究教材;②研究学生的动态发展;③反思教学实践行为。进而可对症下药,提出最确切可行的教学改进方案。
三、优化教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普遍应用“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基本环节进行地理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较难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必须改进。
首先,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营造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师首先要放弃权威,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差生未必无想法”,信任学生。适时设计知识或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主动学习,改正思维方式的任务,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
其次,教学模式开放化。
地理教学应努力提高开放性,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具体而言:①是教学空间的开放。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地域性,因此地理课应适当突破教室狭隘的空间,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考察。②是教学内容的开放。经常结合主干知识插入风土民情及时政热点内容以丰富学生的乡土知识和社会知识。③是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可建立学习小组展开探讨,或教师在课堂留些问题让学生思索和解答,或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形成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师问生答等教学氛围。
最后,教学手段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刺激,能使大脑轮换休息,使注意力持久而稳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主要如下:①教学用具的多样化。②教师教学语言的多样化。在运用谈话时,要特别重视“设疑引思”。③检测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可运用竞赛、抢答等趣味性方式进行检测,形式可以组为单位,也可分男女进行。
四、革新地理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识和行为取向。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统一规格的产品,学习方式全由教师决定,而忽略了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为此,在地理教育中应努力做到: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②在教学中,通过讨论、研究、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③重视“探究式”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五、精心雕琢教材内容。
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上课时围绕统一的课本传授知识。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大多忘记了从课本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不能在生活中将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故此,精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做到:①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②删减和补充教学内容。③注重并鼓励学生处理教材。“以教定学”的做法应该被打破,教师应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允许学生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质疑,“无中生有”、“旧中生新”。
六、改进学习评价。
传统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来看学生对教材中地理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得如何。这种评价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能已势在必行。
首先,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应注重多元化,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理技能的形成情况,还要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发言、提出问题的次数、上课态度、课外阅读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地理小报设计情况、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填绘和判读地图的能力、自学情况和研究性学习参与情况等项目也列入评价内容之中。
其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主要如下:①书面性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让学生逐渐由不学、厌学变为会学、乐学。②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进而更好地发展。③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要改革,既要对传统地理教学进行扬弃,又要倒行逆施,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构建地理教学模式及方法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常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即当面临问题的时候,人们常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这便是思维定势。它阻碍着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造成了思维的僵化与呆板。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这种状况与教育创新已经不相适应。倒行逆施,突破框框,“离经叛道”已迫在眉睫。
一、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征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人们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通常以教材的形式呈现于师生面前,控制着教学内容与方式。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学到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发展了分析性思维,却很少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创造性思维与实用性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以至于许多“优等生”走上岗位后表现平庸,缺少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要改变旧的教育必须确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实现“从‘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二、教师角色新定位。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把学生当作统一型码的知识容器,每一节课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课本传授知识,学习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由此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首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具体而言:①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③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④由统一模式教育向个性化转变;⑤由主宰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⑥重智商向重情商、智商并举。
其次,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的说:①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②成为学生实践探索的指路人;③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充分相信学生、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最后,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具体而言:①持开放式教材观研究教材;②研究学生的动态发展;③反思教学实践行为。进而可对症下药,提出最确切可行的教学改进方案。
三、优化教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普遍应用“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基本环节进行地理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较难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必须改进。
首先,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营造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师首先要放弃权威,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差生未必无想法”,信任学生。适时设计知识或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主动学习,改正思维方式的任务,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
其次,教学模式开放化。
地理教学应努力提高开放性,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具体而言:①是教学空间的开放。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地域性,因此地理课应适当突破教室狭隘的空间,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考察。②是教学内容的开放。经常结合主干知识插入风土民情及时政热点内容以丰富学生的乡土知识和社会知识。③是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可建立学习小组展开探讨,或教师在课堂留些问题让学生思索和解答,或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形成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师问生答等教学氛围。
最后,教学手段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刺激,能使大脑轮换休息,使注意力持久而稳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主要如下:①教学用具的多样化。②教师教学语言的多样化。在运用谈话时,要特别重视“设疑引思”。③检测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可运用竞赛、抢答等趣味性方式进行检测,形式可以组为单位,也可分男女进行。
四、革新地理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识和行为取向。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统一规格的产品,学习方式全由教师决定,而忽略了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为此,在地理教育中应努力做到: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②在教学中,通过讨论、研究、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③重视“探究式”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五、精心雕琢教材内容。
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上课时围绕统一的课本传授知识。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大多忘记了从课本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不能在生活中将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故此,精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做到:①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②删减和补充教学内容。③注重并鼓励学生处理教材。“以教定学”的做法应该被打破,教师应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允许学生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质疑,“无中生有”、“旧中生新”。
六、改进学习评价。
传统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来看学生对教材中地理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得如何。这种评价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能已势在必行。
首先,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应注重多元化,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理技能的形成情况,还要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发言、提出问题的次数、上课态度、课外阅读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地理小报设计情况、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填绘和判读地图的能力、自学情况和研究性学习参与情况等项目也列入评价内容之中。
其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主要如下:①书面性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让学生逐渐由不学、厌学变为会学、乐学。②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进而更好地发展。③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要改革,既要对传统地理教学进行扬弃,又要倒行逆施,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构建地理教学模式及方法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