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变渠道力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渠道数字化不是简单地把交易从线下搬到线上。数字化会彻底改变渠道。
  最大的改变就是渠道力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渠道力?

过去是渠道推力


  中国传统营销有两大驱动力,一是品牌驱动,二是渠道驱动。
  传统品牌驱动是直接针对消费者的大众媒体传播,只要形成了品牌力,就会在渠道中形成拉力。
  品牌拉力模型是:品牌商(F)→大众媒体传播(F2C)→消费者品牌认知(C)→消费者到终端门店购买(C2b)→拉动终端(b)→终端找经销商进货(b2B)。
  用现在流行的互联网语言表达就是:F→C→b→B,即F2C2b2B。
  渠道是推力,即常说的推销。相对应的,品牌力就是拉销。不过,很少人用“拉销”这个词。我倒是经常用。
  推销是一级一级说服。厂家说服经销商,经销商说服零售终端,终端说服消费者。
  渠道推力模型是:品牌商(F)→经销商(B)→零售终端(b)→消费者(C)。
  用户互联网表达方式就是:F2B2b2C。
  因为品牌驱动是“钱海战术”,不是所有企业都玩得起。所以,中小企业往往只做渠道驱动。
  渠道驱动是“人海战术”,但可以在局部区域搞“人海战术”。这就是根据地市场。
  中国的渠道结构是:F→B→b→C。如果从B下手就是推力,如果从C下手就是拉力。推力与拉力无所谓好坏,只是着力点不同,着力方向是相同的。
  “钱海战术”不容易,至少要有足够多的钱,即使是成名品牌,也需要持续的投入维护品牌。“人海战术”更不容易,特别是要形成全国性渠道覆盖,至少需要内部4级管理层级,渠道2级管理。渠道环节总共6级管理,在世界上都是难题。
  当然,推销与拉销才是完美组合,是均衡的营销。至少在中国如此。中国优秀企业最终都是推拉结合的。
  15年前,我把品牌驱动形成的品牌称为(消费者)“首选品牌”,把渠道驱动形成的品牌称为(渠道商)“首推品牌”。
  “首选品牌”解决消费者“愿意买”的问题,“首推品牌”解决渠道“愿意卖”的问题。中国过去没有营销的概念,商业统称为“买卖”。有人买,当然有人卖;有人卖,也就有人买。当然最好是既有人买,也有人卖。
  所以,过去讲渠道力,主要是讲渠道推力,解决渠道商“愿意卖”的问题。铺货、压货、陈列、堆头等渠道工作,前提一定是解决了渠道商“愿意卖”的问题。

渠道数字化后,渠道力=拉力+推力


  渠道数字化以后,渠道力将会发生变化。
  渠道不仅仅有推力,也会有拉力。这个结论应该出乎很多人意料。
  渠道数字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户数字化触达;第二阶段,用户数字化运营。
  第一阶段包括全链路数字化,以及全场景触达。这个过程仍然是F2B2b2C。仍然要靠渠道推力。传统深度分销的渠道推力,厂家只触达终端。渠道数字化要触达C端,就需要更大的推力。
  传统企业有深度分销的功底,全链路数字化基本没有问题。问题比较大的是全场景用户触达,要能够让数亿用户上线。因此,需要更强大的渠道推力。
  一旦实现了用户在线触达,紧接着就是用户在线运营。用户在线运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纯在线运营,靠中台的营销自动化;另一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BC一体化运营。
  BC一體化的本质是:通过在线调动用户(C端),在终端(b端)引流,从而激活终端。BC一体化营销的核心是:用增量激活b端存量。这是我们屡试不爽的办法。
  只要激活b端,当然也能激活经销商(B端)。
  传统企业的营销数字化,我们一直特别强调BC一体化,原因也在于此。BC一体化,纯粹做线上运营的人理解的不多。
  BC一体化运营的过程是:F→C→b→B。这个模型,与品牌拉动的模型一模一样。
  渠道数字化以后,渠道同时具备推力与拉力。这将彻底改变渠道运营模式。

BC一体化的渠道拉力


  既然BC一体化能够形成渠道拉力,那么,BC一体化的拉力与品牌驱动的拉力有不同吗?
  有很大不同。
  传统品牌,如果不是历史(积累)形成的,那么多半是由大众传播形成。工业化时代,形成了大生产、大传播、大流通的商业模式。三者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只有大生产,才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支持大传播;只有大传播,才比较容易形成大流通。
  品牌力,其实是认知密度。密度即品牌。认知密度,需要传播投入、传播次数达到相当高的门槛。因此,有人称品牌为“钱海战术”。
  既然是“钱海战术”,那么就不是所有企业都玩得起的。因此,有的企业只能走渠道驱动了。
  那么,BC一体化的渠道拉力是否也需要“钱海战术”,是否只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才能玩得起呢?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目前不是这样的。
  在实践中,我们把BC一体化的玩法总结为三种模式:单店滚动、小区域滚动、全国轰动。
  BC一体化是可以精准地单店投放、单店激活。可以精准到特定门店、特定时段、特定顾客。这正是数字化的好处。
  单店滚动,就是先激活一个门店,成功后再激活另一个门店。这种策略,称之为滚动策略。类似“根据地滚动发展”。
  激活单个门店,任何企业都有这个实力。因此,BC一体化在目前是没有门槛的。
  当同时激活多店,并且在小区域形成一定密度时,就可以激活一个区域。当激活一个小区域后再激活另一个小区域时,就形成了小区域滚动策略。   小区域同时连动,就是全国轰动策略。
  到此,可以总结品牌拉力与BC一体化拉力的区别:
  品牌拉力要针对大量不可控的C端,必须有足够的传播资源投入、足够的传播次数、足够的传播时间。当然,还要有有效的传播策略、传播艺术等。不满足这些条件,品牌力很难形成。
  BC一体化拉力,可以精准导流、精准激活。可以单店、小区域、全国性激活,视资源和策略而定。

没有渠道推力,就没有渠道拉力


  渠道数字化以后,渠道推力与拉力并存。
  当然,渠道拉力是建立在渠道推力前提之下的。没有渠道推力,就没有用户在线;没有用户在线,就没有BC一体化的渠道拉力。
  渠道推拉结合,好處显而易见。比如,渠道激活和成熟的周期缩短了,资源投入减少了。至少目前对中小企业是绝对利好。
  再比如,推力往往是单向诉求。推拉结合变成了双向诉求。
  但是,问题也相继而来。比如,推拉结合需要的人员技能,显然比单一推力要求更高。
  当然,数字化带来的只是工具红利。所有的工具红利都有红利周期,只有率先使用的企业有红利,当工具普及时,就变成基础工作了。而基础工作的特点是“不做不行,做了也没竞争力”。
  最后,说几句与之相关的题外话。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营销让推销成为多余。学营销初期,我为这句话震撼。后来,我发现这句话有问题。
  据说这句话是德鲁克的名言。我一直在找这句话的出处。即使是德鲁克的原话,也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我是德鲁克的信徒,但我信的是他的逻辑,不是结论。
  至少在中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欧美营销已经进入1P营销。营销组合有4P,厂家主要负责一个P(产品、品牌)。渠道是独立第三方,通过合同规范。只有中国厂家完全掌控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全部掌控。
  美国有数量千万的(终端)推销员,但没有中国数千万的(渠道)业务员。没有渠道推力,只有品牌拉力,慢慢拉力就减弱了。
  不少世界知名快消品品牌进入中国,最后消失了。在中国做得好的跨国品牌,都是在渠道运营上向中国环境妥协的。这也是适者生存。
  中国市场,渠道推力之所以这么重要,我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中国渠道碎片化(原因暂不讲),必须靠厂家的渠道队伍串联起来,并且深入终端,接近消费者;二是中国商业三个重要元素:认知、交易、关系。关系是独特的因素,中国商业的客情关系,不同于欧美的CRM管理。因为中国的农业国,生活半径与商业半径重叠,熟人也是熟客。关系有助于降低认知门槛,进而降低交易门槛。
  即使是认知、交易过程完全互联网化,中国渠道仍然会存在。只要渠道存在,渠道推力就不可少。即使是世界顶级品牌,在中国也不能忽视推销。
  (刘春雄,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拼多多、全棉时代、西贝、饿了么、郑爽、郭敬明、于正、章子怡、黄晓明、虞书欣……  2021年开年,舆情比疫情更凶猛。在这些舆论事件里,我发现:太多品牌只懂广告,不懂舆论。就着这些现成的舆论事件,和大家分享一点“舆论学”。拼多多:搞错了舆论战场,怎么打都是输  事件回顾:  2020年12月29日,23岁的拼多多女孩加班猝死;  2021年1月9日,拼多多员工家中跳楼自杀;  2021年1月10日,
期刊
中间商永在,经销商消失。这是我们多年前的判断,现在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千万不要理解成“去中间化”,要理解成中间商渠道职能和角色的变迁。  但即使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去中间化”的论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20世纪20年代,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国20世纪90年代,都曾经有“批发商多余”的论调,但现实总是无情打脸。  互联网时代,“去中间化”的声音更强了。虽然电商平台创造了to C商业体系,但to
期刊
“年龄成谜,身体无敌”一直是很多健身运动爱好者追求的目标。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去不了健身房、运动场,这群人仍不忘打卡。如今打开熟悉的运动软件,你会发现,有人刚刚完成了户外骑行,有人刚刚跑完了15公里,有人刚刚练完马甲线、腹肌、瘦身、减脂……  这波“云健身”,也让运动APP借势“起飞”,线上健身品牌Keep在 2020年12月宣布完成了3.6亿美元的F轮融资,估值成功跨越20亿美元大关。  3.6
期刊
还记得疫情期间N95口罩的价格吗?  口罩涨价,固然有原材料稀缺、需求量变大等各种原因,但更关键的还是因为在疫情期间,它解决了人们害怕病毒却又不得不出门的巨大冲突,冲突越大,价格自然也就变高了。  如何制定价格?  首先你要洞察冲突在哪里?  消费者只会在能够解决他们冲突的产品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消费者并不知道产品该值多少钱  一个完整的产品价格应该包含原材料费、制作费、人工费、运输费、管理费
期刊
在 2020年刚刚开启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沒有人会想到,在2020年结束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如此繁荣的中国消费品市场。  一波创立不到几年的新品牌,在2020年跑出“加速度”,傲立行业潮头,成为消费者、资本和媒体的团宠。尤其在食品饮料行业,新品牌、新品类层出不穷:最高价达66元的钟薛高卖得好到脱销;新玩家三顿半咖啡,“双11”销量超越百年品牌雀巢;王饱饱弯道超车,甩开国际大牌桂格
期刊
番茄酱该怎么做营销?除了超市的打折促销和买一送一,似乎也难以想到特别新颖的營销方式,但亨氏委托加拿大创意营销商Rethink策划的一项活动,却让人眼前一亮。  活动开始于一个“画番茄酱”的小实验,匿名主办方邀请来自全球的消费者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到富有趣味的商业匿名社交实验中,游戏规则是仅告知参与者“画下你所知道的番茄酱”。最后,除了最后一位男士画出的无厘头的芥末酱瓶子之外,无论是电脑屏幕前的小姐姐,
期刊
在竞争中,后发品牌经常需要面对先发品牌,最终实现跟跑、并跑,甚至超越先发品牌的情况。比如,后发品牌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发起挑战,并以年轻人喜欢的可乐成功与前者形成双寡头格局。速食面市场,原本是传统方便面巨头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的天下。不过,拉面说异军突起,2020年销售收入为6亿元的拉面说是当年唯一进入天猫快消类TOP10的即食面品牌。在烘焙行业,华夫饼在市场上热销,满格和格乐成为先发品牌,后发品牌
期刊
产品领先优势  产品领先优势是指具有非同一般的生产工艺、配方、原料、核心技术,又有长期市场需求的独创产品而取胜的优势。  企业必须经常引进新的观念,不懈地追求新的解决方案,并努力缩短新产品开发期,将新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能够保持产品领先优势的企业一般具备三种能力:  首先是强大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能够非常精准地洞察客户的需求,并能够创造性地满足这些需求,那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专业洞察客户需求的部门
期刊
小米發布10S,外放音质是主打卖点  3月10日小米发布2021年的第一款手机10S,相比小米10,其在硬件配置上的调整并不多。外放音质是主打卖点,小米10S除了用上对称分布的双1216线性扬声器,还由专业声学团队联合调试,以求最大程度还原声音。安吉尔净水器刷屏,小家电也有黑科技  净水品牌安吉尔发布新品A7 Pro航天版大水量净水器,其内置首创长效反渗透滤芯2.0“黑科技”,过滤精度高达0.00
期刊
企业是社会的组织,这个组织的使命就是解决三大问题,一是用户问题,二是行业问题,三是社会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大,企业的价值越大。  同理,践行场景营销,开展场景挖掘也有三大洞察方法,分别是“顺藤摸瓜、肉夹馍和望远镜”,对应解决“用户问题、行业问题和社会问题”三个方向。  场景洞察是为了解决问题。实践中可能要综合运用这三个方法。毕竟,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不得不考虑用户的评价、行业的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