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为什么要在英语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是语言的学习是以交流为目的,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学英语是为了考试,老师与学生大战词汇语法,在题海中绞尽脑计,造成了学生听不懂、说不出但考高分的怪象。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要学英语,英语学习的价值是什么。
二是缺乏语言环境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阻碍,仅靠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满足不了学生发展和创新的需求,潜在的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因而,在英语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改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也符合了课标要求。课标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第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是起始阶段,教师要给学生阐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要讲清这种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准备,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
二是分组。将班内学生依据学生兴趣、性格、学习能力分成若干小组,选好组长,确定组名和小组口号。
三是确定研究主题。初始阶段,让学生从备选课题中,依据各小组实际情况,选取主题。随着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可自己确定主题。在主题选取上,要注意课题的选择不宜过大,要了解研究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要防止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专家的研究。现将学生研究过的主题做一下展示:The Beautiful English Poetry,;When will the time of Chinese English come? How to write a good English composition? The Attributive Clause等,既有基本的英语知识方面的研究,也有英语文化的探索。
四是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后,在组长的领导下,各组成员根据个人的特点确定好各自的任务,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在报告中,要指出课题名称;课题由来、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内容;方法;计划;所需设备;预计困难;预计成果等。
五是研究过程。收集整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小组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讨论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群策群力,把自己所学所思和所交流的结果进行认真记录。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踪和指导,做好学生坚强的后盾。学生收集材料的途径有:各种版本的高中教科书或辅助用书,如外研社,人教版,苏教版,新概念英语等;英文报纸及杂志,如《英语周报》《21世纪报》《China Daily》等;双语版名著,如《简爱》《呼啸山庄》《金银岛》等;借助现代化传媒,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收看收听英语节目,如《希望英语》,BBC及VOA等;利用语法文献与字典;请教外籍教师,校内英语教师等。
六是交流展示。各组可进行现场演说、组员答辩、配合PPT展示、墙报展示、甚至Party等形式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可进行自由提问,由相关小组回答,各组交流体会。最后,从各组的研究主题、研究态度、研究水平、小组合作、研究结果入手,评比各小组情况。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把英语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得到发展,自主性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良好的学习策略,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为什么要在英语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是语言的学习是以交流为目的,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学英语是为了考试,老师与学生大战词汇语法,在题海中绞尽脑计,造成了学生听不懂、说不出但考高分的怪象。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要学英语,英语学习的价值是什么。
二是缺乏语言环境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阻碍,仅靠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满足不了学生发展和创新的需求,潜在的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因而,在英语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改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也符合了课标要求。课标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第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是起始阶段,教师要给学生阐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要讲清这种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准备,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
二是分组。将班内学生依据学生兴趣、性格、学习能力分成若干小组,选好组长,确定组名和小组口号。
三是确定研究主题。初始阶段,让学生从备选课题中,依据各小组实际情况,选取主题。随着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可自己确定主题。在主题选取上,要注意课题的选择不宜过大,要了解研究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要防止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专家的研究。现将学生研究过的主题做一下展示:The Beautiful English Poetry,;When will the time of Chinese English come? How to write a good English composition? The Attributive Clause等,既有基本的英语知识方面的研究,也有英语文化的探索。
四是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后,在组长的领导下,各组成员根据个人的特点确定好各自的任务,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在报告中,要指出课题名称;课题由来、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内容;方法;计划;所需设备;预计困难;预计成果等。
五是研究过程。收集整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小组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讨论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群策群力,把自己所学所思和所交流的结果进行认真记录。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踪和指导,做好学生坚强的后盾。学生收集材料的途径有:各种版本的高中教科书或辅助用书,如外研社,人教版,苏教版,新概念英语等;英文报纸及杂志,如《英语周报》《21世纪报》《China Daily》等;双语版名著,如《简爱》《呼啸山庄》《金银岛》等;借助现代化传媒,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收看收听英语节目,如《希望英语》,BBC及VOA等;利用语法文献与字典;请教外籍教师,校内英语教师等。
六是交流展示。各组可进行现场演说、组员答辩、配合PPT展示、墙报展示、甚至Party等形式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可进行自由提问,由相关小组回答,各组交流体会。最后,从各组的研究主题、研究态度、研究水平、小组合作、研究结果入手,评比各小组情况。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把英语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得到发展,自主性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良好的学习策略,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