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亚历山大·格林是俄罗斯白银时代一位别具一格的杰出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深受欧洲文学影响,读起来充满异域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他也以其充满想象力与传奇色彩的小说创作享誉俄罗斯文坛,代表作有《红帆》《灿烂的世界》《金锚链》《踏浪女人》《穷途末路》等。他的作品中那带有神秘色彩的幻想和冒险、富有浪漫情调的爱情故事所展示给人的画卷异于常人,令人难忘。本文将以《踏浪女人》为例对格林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元素进行解读。
关键词:亚历山大·格林 《踏浪女人》 浪漫主义元素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是一座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百花园,而亚历山大·格林(Александр Грин,1880-1932)——这位杰出的别具一格的俄罗斯浪漫主义作家则是这座百花园中的一朵神秘的花朵,鲜少被西方与中国学者所关注。事实上这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作家在自己本国的土地上无人不晓。自1906年开始创作以来,格林相继出版了包括诗歌散文在内的400余部作品。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红帆》《灿烂的世界》(或译为《孤女奇遇》)《金锚链》《踏浪女人》《穷途末路》等。他的小说创作一反俄罗斯文学严肃艰深的风格,不同于同时期苏联其他作者的创作。这也是格林的创作在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很难对其进行分类的原因之一。
格林本姓格林涅夫斯基,一生经历坎坷,饱尝生活艰辛,多次入狱并惨遭流放。然而在目睹了人间的各种丑恶后,他仍不忘初心,一直保持着对这个世界最真诚最澄澈的希望。他的作品中那带有神秘色彩的幻想和冒险、富有浪漫情调的爱情故事所展示给人的画卷异于常人,令人难忘。下面将以格林的浪漫主义小说代表作《踏浪女人》为对象来解读亚历山大·格林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一、异域色彩
(一)人物姓名
不同于以往俄罗斯作品中普遍使用的人物名和姓,格林在自己的小说中很少运用典型的俄罗斯人名和姓氏,父称更是几乎绝迹。相反,他运用了大量欧洲的人名、姓氏,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如托马斯·迦尔威、弗列茜·格兰特、碧琪·谢尼艾尔、黛西、费拉特、盖斯等等,甚至连文中仅仅出现几次的小角色也一律使用外文名字,如格拉斯·巴朗、格奥尔格·海尔德、海克托·卡瓦兹等等。这使得人物更具异域特色和传奇色彩,好记的同时也更符合人物的性格。因此在阅读亚历山大·格林的小说时,在不被告知作家的国籍及生平之前,仅凭阅读文本很难察觉出这是苏联作家的作品。大量外名名字的使用也因此成为格林小说的一大特色。
(二)场景描写
亚历山大·格林一生梦想着随船远航周游世界,可这一梦想终究没有实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国境线都没有迈出的作家,却用自己有力的想象创造出了被后世称为“Гринландия”(格林兰,Grinlandia)的神奇大地。
“Гринландия”这一词并不是由亚历山大·格林本人提出来的,而是由后世研究他作品的人创造的。1934年格林的短篇小说集《梦幻小说集》问世。在小说集的序言中泽林斯基第一次使用了“格林兰”一词,这一术语随之被确立下来,至今仍被文艺学家们广泛运用。
首先,以格林小说中出现的城市名字和港口名为例:格尔基尤、托乌兹、卡塞特、祖尔巴岗、里斯、圣里奥尔、列加等等。小说正是由这些名称各异的、在地理分布上又同时相互关联的城市和海港们构成了这片灿烂耀眼的“格林兰”,一片虽然在地图上找不到踪迹,却让读者深深陷入它是否真实存在的怀疑中的由想象构成的土地。
其次,格林在取了几个外国地名的基础上又用自己细腻的想象钩织出了一幅完整的地图,在他的脑海中这幅地图详尽而精确,他清楚城市的每一条街道,熟知每一个植物的特点,停靠在港口的每一条船只他都了然在胸,甚至于船上海员的性格都能一一列举。在小说《踏浪女人》中,作家花了大量篇幅,详尽地描述了港口城市格尔基尤为了庆祝创城一百周年而举行的盛大狂欢节。在这段描述中,格尔基尤摇身一变成为了地处热带墨西哥湾附近充满南美洲特色的城镇,给人以热力无限尽情狂欢的阅读感官:“人们不由自主地随着流动的游艺场面走着。披斗篷的人、丑角、魔鬼、印第安人、化装的黑人和很难与前者区分的真正的黑人,纷纷赶到我的前头……温柔的嗓音和嘶哑地狂叫;歌声和琴声,响吻和远处的齐声呼喊,——这就是今晚格尔基尤市的情绪”①等等许许多多描写狂欢节的场景。同时还涉及一段关于格尔基尤创城者家族的故事,格林在叙述这段故事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创城者威廉·高博斯如何遇难,如何在踏浪女人的帮助下脱险,而后又如何成了第一批移民详细道来,时间地点人物有理有据,让人禁不住相信真的有这样一个创城者家族的存在,真的有這么一个异域城市的存在,读起来颇具传奇性。也正是由于这些详尽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使得“格林兰”的存在亦幻亦真,充满异域情调。
二、理想色彩
格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真善美”的人物代表。
男主人公迦尔威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理想人物,在他的身上作者寄托了很多自己的理想与坚持。他渴望幸福,富于幻想,带有理想主义者的神经质,内心世界丰富而奇特,希望有朝一日终将实现“未偿的夙愿”。伽尔威身上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力量,一种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和勇气。此外,他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他憎恨邪恶,敢于和黑暗势力进行不妥协的斗争。这一点在小说中多次体现。不论是登上“踏浪女人”号后对船长盖斯一伙人浪荡行迹的不屑与退避,还是在目睹盖斯虐待殴打妓女时的挺身而出而被驱赶下海,抑或是在踏上目的地后,发现“踏浪女人”雕像面临遭到恶人摧毁的危机时,决定参与到保护雕像活动中的那份毅然决然,无不展现出伽尔威不畏强权的正义感。他为贫苦的船工慷慨解囊,以输钱作赠金;在侦讯现场中,他为了解除对碧琪的怀疑而甘愿代人受过。伽尔威身上另一个闪光点在于他对自我以及对于真相的坚持。在明知对碧琪说出真相(即踏浪女人真实存在)会使自己失去所爱之人——碧琪,伽尔威还是选择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讲出了真相。作者通过对迦尔威这一形象告诉读者:只要心地纯正,具有坚强的意志,大胆探索,勇于追求,就能战胜一切邪恶,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最终得到幸福。迦尔威形象的意义即在于此。 小说中刻画了两个女主人公——黛茜和碧琪。她们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另两个理想人物。曾有批评家认为,她们代表了作者前后两个妻子的形象。黛茜出身寒微,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跟随舅父出海航行。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她聪明、美丽、善良,精神世界高洁,天真纯朴,善于幻想,善于爱,面对爱情既害羞又大胆,体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优秀品质,是“踏浪女人”的一个化身。
与黛茜不同,碧琪生活在另一种社会环境,她属于较受社会抬举的一类人。她也是一个富有诗意、优雅动人的少女形象。但是尽管她美丽、纯洁、善良,具有花园般明丽的内心世界,但终因思想上的差异而未能與迦尔威结合。
男主人公迦尔威浪迹天涯所追求的“未偿的的夙愿”究竟是什么?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是主人公追求的美好理想是以真善美的艺术象征“踏浪女人”来体现的。“踏浪女人”是幻想中的人物,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在海上踏浪而来,踏浪而去,拯救海上的避难者,并给人以幸福。“踏浪女人”的形象具有双重性,她仿佛是碧琪,又似乎是黛茜,从而使主人公追求的理想若隐若现,带有某种空灵的韵致和象征的意味。“踏浪女人”那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以及扶危济困的高尚品德,在迦尔威、黛茜和碧琪身上都有所体现。
三、童话色彩
(一)情节发展
亚历山大·格林是“描写风景的杰出大师,情节的高手”②,他的浪漫主义小说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除了他对人物场景等精妙的想象外,还有一点主要原因,便是格林对小说情节发展的安排可谓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悬念迭出。作者在对现实的描写和叙述中,借助丰富的想象力,穿插进了神奇的人物和情节,创造了一系列奇人、奇事、奇境,使作品蒙上了浓厚的童话色彩,让读者无法预知情节发展的下一步走向。踏浪女人虽然只在朦胧的夜海上梦幻般地露了一面,但她的音容笑貌却贯穿于故事的始终,成为故事的灵魂。打牌时男主人公伽尔威偶然听见一个奇怪的女人的声音:“踏浪女人……”;当晚在防波堤旁又看见“踏浪女人”号帆船;当他被船长盖斯扔进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中,“踏浪女人”又突然出现,帮他度过危机,将整部小说推上新的高潮,这位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人物使整部作品顿时充满了神秘感;在保卫踏浪女人雕像中,迦尔威险遭暗算,在关键时刻,一只神奇的女人手,挡住了砸来的铁铊。这样就使作品既有大胆奇特的构思,又有具体真实的细节描写,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带有不寻常的色彩,而幻想中的人物又具有艺术真实感,从而使作品达到了幻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这正是格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之所在。各种事件纷至沓来,有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又如异峰突起、天外飞来,诱使读者非终卷不忍释手。
(二)结局与主题
亚历山大·格林热衷于采取“童话性”的方式自己的小说画上句点。这种“童话式”结局并不是指简单粗暴的“大团圆”结局,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给人的启迪性——它让人们思考和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同时更教会人们如何梦想,教会人们如何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这也是小说的主题所在。格林如同每一个诉说古老传奇的说书人一样,热衷于惩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的启示一次次出现在他的小说之中。在神奇的“格林兰”中,象征着“美”的人和事最终得到幸福的结局——为了追寻自己理想而不断游历的理想主义者迦尔威找到了心中“未偿的夙愿”之所在,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爱情的归属;为了拯救他人免遭不幸而奔走于浪尖的女人弗列茜·格兰特;相信奇迹的姑娘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翻开了生命中崭新的篇章;相反,象征着“丑”的人和事则完全相反,侵占他人财产、贪婪残暴的盖斯船长最终由于分赃不均而被杀害,走向了自我倾覆与灭亡。资本家巴朗企图破坏“踏浪女人”雕像的阴谋没有得逞,这一系列人物和事件勾勒出丑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图景,作者借此揭露了罪恶渊薮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主题。因此这种结局的启迪性使得格林归属于可以引起人们对于人性与道德问题深刻思考的经典作品之列。
“童话式”结局的另一个特点则在于它的“出人意料”。小说《踏浪女人》中男主人公伽尔威遇到了传说中的人物,并坚信自己所看到的即是事实,然而神话中的主角“踏浪女人”是否真实存在通篇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正当读者放弃了寻求答案时,格林却在小说的结尾处出人意表地揭开了谜底——“我听见一句无声的话语,虽然它没有声音,但十分清晰,使得费拉特回头望了望”“晚安!”我们听见从海上传来的声音。“晚安,朋友们!在黑暗的道路上不寂寞吗?我得快点儿,我奔向……”[1]
结局“童话性”还表现在格林对终成眷属之人的结局处理上。正如古老的童话里最终总会出现的那句“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样,格林小说的结局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迦尔威最终与可爱的姑娘黛茜走在了一起,获得了爱情,而且碧琪也有了自己的感情归宿。且格林惯于在最幸福的一刹那止文搁笔,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想象,让这种幸福最大化,为作品添上一抹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结语
亚历山大·格林的作品充满异域、理想与童话色彩,这些浪漫主义元素贯穿于格林的创作之中,使得他的作品引人入胜,充满神秘特色。读过他的小说,无论长篇还是短篇,在结束阅读合上小说最后一页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仿佛心灵也一并在阅读中得到了治愈。巴格里茨基说“他教会我勇敢而乐观地生活。”格拉宁写道:“当岁月蒙上灰尘并失去光辉的时候,我拿起格林的作品,翻开它的任何一页,春天立刻破窗而入,一切都变得明亮和光彩,一切又像童年时代那样神秘莫测和令人激动。”[2]
注释
① 亚·格林.踏浪女人[M].郑海凌,译.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126.
②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肖像[M].陈方,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4:80.
参考文献
[1]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肖像[M].陈方,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4.
[2] 亚·格林.踏浪女人[M].郑海凌,译.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关键词:亚历山大·格林 《踏浪女人》 浪漫主义元素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是一座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百花园,而亚历山大·格林(Александр Грин,1880-1932)——这位杰出的别具一格的俄罗斯浪漫主义作家则是这座百花园中的一朵神秘的花朵,鲜少被西方与中国学者所关注。事实上这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作家在自己本国的土地上无人不晓。自1906年开始创作以来,格林相继出版了包括诗歌散文在内的400余部作品。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红帆》《灿烂的世界》(或译为《孤女奇遇》)《金锚链》《踏浪女人》《穷途末路》等。他的小说创作一反俄罗斯文学严肃艰深的风格,不同于同时期苏联其他作者的创作。这也是格林的创作在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很难对其进行分类的原因之一。
格林本姓格林涅夫斯基,一生经历坎坷,饱尝生活艰辛,多次入狱并惨遭流放。然而在目睹了人间的各种丑恶后,他仍不忘初心,一直保持着对这个世界最真诚最澄澈的希望。他的作品中那带有神秘色彩的幻想和冒险、富有浪漫情调的爱情故事所展示给人的画卷异于常人,令人难忘。下面将以格林的浪漫主义小说代表作《踏浪女人》为对象来解读亚历山大·格林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一、异域色彩
(一)人物姓名
不同于以往俄罗斯作品中普遍使用的人物名和姓,格林在自己的小说中很少运用典型的俄罗斯人名和姓氏,父称更是几乎绝迹。相反,他运用了大量欧洲的人名、姓氏,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如托马斯·迦尔威、弗列茜·格兰特、碧琪·谢尼艾尔、黛西、费拉特、盖斯等等,甚至连文中仅仅出现几次的小角色也一律使用外文名字,如格拉斯·巴朗、格奥尔格·海尔德、海克托·卡瓦兹等等。这使得人物更具异域特色和传奇色彩,好记的同时也更符合人物的性格。因此在阅读亚历山大·格林的小说时,在不被告知作家的国籍及生平之前,仅凭阅读文本很难察觉出这是苏联作家的作品。大量外名名字的使用也因此成为格林小说的一大特色。
(二)场景描写
亚历山大·格林一生梦想着随船远航周游世界,可这一梦想终究没有实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国境线都没有迈出的作家,却用自己有力的想象创造出了被后世称为“Гринландия”(格林兰,Grinlandia)的神奇大地。
“Гринландия”这一词并不是由亚历山大·格林本人提出来的,而是由后世研究他作品的人创造的。1934年格林的短篇小说集《梦幻小说集》问世。在小说集的序言中泽林斯基第一次使用了“格林兰”一词,这一术语随之被确立下来,至今仍被文艺学家们广泛运用。
首先,以格林小说中出现的城市名字和港口名为例:格尔基尤、托乌兹、卡塞特、祖尔巴岗、里斯、圣里奥尔、列加等等。小说正是由这些名称各异的、在地理分布上又同时相互关联的城市和海港们构成了这片灿烂耀眼的“格林兰”,一片虽然在地图上找不到踪迹,却让读者深深陷入它是否真实存在的怀疑中的由想象构成的土地。
其次,格林在取了几个外国地名的基础上又用自己细腻的想象钩织出了一幅完整的地图,在他的脑海中这幅地图详尽而精确,他清楚城市的每一条街道,熟知每一个植物的特点,停靠在港口的每一条船只他都了然在胸,甚至于船上海员的性格都能一一列举。在小说《踏浪女人》中,作家花了大量篇幅,详尽地描述了港口城市格尔基尤为了庆祝创城一百周年而举行的盛大狂欢节。在这段描述中,格尔基尤摇身一变成为了地处热带墨西哥湾附近充满南美洲特色的城镇,给人以热力无限尽情狂欢的阅读感官:“人们不由自主地随着流动的游艺场面走着。披斗篷的人、丑角、魔鬼、印第安人、化装的黑人和很难与前者区分的真正的黑人,纷纷赶到我的前头……温柔的嗓音和嘶哑地狂叫;歌声和琴声,响吻和远处的齐声呼喊,——这就是今晚格尔基尤市的情绪”①等等许许多多描写狂欢节的场景。同时还涉及一段关于格尔基尤创城者家族的故事,格林在叙述这段故事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创城者威廉·高博斯如何遇难,如何在踏浪女人的帮助下脱险,而后又如何成了第一批移民详细道来,时间地点人物有理有据,让人禁不住相信真的有这样一个创城者家族的存在,真的有這么一个异域城市的存在,读起来颇具传奇性。也正是由于这些详尽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使得“格林兰”的存在亦幻亦真,充满异域情调。
二、理想色彩
格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真善美”的人物代表。
男主人公迦尔威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理想人物,在他的身上作者寄托了很多自己的理想与坚持。他渴望幸福,富于幻想,带有理想主义者的神经质,内心世界丰富而奇特,希望有朝一日终将实现“未偿的夙愿”。伽尔威身上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力量,一种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和勇气。此外,他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他憎恨邪恶,敢于和黑暗势力进行不妥协的斗争。这一点在小说中多次体现。不论是登上“踏浪女人”号后对船长盖斯一伙人浪荡行迹的不屑与退避,还是在目睹盖斯虐待殴打妓女时的挺身而出而被驱赶下海,抑或是在踏上目的地后,发现“踏浪女人”雕像面临遭到恶人摧毁的危机时,决定参与到保护雕像活动中的那份毅然决然,无不展现出伽尔威不畏强权的正义感。他为贫苦的船工慷慨解囊,以输钱作赠金;在侦讯现场中,他为了解除对碧琪的怀疑而甘愿代人受过。伽尔威身上另一个闪光点在于他对自我以及对于真相的坚持。在明知对碧琪说出真相(即踏浪女人真实存在)会使自己失去所爱之人——碧琪,伽尔威还是选择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讲出了真相。作者通过对迦尔威这一形象告诉读者:只要心地纯正,具有坚强的意志,大胆探索,勇于追求,就能战胜一切邪恶,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最终得到幸福。迦尔威形象的意义即在于此。 小说中刻画了两个女主人公——黛茜和碧琪。她们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另两个理想人物。曾有批评家认为,她们代表了作者前后两个妻子的形象。黛茜出身寒微,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跟随舅父出海航行。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她聪明、美丽、善良,精神世界高洁,天真纯朴,善于幻想,善于爱,面对爱情既害羞又大胆,体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优秀品质,是“踏浪女人”的一个化身。
与黛茜不同,碧琪生活在另一种社会环境,她属于较受社会抬举的一类人。她也是一个富有诗意、优雅动人的少女形象。但是尽管她美丽、纯洁、善良,具有花园般明丽的内心世界,但终因思想上的差异而未能與迦尔威结合。
男主人公迦尔威浪迹天涯所追求的“未偿的的夙愿”究竟是什么?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是主人公追求的美好理想是以真善美的艺术象征“踏浪女人”来体现的。“踏浪女人”是幻想中的人物,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在海上踏浪而来,踏浪而去,拯救海上的避难者,并给人以幸福。“踏浪女人”的形象具有双重性,她仿佛是碧琪,又似乎是黛茜,从而使主人公追求的理想若隐若现,带有某种空灵的韵致和象征的意味。“踏浪女人”那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以及扶危济困的高尚品德,在迦尔威、黛茜和碧琪身上都有所体现。
三、童话色彩
(一)情节发展
亚历山大·格林是“描写风景的杰出大师,情节的高手”②,他的浪漫主义小说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除了他对人物场景等精妙的想象外,还有一点主要原因,便是格林对小说情节发展的安排可谓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悬念迭出。作者在对现实的描写和叙述中,借助丰富的想象力,穿插进了神奇的人物和情节,创造了一系列奇人、奇事、奇境,使作品蒙上了浓厚的童话色彩,让读者无法预知情节发展的下一步走向。踏浪女人虽然只在朦胧的夜海上梦幻般地露了一面,但她的音容笑貌却贯穿于故事的始终,成为故事的灵魂。打牌时男主人公伽尔威偶然听见一个奇怪的女人的声音:“踏浪女人……”;当晚在防波堤旁又看见“踏浪女人”号帆船;当他被船长盖斯扔进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中,“踏浪女人”又突然出现,帮他度过危机,将整部小说推上新的高潮,这位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人物使整部作品顿时充满了神秘感;在保卫踏浪女人雕像中,迦尔威险遭暗算,在关键时刻,一只神奇的女人手,挡住了砸来的铁铊。这样就使作品既有大胆奇特的构思,又有具体真实的细节描写,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带有不寻常的色彩,而幻想中的人物又具有艺术真实感,从而使作品达到了幻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这正是格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之所在。各种事件纷至沓来,有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又如异峰突起、天外飞来,诱使读者非终卷不忍释手。
(二)结局与主题
亚历山大·格林热衷于采取“童话性”的方式自己的小说画上句点。这种“童话式”结局并不是指简单粗暴的“大团圆”结局,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给人的启迪性——它让人们思考和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同时更教会人们如何梦想,教会人们如何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这也是小说的主题所在。格林如同每一个诉说古老传奇的说书人一样,热衷于惩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的启示一次次出现在他的小说之中。在神奇的“格林兰”中,象征着“美”的人和事最终得到幸福的结局——为了追寻自己理想而不断游历的理想主义者迦尔威找到了心中“未偿的夙愿”之所在,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爱情的归属;为了拯救他人免遭不幸而奔走于浪尖的女人弗列茜·格兰特;相信奇迹的姑娘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翻开了生命中崭新的篇章;相反,象征着“丑”的人和事则完全相反,侵占他人财产、贪婪残暴的盖斯船长最终由于分赃不均而被杀害,走向了自我倾覆与灭亡。资本家巴朗企图破坏“踏浪女人”雕像的阴谋没有得逞,这一系列人物和事件勾勒出丑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图景,作者借此揭露了罪恶渊薮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主题。因此这种结局的启迪性使得格林归属于可以引起人们对于人性与道德问题深刻思考的经典作品之列。
“童话式”结局的另一个特点则在于它的“出人意料”。小说《踏浪女人》中男主人公伽尔威遇到了传说中的人物,并坚信自己所看到的即是事实,然而神话中的主角“踏浪女人”是否真实存在通篇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正当读者放弃了寻求答案时,格林却在小说的结尾处出人意表地揭开了谜底——“我听见一句无声的话语,虽然它没有声音,但十分清晰,使得费拉特回头望了望”“晚安!”我们听见从海上传来的声音。“晚安,朋友们!在黑暗的道路上不寂寞吗?我得快点儿,我奔向……”[1]
结局“童话性”还表现在格林对终成眷属之人的结局处理上。正如古老的童话里最终总会出现的那句“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样,格林小说的结局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迦尔威最终与可爱的姑娘黛茜走在了一起,获得了爱情,而且碧琪也有了自己的感情归宿。且格林惯于在最幸福的一刹那止文搁笔,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想象,让这种幸福最大化,为作品添上一抹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结语
亚历山大·格林的作品充满异域、理想与童话色彩,这些浪漫主义元素贯穿于格林的创作之中,使得他的作品引人入胜,充满神秘特色。读过他的小说,无论长篇还是短篇,在结束阅读合上小说最后一页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仿佛心灵也一并在阅读中得到了治愈。巴格里茨基说“他教会我勇敢而乐观地生活。”格拉宁写道:“当岁月蒙上灰尘并失去光辉的时候,我拿起格林的作品,翻开它的任何一页,春天立刻破窗而入,一切都变得明亮和光彩,一切又像童年时代那样神秘莫测和令人激动。”[2]
注释
① 亚·格林.踏浪女人[M].郑海凌,译.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126.
②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肖像[M].陈方,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4:80.
参考文献
[1]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肖像[M].陈方,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4.
[2] 亚·格林.踏浪女人[M].郑海凌,译.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