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李少威常务副主编 一段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会干部一年前“查寝”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视频中6名女生干部全身黑色制服,领子边别着徽章,脚穿高跟鞋,昂头挺胸颐指气使,令人大跌眼镜—这哪里是学生该有的样子? 今日社會,这副做派暴露在公共舆论场,挨骂是自然的。大概唯一如此行事而能够被接受的身份,是狱警,他们的管理对象是权利受到限制的人,贯彻服从的秩序是他们工作的要求。反过来说,除此之外,这样对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会干部一年前“查寝”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视频中6名女生干部全身黑色制服,领子边别着徽章,脚穿高跟鞋,昂头挺胸颐指气使,令人大跌眼镜—这哪里是学生该有的样子?
今日社會,这副做派暴露在公共舆论场,挨骂是自然的。大概唯一如此行事而能够被接受的身份,是狱警,他们的管理对象是权利受到限制的人,贯彻服从的秩序是他们工作的要求。反过来说,除此之外,这样对待他人,就如对待囚犯,不可接受。
这样的“干部”面目,在公共空间里已经很少见到,但在学校尤其是高校内部,却几乎是一种常态。人们之所以群起讨伐,除了内在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以及天然的对生存舒适度的偏好之外,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许多人都见过、经历过学生会干部的排场。以我的经验,至少在过去二三十年时间里,这种学生干部生态从未改变。
高中时代,是90年代末,那时校学生会设有“校风部”,是最为威风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校服、校徽、校卡的穿着和佩戴,需要比较多的人手,所以“部长”下面亲随众多。那时的“部长”,就是隔壁班的同学,非常凶狠,喊声凄厉,令人闻风丧胆,一众手下,也个个不是善茬。我跟他算是认识,见之犹惧,更别说其他人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人人都感觉到,校服、校徽、校卡的穿着和佩戴倘使不到位,那就是犯罪,被人抓去“整”是罪有应得。
叫那6个女生反思没什么意义,校领导才应该用冰水洗把脸,清醒清醒。
一种非常飘渺、抽象的“权力”,被高度具象化,被自我解释,不断地自我增生,这是“校风部”的奥秘。一个厉害的“部长”,是把这个逻辑展开得非常自如的人。黑龙江职业学院的查寝,同样也是这样的逻辑展开,甚至更加强悍。她们不但自我解释和增生飘渺、抽象的“权力”,而且还把它符号化,用统一的制服、徽章、高跟鞋乃至神态表情、说话语气,来形成一种压制性的无形力量。不得不说,这样做更加高明,相比“校风部长”,已经不需要凄厉和凶狠,但能达到更佳的效果。这是真正懂得权术—这里换一个词是因为权力其实是个中性词—的样子。考虑到她们还是学生,就有点不敢细想。
大学的时候,校学生会干部,风气也是如此,官僚主义盛行,一个个什么“长”,都把自己当成拥有权力、具备特殊身份、应该被服从和昂视的人。一名校学生会干部因为自习室占座与女同学发生争执,还叫来几个“手下”,搬出自己“常委”的身份压人,当时也闹得沸沸扬扬。
学生会的干部也是学生,那么,这种对权力的执迷,对并不在正规权力序列当中的学生会干部身份的无限自我拔高,以及对权术逻辑的运用自如,学生是无师自通的吗?有这样的学生干部和学生会风气,真的和学校无关吗?
当然不是。相反,这正是学校内部权力运作逻辑的一个侧写。学校尤其是高校内部的权力冰冷程度,官僚主义严重程度,一直广受诟病,也引发过不少影响巨大的公共事件,这不是黑龙江职业学院的孤立的问题。
高校内部的权力运转应当主要体现一种服务性功能,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学生、学者,但在现实当中,权力结构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管治”结构,学生会的权力机构以及学生干部的权力意识,不过是有样学样,是对权力授予者的复制。
而学校对于学生会,则有一种权力外包的心态,由于学生会有“自治”的旗帜,这种外包还非常方便进行责任分割,或者叫推卸,既能让“管治”得到末端实现,又能降低权力的风险,减少麻烦。一句话,这是一开始有意纵容、此后便习以为常的结果。
叫那6个女生反思没什么意义,校领导才应该用冰水洗把脸,清醒清醒。
其他文献
一处内部结构被白蚁蚀空、虚有其表的房子,被搬家者于漫不经心间毁坏殆尽,能都怪这位搬家者吗?恐怕不能。即便他小心再小心,无损地搬出了这房子,带走了全部家私,房子本身即将倾颓、化为腐朽,也几乎是板上钉钉。 不幸的是,拜登自愿做了最后的接棒者。他从阿富汗撤军的大动作,毁掉了外表华丽的房子—阿富汗的民主架构。 在这个比喻中,阿富汗原总统加尼就像是房子的裱糊匠,他因拿不到更多美元而罢工了。然后,风吹雨打
2020年4月8日,美团无人配送车在北京的一些郊区进行试运行 晚上九点,在广州石牌村的一家快餐厅里,记者见到了陈福和几名外卖骑手。九点,是这些外卖骑手下班的时间,也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有空坐下来吃顿晚饭。 “赚得多,时间自由。”谈到最初选择外卖骑手这份工作的原因时,作为一名有着三四年经验的众包骑手,他的观点引起了同桌入行不久的骑手们的议论。在越来越低的收入以及越来越严苛的用工标准下,陈福的这句
《流动的丰盈:一个小区的日常景观》 徐前进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年9月 你可曾留意过自己居住的小区? 院门口每日都要打照面的保安,混了个脸熟也不一定熟识的同小区居民,电梯里恼人的广告,告示栏里换了又换的通告,院子里的绿化带和健身器材,它们共同构成我们生活的空间,相对固定又不断流动。 这些司空見惯的日常,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有什么意义? 现代城市小区,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共空间,本该
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世人意识到,流行病的步伐比全球化快多了。疫情重塑世界格局,全球化受到抑制。东北限电、全球集装箱大堵塞、英国油荒等等,都是其中缩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郑永年认为,疫情促使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更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全球化方向已然从之前的“超级全球化”变为“有限全球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新的机遇并存。在新书《大变局中的
谭保罗常务副主编 今天,我们越来越愿意谈技术,尤其是“核心科技”(不是核心酱香那种),比如芯片、人工智能等。与之对应的是,互联网这样的超级产业,正逐渐从公共语境之中失宠,它们的崛起越来越被看成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而非技术革新。 谈技术是好事,但要真正理解技术变革的本质,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技术的变革,并不必然呈现出一种随时间进步的理想状态。很多时候,并不那么好的技术反倒可以超越更好的技术
本篇图:《我爱我家》剧照 1993年,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前40集初登荧幕即成盛况。 次年,后80集再次登场,“开端亦巅峰”。 这部剧将家庭日常生活里的“鸡零狗碎”搬上大众荧幕,让人们在夸张的剧情人设中找到自己家庭成员的影子,并在此过程中给中国人的生活送去肆意的笑声,借此抚平因时代动荡、变迁而造成的心灵褶皱。 这或许便是《我爱我家》能够历久弥新,持续温暖人心的关键所在。中
董可馨主笔 最近,有位朋友失恋了,同我倾诉。他是那种,一眼看上去,不会有恋爱苦恼的人,高大帅气,谦和有礼,气质干净,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暖男。但实际上,他总是情场失意,谈过几段恋爱,时间都不长,每次失恋他都要苦恼颓废一阵子,足见他对感情的认真。 为了拯救爱情,他想尽办法,测了塔罗牌,做了心理咨询,甚至还花了不少钱学习情感类课程。据他说,学习课程还是管用的,把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经验融合,他现在已经有
上海证券交易所,李海龙 本文节选自《清华法学》2014年第3期 如果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是一国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象征的话(米勒语),那么,在全球并购背景下,对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性质定位、职权配置等基础问题的深人思考则是保证其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修功课”。依据如上论述,本文得出如下几点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一,传统证券交易所在一国(地区)长期“垄断式”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其设立这样一
荣智慧主笔 地铁被淹—极端降水导致的城市公共交通危机,今年体现得尤其明显。 受飓风“艾达”的影响,9月1日晚,美国纽约市降水达到一小时80毫米,在过去的50年里,纽约9月平均降水也才94毫米。当晚纽约地铁多个车站被淹,部分地方出现“瀑布”,更有列车“乘风破浪”疾驰,乘客只能穿过“水帘洞”进出。直到午夜,还有大批乘客滞留。 地铁本身无法应对短时间大量降水,只是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整个城市地
评《南风窗》2021年第18期封面报道《阿富汗剧变》 近期阿富汗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塔利班再度掌权,并向外界释放出较为缓和包容的信号。即便如此,外界对塔利班掌控下的阿富汗依然充满不确定的态度,目前多数国家都还持观望态度,阿富汗将来到底会走向何方,即便是十分专业的国际政治观察者也很难给出明确答案。 阿富汗局势的复杂性在于多重政治势力与历史遗留问题的集中叠加。在古代,阿富汗这块位于亚洲腹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