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宫肌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资料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率、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保留器官,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此种剔除术效果好,它具有美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治疗效果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自身对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生殖器官完整性的要求提高,很多妇女在治疗时要求保留子宫,并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融合诊断与治疗为一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臨床。本文探讨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5.62±5.13)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其中单发肌瘤28例,包括肌壁间肌瘤20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22例,均为肌壁间合并浆膜下肌瘤。
1.2治疗方法:术前准备为用碘伏溶液消毒清洁阴道、排空肠道、清洁灌肠、术中持续导尿。体位采用平卧位,术中取头低臀高仰卧位。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开腹进入腹腔,肌瘤突出处切开肌层并剔除子宫肌瘤缝合关腹。腹腔镜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置举宫器(便于视野暴、手术操作)、导尿,脐周作一切口,腹针穿刺,选取合适腹腔镜进行探查,明确诊断后,在下腹部左右两侧作两个操作孔,根据肌瘤生长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2结果
2.1组的平均肌瘤数目、平均肌壁间肌瘤数及浆膜下肌瘤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取得满意效果,无死亡病例,两组均未发生邻近器官组织损伤、术后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为甲级良好愈合。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以往传统开腹式手术创伤大,术后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大大改善上述弊端。它可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腹腔干扰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着近几年腹腔镜设备不断更新,腹腔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要仔细评估肌瘤的位置、大小,并根据医师的手术经验及患者的要求审慎选择手术路径。
在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治疗中需注意: 1. 掌握手术适应证。肌瘤过大、过小、过深或者严重盆腔粘连的患者均应慎重选择,术前行超声检查了解肌瘤的部位、大小、数量,结合医师的经验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手术中应仔细探查,以免遗漏小的肌瘤。2. 肌瘤剔除前合理应用宫缩剂,因为缩宫剂对妊娠期子宫收缩具有良好效果。 3.操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腹腔镜下技巧,关键是镜下缝合技巧。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手术技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最大的困难之处就在于肌瘤剔除后肌瘤床的止血和子宫切口的缝合。4.利用电动子宫旋切器取出肌瘤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操作过程完全暴露在视野中,以免损伤正常组织。5.手术剔除肌瘤后应尽快止血再缝合瘤腔,防止术后出血、感染。6.手术一旦出现手术困难或者出现并发症应立即中转开腹。切忌勉强镜下手术而致严重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医生技术不够熟练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失血量增加,加大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缝合不良导致子宫肌层愈合不佳,使孕期子宫破裂风险增加;子宫肌瘤残留或复发导致2次手术概率增加;腹腔镜手术由于缺乏触摸感,术时容易遗漏一些小肌瘤。
4结语
随着临床操作技术的日益完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为临床保留子宫的理想术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则可以大大改善传统药物治疗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弊端。已逐渐成为现阶段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手段。
参考文献
[1]边爱平,赵倩,周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 I 24):65—66.
[2] 彭国兰,方荣娣,曾小红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9):69—70.
[3] 赵玲,江道龙,熊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12):1919-1921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治疗效果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自身对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生殖器官完整性的要求提高,很多妇女在治疗时要求保留子宫,并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融合诊断与治疗为一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臨床。本文探讨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5.62±5.13)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其中单发肌瘤28例,包括肌壁间肌瘤20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22例,均为肌壁间合并浆膜下肌瘤。
1.2治疗方法:术前准备为用碘伏溶液消毒清洁阴道、排空肠道、清洁灌肠、术中持续导尿。体位采用平卧位,术中取头低臀高仰卧位。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开腹进入腹腔,肌瘤突出处切开肌层并剔除子宫肌瘤缝合关腹。腹腔镜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置举宫器(便于视野暴、手术操作)、导尿,脐周作一切口,腹针穿刺,选取合适腹腔镜进行探查,明确诊断后,在下腹部左右两侧作两个操作孔,根据肌瘤生长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2结果
2.1组的平均肌瘤数目、平均肌壁间肌瘤数及浆膜下肌瘤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取得满意效果,无死亡病例,两组均未发生邻近器官组织损伤、术后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为甲级良好愈合。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以往传统开腹式手术创伤大,术后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大大改善上述弊端。它可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腹腔干扰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着近几年腹腔镜设备不断更新,腹腔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要仔细评估肌瘤的位置、大小,并根据医师的手术经验及患者的要求审慎选择手术路径。
在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治疗中需注意: 1. 掌握手术适应证。肌瘤过大、过小、过深或者严重盆腔粘连的患者均应慎重选择,术前行超声检查了解肌瘤的部位、大小、数量,结合医师的经验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手术中应仔细探查,以免遗漏小的肌瘤。2. 肌瘤剔除前合理应用宫缩剂,因为缩宫剂对妊娠期子宫收缩具有良好效果。 3.操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腹腔镜下技巧,关键是镜下缝合技巧。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手术技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最大的困难之处就在于肌瘤剔除后肌瘤床的止血和子宫切口的缝合。4.利用电动子宫旋切器取出肌瘤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操作过程完全暴露在视野中,以免损伤正常组织。5.手术剔除肌瘤后应尽快止血再缝合瘤腔,防止术后出血、感染。6.手术一旦出现手术困难或者出现并发症应立即中转开腹。切忌勉强镜下手术而致严重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医生技术不够熟练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失血量增加,加大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缝合不良导致子宫肌层愈合不佳,使孕期子宫破裂风险增加;子宫肌瘤残留或复发导致2次手术概率增加;腹腔镜手术由于缺乏触摸感,术时容易遗漏一些小肌瘤。
4结语
随着临床操作技术的日益完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为临床保留子宫的理想术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则可以大大改善传统药物治疗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弊端。已逐渐成为现阶段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手段。
参考文献
[1]边爱平,赵倩,周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 I 24):65—66.
[2] 彭国兰,方荣娣,曾小红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9):69—70.
[3] 赵玲,江道龙,熊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12):191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