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化工分析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希望我国校企合作水平能向国际看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化工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
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这一需求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工分析技能训练的主要项目以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希望校企合作不断成熟,为我国化工行业不断输送人才。
一、化学分析之项目化教学
1.项目确定
项目的选取原则首先是具有可教学性、目的性、适宜性以及先进性的特点。选择项目时,最好选择来源于生产一线的项目,这更有应用价值。项目的难度要把握好,既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又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2.项目准备
首先是对确定的项目进行教学分解,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其他形式为学生讲解。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平时表现,均匀分组,选取组长。将任务书分发给组长,组长安排分工,对所需资料进行查阅。各小组对自己的项目做出项目计划,探索项目问题。
3.项目实施
(1)方案优化。小组需要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然后一起讨论确定一个最终实施方案。讨论过程不仅仅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
(2)实施方案。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各个小组要按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小组成员需积极参与。在实施过程中,老师需要将不规范的行为以及操作进行记录,在总结时进行点评。
(3)评估项目。项目评估包括小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体系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撰写总结报告时,主要回顾一下在课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问题,并且写出在项目实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化学分析的项目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目前校企合作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乐观,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政府的主导地位较弱。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对校企合作进行引导、协调、扶持以及监督,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文件,但相关工作还是比较滞后的。
(2)企业不重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普遍不积极,因为合作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往往还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此外,企业不重视在校人才的培养,更倾向于有经验的技能型人才。
(3)学校不够主动。高职院校一般是具有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所以很“不接地气”。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依然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尽管一部分数量的高职院校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中,但仅仅是一种形式,为了应付检查或其他,效果不甚理想。
(4)学生认识存在误区。高职院校肩负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根本属性决定了其教学不可能离开生产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以及自身的定位错误,对生产时间不够重视,是校企合作不能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2.化工分析项目化改革效果
(1)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有所提高。
化学分析课程本身就是注重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自主设计,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团队作业能力。
课程中有很多过程是需要小组完成的,通过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加强。
(3)促进师资建设。
项目化教学及校企合作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人才,需要其不断去提高自身能力,进入企业学习,使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4)校企合作使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产学研的结合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了一条非常健康的渠道。校企合作使得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大大提升,并对自己定位准确,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
化工分析项目化教学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各地区企业的产品升级更新,所以化学分析项目的设置也要随之改变。所以校企合作下的项目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当地情况,加强对教师的要求,才能使化工分析的项目化教学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运藻,欧阳英,谢鹏波,等.如何构建突出特色的石化生产技术专业[J].中国培训,2009(08).
[2]蔡北勤.模块化基础上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探讨[J].交流与探讨,2007(06):21—22.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
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这一需求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工分析技能训练的主要项目以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希望校企合作不断成熟,为我国化工行业不断输送人才。
一、化学分析之项目化教学
1.项目确定
项目的选取原则首先是具有可教学性、目的性、适宜性以及先进性的特点。选择项目时,最好选择来源于生产一线的项目,这更有应用价值。项目的难度要把握好,既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又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2.项目准备
首先是对确定的项目进行教学分解,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其他形式为学生讲解。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平时表现,均匀分组,选取组长。将任务书分发给组长,组长安排分工,对所需资料进行查阅。各小组对自己的项目做出项目计划,探索项目问题。
3.项目实施
(1)方案优化。小组需要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然后一起讨论确定一个最终实施方案。讨论过程不仅仅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
(2)实施方案。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各个小组要按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小组成员需积极参与。在实施过程中,老师需要将不规范的行为以及操作进行记录,在总结时进行点评。
(3)评估项目。项目评估包括小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体系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撰写总结报告时,主要回顾一下在课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问题,并且写出在项目实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化学分析的项目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目前校企合作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乐观,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政府的主导地位较弱。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对校企合作进行引导、协调、扶持以及监督,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文件,但相关工作还是比较滞后的。
(2)企业不重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普遍不积极,因为合作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往往还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此外,企业不重视在校人才的培养,更倾向于有经验的技能型人才。
(3)学校不够主动。高职院校一般是具有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所以很“不接地气”。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依然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尽管一部分数量的高职院校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中,但仅仅是一种形式,为了应付检查或其他,效果不甚理想。
(4)学生认识存在误区。高职院校肩负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根本属性决定了其教学不可能离开生产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以及自身的定位错误,对生产时间不够重视,是校企合作不能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2.化工分析项目化改革效果
(1)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有所提高。
化学分析课程本身就是注重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自主设计,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团队作业能力。
课程中有很多过程是需要小组完成的,通过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加强。
(3)促进师资建设。
项目化教学及校企合作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人才,需要其不断去提高自身能力,进入企业学习,使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4)校企合作使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产学研的结合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了一条非常健康的渠道。校企合作使得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大大提升,并对自己定位准确,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
化工分析项目化教学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各地区企业的产品升级更新,所以化学分析项目的设置也要随之改变。所以校企合作下的项目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当地情况,加强对教师的要求,才能使化工分析的项目化教学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运藻,欧阳英,谢鹏波,等.如何构建突出特色的石化生产技术专业[J].中国培训,2009(08).
[2]蔡北勤.模块化基础上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探讨[J].交流与探讨,2007(0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