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35岁的于敏在原子核理论领域的研究渐入佳境,正处在重大成果突破的关键时刻。但1月12日,于敏被叫到了所长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为了加快氢弹的突破,经研究批准,决定让你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祖国的召唤,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放弃已经做出出色成绩的科研方向,转到氢弹研究,他的人生也彻底改变了轨道。从此,于敏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他的夫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20多年后才恍然大悟,“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足以自慰。”于敏说。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又是唯一没有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站到世界核科学的高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作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4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國仅用两年8个月就研制成功,是世界上用时最短的国家。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于敏的胃病日益加重。当时,我国正在准备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那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了些水。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
直到1971年10月,上级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他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他。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身边……
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祖国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在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于敏说,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是因为怀抱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才让本有可能走上科学巅峰的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祖国的召唤,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放弃已经做出出色成绩的科研方向,转到氢弹研究,他的人生也彻底改变了轨道。从此,于敏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他的夫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20多年后才恍然大悟,“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足以自慰。”于敏说。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又是唯一没有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站到世界核科学的高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作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4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國仅用两年8个月就研制成功,是世界上用时最短的国家。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于敏的胃病日益加重。当时,我国正在准备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那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了些水。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
直到1971年10月,上级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他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他。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身边……
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祖国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在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于敏说,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是因为怀抱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才让本有可能走上科学巅峰的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