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世纪之后,那些首次踏上开普敦码头的远洋者,都会惊讶地发现在非洲大陆顶端,
居然有这么一个风格混杂的繁华都市,这谜一样的特点化为桌山上一块石刻告示牌上的一句话:
“开普敦是一个包含了整个世界的城市。”
好莱坞的外景地
开普敦意味着不论你从哪里来,不论你是富是穷、身份如何、信仰什么,只要愿意,谁都能在此找到享受生活的理由,这个世俗乐园般的城市会成为每一类人的盛宴。
所有的异质在开普敦都不成为异质,而除了人种、文化上的复合性,如今的开普敦在时态上也纵含了几个世纪。前现代的、与纯商业社会格格不入的多种生活形态在开普敦十分盛行:大量的街头艺人、码头艺术家、无所事事的漂泊者和逍遥乞丐,流动在城市街巷的每一个角落。气势恢弘的市政大厅前的广场像17世纪的欧洲交易广场,嘈杂热闹,人声鼎沸,小摊贩、闲逛者、杂耍者、游客、乞丐、掮客、小偷都云集于此。
在开普敦城中闲逛,不论在哪个位置,眼前画面都很丰富。进出港的船只,近在眼前的桌山,来来往往的游人,形态各异的江湖艺人,码头音乐家露天演奏。把零钱放到他们脚前的盒子里,不拘多少。几个穿祖鲁族兽皮衣的小孩十分机灵,哪里人多他们就跑到哪,摆下装钱的纸盒,马上拉开场子拍手鼓翻跟斗,踢腿腾挪口中呐喊,游人一少他们也就跟着消失了。
幸运的话,你还能像我一样亲眼目睹声势浩大的好莱坞剧组在此封路拍摄飙车、打斗的刺激场面。开普敦凭借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和城市环境、日照时间长、电影后期制作成本低廉以及随叫随到的各种肤色形态的群众演员,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好莱坞最佳的外景地,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剧组在这里开工。如此近距离地观摩电影拍摄,让我禁不住联想:如果此刻正在拍摄 《Battle in Seattle 》或 《Milk》这样有游行场面的戏份,我就可以混进游行队伍,从此开启我的演艺生涯也说不定。
有个说法是,在开普敦能吃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饭菜。这话应和了那个众所周知的定见:开普敦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或他们的后裔;同时它暗带了另一层含义,即一个人不出开普敦,也能领略整个世界的杂风异俗。在任何一种主题上,它提供的总是杂色拼盘,是兼容性,是现代与原始、东方与西方、雅致与粗犷、贵与贱、美与丑共冶一炉后,呈现出来的五光十色。想在这个地方感受某种绝对色调的愿望,肯定是要受到挫败。就像开普敦市政大厅的建筑,古老雄壮,而它面前的自由广场,傍晚人群散尽车辆开走之后,露出的准是塑料袋和碎纸片横飞,一片狼籍。所以,喜欢和不喜欢开普敦的人都能说出一串十分可理解的理由。
混合的都市滋味
清早,海鸟在开普敦的街面盘旋低飞,城市随之醒来,进入它的一天。开普敦的都市滋味,正如每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而幸运地未遭战争破坏的都市,散布于它的老街老店老建筑。
长街是开普敦最长的老街,它有密密匝匝的咖啡吧、古玩和工艺品商店以及多样性建筑和热闹非凡的夜生活。坐落其上的众多旅馆,特别是三家背包族旅馆,给这条街绵绵不绝地运送着活动气息和更为芜杂的异域情调。
长街两边的建筑是风格的混成品。枣红色画满巨幅非洲墙画的餐馆几步之外,便是雕栏画栋的西亚式样的旅馆;覆盖在墨绿色爬墙草下的欧式裸砖建筑左右,毗连着童话味昂然的老房子、花哨的店墙以及衰暗的旧楼。教堂的细尖顶移步可见,街道两边的廊柱撑起一排排带围栏的露台。站在街上猛一抬头,眼里的景象是对面二楼露台上一群正在为一场球赛而欢呼雀跃的年轻人。
长街的趣味还在于它连着另一些味道十足的街巷。其中一条宽绰的短街,红砖铺地,街首为一个小型露天古玩市场。每天一早,真假古董古玩被摊主在长桌上摆出,街边的咖啡餐馆也在此时将桌椅放到街心,紧挨古董桌。
走过维多利亚女王街到公司花园的一路上,都大有景致可玩味。古意浓厚的高等法院、市立图书馆站在安静的街边。明暗对照强烈的是圣乔治商业街,这条街上的老建筑最有气势,欧洲味十足,大石块垒出的厚墙,拱门弧窗上的人像和图腾石雕,木板护窗,处处体现出耐性与精心,也让人感受得到某种老派的原则与姿态。一些耐人寻味、细工慢活出来的老建筑,被难看的现代快餐式房子紧密倚靠,散发出某种怪里怪气,而这个城市却坦然并不介意。
公司花园,即东印度公司花园,这个花园的一部分,和市政大厅左近城堡的某些部分,是开普敦最古老的雏形,园里一些老树已有300多岁高龄。当年的远洋气息已然褪色,这里早已不单是海员们的休憩地,更是一个雅致漂亮的公共花园,不过航海遗迹与纪念物却留在园中,供喜欢过去时代的人追忆与缅怀。相比某些人心血来潮般地飞往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喂鸽子,在这里与阳光、动物和宁静厮混一个下午才是真正的生活。
上帝的餐桌
从外形上说,开普敦如同铺在桌山脚下的一块环状地毯。桌山得名于它状如巨大餐桌的形状。刀削般的宽阔岩石平顶,使它被视为开普敦得天独厚的天然象征:上帝都将神仙的餐桌安置于此,这里条件和环境的优越何需置疑。
桌山高海拔仅1000米,却早在喜马拉雅和落基山脉成形前,就已经从大海下面崛起。历史的能量凝聚在岩石中,桌山上尽是赤裸嶙峋的巨石,岩石相摞排列成环山绝壁,垂直的石壁和山中众多的深壑,使桌山显得险峻神秘。
桌山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会对外迎接游客,所以每当阴霾的雾气笼罩桌山,就像为桌山蒙上了白色的桌布,当地人就会说:上帝正在布置餐桌,又要请客吃饭了。开普敦人把桌山视为福神,山上的平顶可做两三个小时的徒步旅行,从不同的方向俯瞰开普敦城、眺望好望角、看大西洋和印度洋两大洋交汇、观赏开普半岛和近处的狮头山、寻找海雾中的罗本岛—曼德拉在那里被关押了27年。看云看天,都是惬意的事。
在桌山脚下,沿着信号山山坡建有大片彩色的房子。这里早年是从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抓来的奴隶的住宅区,简易的铁皮房子没有门牌号码,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房子刷成各种颜色,告诉别人“我家是红房子”或者是“紫色的房子”,以便于人们识别和寻找。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一排排破败的铁皮房子早已变成颜色更加放肆、结构坚固的砖房。
如今,这个叫“BO-KAAP”的社区是开普敦穆斯林社区的一部分。当地漂亮的清真寺,五颜六色的十八世纪建筑以及穿着长袍的穆斯林都已成为世界各地游客镜头下的风景。在这里漫步,也许才能切身体会到身处彩虹国度的绚丽,尤其是抬头即见一道缤纷的彩虹悬挂于天际,让人不禁感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在这里绝对是Bullshit!
有一种地方,或是一种人,你离开她后,过了些时间,开始想她,并且觉得她的好;然而当你面对她的时候,却不曾感觉她有什么出众之处。这是很奇怪的。开普敦,我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开普敦必去之地
好望角:距离开普敦52公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最顶端的点称为CapePoint,有标明经纬度的标志牌供游客拍照留念。
滨水码头:滨水码头是乐园中的乐园,沸腾、喧闹,讨生活和寻快乐的各色人等充斥码头,有时就为闲坐、吃饭、逛店、感受人气。
罗本岛:这里曾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大部分犯人是黑人政治犯,最著名的当属南非前总统曼德拉。1991年最后一批犯人被释放后,政府把监狱关闭,并将这里改为旅游胜地。
企鹅岛:开普敦东海岸的西蒙镇,有个被称为“漂砾”的小海湾,这里的企鹅从最初的两对繁衍至目前的3000多只。
Greenmarket Square:与圣乔治街相邻的绿市广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跳蚤市场。这个古意盎然的鹅卵石广场,出售各式非洲风格的手工艺品和特色流行服饰。
居然有这么一个风格混杂的繁华都市,这谜一样的特点化为桌山上一块石刻告示牌上的一句话:
“开普敦是一个包含了整个世界的城市。”
好莱坞的外景地
开普敦意味着不论你从哪里来,不论你是富是穷、身份如何、信仰什么,只要愿意,谁都能在此找到享受生活的理由,这个世俗乐园般的城市会成为每一类人的盛宴。
所有的异质在开普敦都不成为异质,而除了人种、文化上的复合性,如今的开普敦在时态上也纵含了几个世纪。前现代的、与纯商业社会格格不入的多种生活形态在开普敦十分盛行:大量的街头艺人、码头艺术家、无所事事的漂泊者和逍遥乞丐,流动在城市街巷的每一个角落。气势恢弘的市政大厅前的广场像17世纪的欧洲交易广场,嘈杂热闹,人声鼎沸,小摊贩、闲逛者、杂耍者、游客、乞丐、掮客、小偷都云集于此。
在开普敦城中闲逛,不论在哪个位置,眼前画面都很丰富。进出港的船只,近在眼前的桌山,来来往往的游人,形态各异的江湖艺人,码头音乐家露天演奏。把零钱放到他们脚前的盒子里,不拘多少。几个穿祖鲁族兽皮衣的小孩十分机灵,哪里人多他们就跑到哪,摆下装钱的纸盒,马上拉开场子拍手鼓翻跟斗,踢腿腾挪口中呐喊,游人一少他们也就跟着消失了。
幸运的话,你还能像我一样亲眼目睹声势浩大的好莱坞剧组在此封路拍摄飙车、打斗的刺激场面。开普敦凭借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和城市环境、日照时间长、电影后期制作成本低廉以及随叫随到的各种肤色形态的群众演员,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好莱坞最佳的外景地,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剧组在这里开工。如此近距离地观摩电影拍摄,让我禁不住联想:如果此刻正在拍摄 《Battle in Seattle 》或 《Milk》这样有游行场面的戏份,我就可以混进游行队伍,从此开启我的演艺生涯也说不定。
有个说法是,在开普敦能吃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饭菜。这话应和了那个众所周知的定见:开普敦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或他们的后裔;同时它暗带了另一层含义,即一个人不出开普敦,也能领略整个世界的杂风异俗。在任何一种主题上,它提供的总是杂色拼盘,是兼容性,是现代与原始、东方与西方、雅致与粗犷、贵与贱、美与丑共冶一炉后,呈现出来的五光十色。想在这个地方感受某种绝对色调的愿望,肯定是要受到挫败。就像开普敦市政大厅的建筑,古老雄壮,而它面前的自由广场,傍晚人群散尽车辆开走之后,露出的准是塑料袋和碎纸片横飞,一片狼籍。所以,喜欢和不喜欢开普敦的人都能说出一串十分可理解的理由。
混合的都市滋味
清早,海鸟在开普敦的街面盘旋低飞,城市随之醒来,进入它的一天。开普敦的都市滋味,正如每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而幸运地未遭战争破坏的都市,散布于它的老街老店老建筑。
长街是开普敦最长的老街,它有密密匝匝的咖啡吧、古玩和工艺品商店以及多样性建筑和热闹非凡的夜生活。坐落其上的众多旅馆,特别是三家背包族旅馆,给这条街绵绵不绝地运送着活动气息和更为芜杂的异域情调。
长街两边的建筑是风格的混成品。枣红色画满巨幅非洲墙画的餐馆几步之外,便是雕栏画栋的西亚式样的旅馆;覆盖在墨绿色爬墙草下的欧式裸砖建筑左右,毗连着童话味昂然的老房子、花哨的店墙以及衰暗的旧楼。教堂的细尖顶移步可见,街道两边的廊柱撑起一排排带围栏的露台。站在街上猛一抬头,眼里的景象是对面二楼露台上一群正在为一场球赛而欢呼雀跃的年轻人。
长街的趣味还在于它连着另一些味道十足的街巷。其中一条宽绰的短街,红砖铺地,街首为一个小型露天古玩市场。每天一早,真假古董古玩被摊主在长桌上摆出,街边的咖啡餐馆也在此时将桌椅放到街心,紧挨古董桌。
走过维多利亚女王街到公司花园的一路上,都大有景致可玩味。古意浓厚的高等法院、市立图书馆站在安静的街边。明暗对照强烈的是圣乔治商业街,这条街上的老建筑最有气势,欧洲味十足,大石块垒出的厚墙,拱门弧窗上的人像和图腾石雕,木板护窗,处处体现出耐性与精心,也让人感受得到某种老派的原则与姿态。一些耐人寻味、细工慢活出来的老建筑,被难看的现代快餐式房子紧密倚靠,散发出某种怪里怪气,而这个城市却坦然并不介意。
公司花园,即东印度公司花园,这个花园的一部分,和市政大厅左近城堡的某些部分,是开普敦最古老的雏形,园里一些老树已有300多岁高龄。当年的远洋气息已然褪色,这里早已不单是海员们的休憩地,更是一个雅致漂亮的公共花园,不过航海遗迹与纪念物却留在园中,供喜欢过去时代的人追忆与缅怀。相比某些人心血来潮般地飞往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喂鸽子,在这里与阳光、动物和宁静厮混一个下午才是真正的生活。
上帝的餐桌
从外形上说,开普敦如同铺在桌山脚下的一块环状地毯。桌山得名于它状如巨大餐桌的形状。刀削般的宽阔岩石平顶,使它被视为开普敦得天独厚的天然象征:上帝都将神仙的餐桌安置于此,这里条件和环境的优越何需置疑。
桌山高海拔仅1000米,却早在喜马拉雅和落基山脉成形前,就已经从大海下面崛起。历史的能量凝聚在岩石中,桌山上尽是赤裸嶙峋的巨石,岩石相摞排列成环山绝壁,垂直的石壁和山中众多的深壑,使桌山显得险峻神秘。
桌山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会对外迎接游客,所以每当阴霾的雾气笼罩桌山,就像为桌山蒙上了白色的桌布,当地人就会说:上帝正在布置餐桌,又要请客吃饭了。开普敦人把桌山视为福神,山上的平顶可做两三个小时的徒步旅行,从不同的方向俯瞰开普敦城、眺望好望角、看大西洋和印度洋两大洋交汇、观赏开普半岛和近处的狮头山、寻找海雾中的罗本岛—曼德拉在那里被关押了27年。看云看天,都是惬意的事。
在桌山脚下,沿着信号山山坡建有大片彩色的房子。这里早年是从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抓来的奴隶的住宅区,简易的铁皮房子没有门牌号码,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房子刷成各种颜色,告诉别人“我家是红房子”或者是“紫色的房子”,以便于人们识别和寻找。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一排排破败的铁皮房子早已变成颜色更加放肆、结构坚固的砖房。
如今,这个叫“BO-KAAP”的社区是开普敦穆斯林社区的一部分。当地漂亮的清真寺,五颜六色的十八世纪建筑以及穿着长袍的穆斯林都已成为世界各地游客镜头下的风景。在这里漫步,也许才能切身体会到身处彩虹国度的绚丽,尤其是抬头即见一道缤纷的彩虹悬挂于天际,让人不禁感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在这里绝对是Bullshit!
有一种地方,或是一种人,你离开她后,过了些时间,开始想她,并且觉得她的好;然而当你面对她的时候,却不曾感觉她有什么出众之处。这是很奇怪的。开普敦,我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开普敦必去之地
好望角:距离开普敦52公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最顶端的点称为CapePoint,有标明经纬度的标志牌供游客拍照留念。
滨水码头:滨水码头是乐园中的乐园,沸腾、喧闹,讨生活和寻快乐的各色人等充斥码头,有时就为闲坐、吃饭、逛店、感受人气。
罗本岛:这里曾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大部分犯人是黑人政治犯,最著名的当属南非前总统曼德拉。1991年最后一批犯人被释放后,政府把监狱关闭,并将这里改为旅游胜地。
企鹅岛:开普敦东海岸的西蒙镇,有个被称为“漂砾”的小海湾,这里的企鹅从最初的两对繁衍至目前的3000多只。
Greenmarket Square:与圣乔治街相邻的绿市广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跳蚤市场。这个古意盎然的鹅卵石广场,出售各式非洲风格的手工艺品和特色流行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