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共产党十四次至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经验看,一中全会的主要任务是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二中全会主要是党政机构改革,四中全会主要是党的建设问题,五中全会主要是发布五年规划,六中全会是文化、文明建设等问题,七中全会则主要是修改党的章程。而三中全会往往锁定发展和改革,是出台重要改革和体现新领导施政纲领的会议。
此外,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换届时实施的。因此,政府的大换届往往是改革的时间之窗,因为新旧人员交替的时候,改革的阻力会相应减小,而操作力度和实施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当前也恰好是政府换届时期,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的讲话,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文件及部署的改革情况,我们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覆盖六大内容,呈现如下五大特点。
目标: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并且有很强的传承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会议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二,指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第三,推进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十四届三中全会,掀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新篇章。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突破性进展体现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必须遵循的方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措施。
十六届三中全会,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改革是对以往改革的传承,此次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首次强调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第三,提出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首次为民营资产提供了保护,明确了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为资产的规范流动扫除了障碍。
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当前是改革开放35周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完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周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改革全面推进、继续深化的重要时间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预计将以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部署相关改革。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提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作为下一个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透漏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又一个传承市场化大方向、全面部署改革的重要会议。 贯彻五位一体原则,内容覆盖六大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与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同时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核心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第一条是对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第二条是针对市场主体的改革,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第三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政府转型。这三条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经济体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第四条是有关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的,保障群众权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部分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社会领域改革预计主要体现在这两条中。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政治和政党建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政党建设的论述,预计主要体现在此。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呈现的基调是与十八大报告是一脉相承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微观要放活,政府要转型。
微观主体放活,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另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关键,相关的配套改革预计主要有:(1)打破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电力、石油、石化、基础设施等领域;(2)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活力。(3)鼓励创新,提高科技对生产的带动力,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政府转型也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提出非常具体的改革方向,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贯彻执行:(1)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3)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4)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6)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7)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对于社会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的讲话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方面。他提出“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相关的改革重点体现在:
(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发展现代农业。
(5)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6)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7)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成为社会体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者所传递出的基调也是完全一致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作为新一届领导对未来的改革方向的高度概括,而讲话所反映出来的改革领域和方向与十八大报告是一脉相承的,可以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
更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还体现在诸多社会指标上,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除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外,还体现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此,必须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原则为指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中国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
更加强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看点之一,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更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
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具有整体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更加重视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以前,我们更多是单个领域的逐个推进。三中全会报告的核心是建成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
其次,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具有系统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的提法,经济建设是根本,是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对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文化建设是灵魂,只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是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具有配套性和协同性,要逐步推进。
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并不意味着改革要同时推进,同时实现改革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改革方方面面,非常庞大,每项改革推进的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
比如提高微观活力,需要打破垄断,需要政府简政放权,需要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推进要素价格改革等;保障居民权益,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逐步推进。
作者工作单位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此外,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换届时实施的。因此,政府的大换届往往是改革的时间之窗,因为新旧人员交替的时候,改革的阻力会相应减小,而操作力度和实施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当前也恰好是政府换届时期,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的讲话,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文件及部署的改革情况,我们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覆盖六大内容,呈现如下五大特点。
目标: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并且有很强的传承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会议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二,指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第三,推进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十四届三中全会,掀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新篇章。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突破性进展体现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必须遵循的方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措施。
十六届三中全会,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改革是对以往改革的传承,此次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首次强调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第三,提出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首次为民营资产提供了保护,明确了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为资产的规范流动扫除了障碍。
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当前是改革开放35周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完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周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改革全面推进、继续深化的重要时间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预计将以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部署相关改革。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提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作为下一个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透漏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又一个传承市场化大方向、全面部署改革的重要会议。 贯彻五位一体原则,内容覆盖六大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与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同时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核心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第一条是对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第二条是针对市场主体的改革,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第三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政府转型。这三条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经济体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第四条是有关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的,保障群众权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部分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社会领域改革预计主要体现在这两条中。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政治和政党建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政党建设的论述,预计主要体现在此。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呈现的基调是与十八大报告是一脉相承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微观要放活,政府要转型。
微观主体放活,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另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关键,相关的配套改革预计主要有:(1)打破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电力、石油、石化、基础设施等领域;(2)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活力。(3)鼓励创新,提高科技对生产的带动力,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政府转型也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提出非常具体的改革方向,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贯彻执行:(1)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3)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4)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6)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7)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对于社会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的讲话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方面。他提出“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相关的改革重点体现在:
(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发展现代农业。
(5)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6)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7)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成为社会体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者所传递出的基调也是完全一致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作为新一届领导对未来的改革方向的高度概括,而讲话所反映出来的改革领域和方向与十八大报告是一脉相承的,可以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
更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还体现在诸多社会指标上,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除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外,还体现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此,必须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原则为指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中国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
更加强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看点之一,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更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
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具有整体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更加重视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以前,我们更多是单个领域的逐个推进。三中全会报告的核心是建成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
其次,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具有系统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的提法,经济建设是根本,是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对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文化建设是灵魂,只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是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具有配套性和协同性,要逐步推进。
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并不意味着改革要同时推进,同时实现改革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改革方方面面,非常庞大,每项改革推进的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
比如提高微观活力,需要打破垄断,需要政府简政放权,需要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推进要素价格改革等;保障居民权益,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逐步推进。
作者工作单位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