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戳茬”钓法,一般是对在芦苇丛、草缝隙和草边垂钓的总称,它是适用于晚春、深秋时节野外浮钓鲫鱼的一种“人找鱼”的传统钓法,该钓法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水体温差条件。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运用“戳茬”钓法钓鲫鱼的经验,为大家介绍这种钓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暮春时节钓到更多鱼,收获更多快乐。
一、“戳茬”钓应具备的自然条件
我们习惯将“清明”至“立夏”这段时间称作暮春,这期间气候温暖,雨水较多,早晚温差较大,中午高温可达20℃甚至以上,而早晚时段最低温度只有10℃左右,如果遇到冷空气来袭,江淮地区早晚温差也可达10℃以上。面对如此气候环境和水温特点,鲫鱼的趋温习性促使它们在早晚时段常在2米以上的水温较高的深水底层活动,而遇到连续多日天气晴好、气温稳定的日子,由于表层水面受到阳光长时间照射,温度上升较快,无风的水草区会出现“水面暖,水底冬”的水温反差,鲫鱼会纷纷浮头到水体的表层晒太阳、吃水面的浮游生物,此时我们常能听到鲫鱼的“咂嘴”声,看到它们拱动水草的迹象,这样的天气和水体条件就给我们提供了运用“戳茬”钓法的良机。
二、钓具的配置
由于是在水草区里垂钓,所以我们宜选用7.2米以上的硬调碳素竿,以满足远近兼钓和快速提鱼出水的需要;鱼线以0.4~0.6号为宜,线径细的鱼线更利于隐蔽。由于我们是钓草边或草洞,窝子面积小,所以我不建议用立标,推荐使用三粒白鸡毛梗散标,单粒标长以1厘米为宜,我习惯在水面留1粒做视目标。
为了便于风天在草区下钩,鱼线2~3米左右即可,不宜过长,鱼钩要根据鲫鱼个体大小进行合理配置,最好比底钓用钩小1号,以方便鲫鱼吞钩。另外,为了防活饵脱钩滑落,钓者宜使用带倒刺钩。
三、饵料的选择及使用
暮春时节的鲫鱼为了增膘或繁殖后代,多喜食高蛋白、高脂肪的荤腥饵料,又因为它们自小在天然环境中成长,对天然的荤腥饵料情有独钟,所以用蚯蚓、小河虾或红虫等作饵,上钩率更高。如果选用蚯蚓,我的经验是提前2~3天进行钓前喂养处理,使其变细、变红、增加韧性,不易露钩尖;挂饵时,我会根据钩子的大小,用2厘米以内的蚯蚓,不要装满钩(不要穿到钩柄处),以便鲫鱼吃饵,穿钩时蚯蚓的长度应略长于钩尖,留半厘米左右在钩尖外,鲜活、蠕动的活蚯蚓更能刺激鲫鱼追饵的欲望。如果使用红虫作饵,钓者最好选用个体较大、色泽红润的公虫,它气味浓烈,更为醒目。
四、具体操作
1.为了保持钓组的灵敏度,并顾及较轻的钓饵,我一般是空钩调1.5粒或2粒,钓1粒,要确保钩饵悬空。
2.当你能够通过视觉或听觉判断出鲫鱼的准确位置时,说明鲫鱼上浮程度较高,我建议钓10~15厘米深,要将钩饵轻而慢地递到鲫鱼的身边,以免动作大了惊散鱼群。由于水线很短,钓组很灵敏,鲫鱼只要碰到钓线,浮标就会有反应,所以钓者在提竿时机的选择上要比钓底适当迟一点,确保饵料入口后再提竿,防止跑鱼。
3.受风力或噪声影响,当你发现“咂嘴”声明显少了或看不到水面有鱼的动静时,说明鲫鱼的泳层有所下降,我们可以将浮标向上捋,钩饵向下调整,钓20~30厘米水深进行试探,哪个泳层有效果就钓哪个泳层。
4.鱼的警惕性较高,钓者在浮钓时不宜将钩饵直接落在鱼的嘴边,以免吓跑鲫鱼,引起周围鱼群惊慌逃跑,很长时间不上鱼,最好把钩饵放在离鱼体5~10厘米的地方,蠕动的蚯蚓很容易被鲫鱼发现。
五、注意事项
“戳茬”浮钓鲫鱼是一种“人找鱼”的主动出击钓法,要求钓者手不离竿,不断走动,搜寻鲫鱼伺机下钩,钓者在操作该钓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钓者来回走动脚步要轻,要保证钓场环境安静,以免惊吓鱼群难以找鱼。
2.搜索鲫鱼时要先从面前的近处开始,在确定无鱼时再逐步钓远;要尽量迎着阳光伸竿,防止鱼竿下的鲫鱼看到竿影、人影被吓跑。
3.鱼护要远离钓点,以免鱼护里挣扎跳跃的鱼惊扰附近的鲫鱼群。
4.鉤上的蚯蚓要始终保持鲜活,死的蚯蚓诱惑力下降,气味不浓,效果不好。
5.钓到鱼的时候,钓者起竿要干净利落,“旱地拔葱”,不可在草丛或芦苇丛边遛鱼,防止鲫鱼挣扎钻入草里脱钩,避免鲫鱼的挣扎声吓跑其他鲫鱼。
6.钓者要随时注意天气、气温的变化,当下雨、刮大风使水面温度明显下降时,甚至水面水温已经低于深水水温的时候,鲫鱼群就会下潜回归深水区,此时就应放弃“戳茬”钓法,及时更换钓组,采用钓底的策略。
7.湖泊、水库、大河等大水面与沟渠、水塘等小水面的水体存在温差,一般情况下小水面温度上升快,温度高,适合“戳茬”钓鲫鱼的时机比大水面来得早,钓者应细致观察,抓住最佳施钓期。
“戳茬”钓法是一种非常规钓法,新手要想熟练掌握它,须多次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钓友们在练习该钓法时务必结合当地的气温、水体条件。
一、“戳茬”钓应具备的自然条件
我们习惯将“清明”至“立夏”这段时间称作暮春,这期间气候温暖,雨水较多,早晚温差较大,中午高温可达20℃甚至以上,而早晚时段最低温度只有10℃左右,如果遇到冷空气来袭,江淮地区早晚温差也可达10℃以上。面对如此气候环境和水温特点,鲫鱼的趋温习性促使它们在早晚时段常在2米以上的水温较高的深水底层活动,而遇到连续多日天气晴好、气温稳定的日子,由于表层水面受到阳光长时间照射,温度上升较快,无风的水草区会出现“水面暖,水底冬”的水温反差,鲫鱼会纷纷浮头到水体的表层晒太阳、吃水面的浮游生物,此时我们常能听到鲫鱼的“咂嘴”声,看到它们拱动水草的迹象,这样的天气和水体条件就给我们提供了运用“戳茬”钓法的良机。
二、钓具的配置
由于是在水草区里垂钓,所以我们宜选用7.2米以上的硬调碳素竿,以满足远近兼钓和快速提鱼出水的需要;鱼线以0.4~0.6号为宜,线径细的鱼线更利于隐蔽。由于我们是钓草边或草洞,窝子面积小,所以我不建议用立标,推荐使用三粒白鸡毛梗散标,单粒标长以1厘米为宜,我习惯在水面留1粒做视目标。
为了便于风天在草区下钩,鱼线2~3米左右即可,不宜过长,鱼钩要根据鲫鱼个体大小进行合理配置,最好比底钓用钩小1号,以方便鲫鱼吞钩。另外,为了防活饵脱钩滑落,钓者宜使用带倒刺钩。
三、饵料的选择及使用
暮春时节的鲫鱼为了增膘或繁殖后代,多喜食高蛋白、高脂肪的荤腥饵料,又因为它们自小在天然环境中成长,对天然的荤腥饵料情有独钟,所以用蚯蚓、小河虾或红虫等作饵,上钩率更高。如果选用蚯蚓,我的经验是提前2~3天进行钓前喂养处理,使其变细、变红、增加韧性,不易露钩尖;挂饵时,我会根据钩子的大小,用2厘米以内的蚯蚓,不要装满钩(不要穿到钩柄处),以便鲫鱼吃饵,穿钩时蚯蚓的长度应略长于钩尖,留半厘米左右在钩尖外,鲜活、蠕动的活蚯蚓更能刺激鲫鱼追饵的欲望。如果使用红虫作饵,钓者最好选用个体较大、色泽红润的公虫,它气味浓烈,更为醒目。
四、具体操作
1.为了保持钓组的灵敏度,并顾及较轻的钓饵,我一般是空钩调1.5粒或2粒,钓1粒,要确保钩饵悬空。
2.当你能够通过视觉或听觉判断出鲫鱼的准确位置时,说明鲫鱼上浮程度较高,我建议钓10~15厘米深,要将钩饵轻而慢地递到鲫鱼的身边,以免动作大了惊散鱼群。由于水线很短,钓组很灵敏,鲫鱼只要碰到钓线,浮标就会有反应,所以钓者在提竿时机的选择上要比钓底适当迟一点,确保饵料入口后再提竿,防止跑鱼。
3.受风力或噪声影响,当你发现“咂嘴”声明显少了或看不到水面有鱼的动静时,说明鲫鱼的泳层有所下降,我们可以将浮标向上捋,钩饵向下调整,钓20~30厘米水深进行试探,哪个泳层有效果就钓哪个泳层。
4.鱼的警惕性较高,钓者在浮钓时不宜将钩饵直接落在鱼的嘴边,以免吓跑鲫鱼,引起周围鱼群惊慌逃跑,很长时间不上鱼,最好把钩饵放在离鱼体5~10厘米的地方,蠕动的蚯蚓很容易被鲫鱼发现。
五、注意事项
“戳茬”浮钓鲫鱼是一种“人找鱼”的主动出击钓法,要求钓者手不离竿,不断走动,搜寻鲫鱼伺机下钩,钓者在操作该钓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钓者来回走动脚步要轻,要保证钓场环境安静,以免惊吓鱼群难以找鱼。
2.搜索鲫鱼时要先从面前的近处开始,在确定无鱼时再逐步钓远;要尽量迎着阳光伸竿,防止鱼竿下的鲫鱼看到竿影、人影被吓跑。
3.鱼护要远离钓点,以免鱼护里挣扎跳跃的鱼惊扰附近的鲫鱼群。
4.鉤上的蚯蚓要始终保持鲜活,死的蚯蚓诱惑力下降,气味不浓,效果不好。
5.钓到鱼的时候,钓者起竿要干净利落,“旱地拔葱”,不可在草丛或芦苇丛边遛鱼,防止鲫鱼挣扎钻入草里脱钩,避免鲫鱼的挣扎声吓跑其他鲫鱼。
6.钓者要随时注意天气、气温的变化,当下雨、刮大风使水面温度明显下降时,甚至水面水温已经低于深水水温的时候,鲫鱼群就会下潜回归深水区,此时就应放弃“戳茬”钓法,及时更换钓组,采用钓底的策略。
7.湖泊、水库、大河等大水面与沟渠、水塘等小水面的水体存在温差,一般情况下小水面温度上升快,温度高,适合“戳茬”钓鲫鱼的时机比大水面来得早,钓者应细致观察,抓住最佳施钓期。
“戳茬”钓法是一种非常规钓法,新手要想熟练掌握它,须多次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钓友们在练习该钓法时务必结合当地的气温、水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