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几乎包含除歌剧以外的所有领域。本文仅从巴赫的器乐创作这一角度,从他的生平、器乐演奏到他的器乐创作及艺术成就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巴赫 器乐曲 创作 艺术贡献
“巴赫就是巴赫,就像上帝就是上帝一样。”——柏辽兹
“巴赫是一切时代的音乐中最伟大的奇迹!”——瓦格纳
“他的名字不是小溪,是大海!”(Bach在德文中是小溪的意思)——贝多芬
从以上音乐大师对巴赫的评价中,我们就能体会巴赫在音乐历史中的地位。可以说,他的音乐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的圆顶。
1、巴赫的生平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从小巴赫就表现出他的器乐演奏天分。在巴赫家族,小孩有音乐才华并不足为奇,因为几乎每个巴赫都有此奇才。巴赫十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往后由大哥抚养,并随他学古钢琴。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3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任小提琴手,后去阿恩施塔特任管风琴手。1707年到缪尔豪森任管风琴手。1708年,巴赫再次到魏玛宫廷任管风琴手同时参加乐队演奏。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管风琴曲和康塔塔,并钻研了法国古钢琴音乐及意大利的弦乐音乐。为学习意大利器乐音乐匀称的形式和完美的表达方法,巴维瓦尔蒂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独奏部分改写成键盘乐器演奏。通过孜孜不倦地改写和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乐谱来学习和掌握各种音乐风格,使他终身不变的方式。
在科腾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此间他创作了被誉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弦乐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乐。
莱比锡时期是巴赫一生中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创作最多的时期。此时的巴赫无论演奏技巧还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莱比锡谱写的杰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乐》,《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和体现他高深作曲造诣的《赋格的艺术》等。
由于他长期用眼过度,巴赫视力减退,晚年患白内障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坚持创作。在逝世后的前几天,他还在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乐曲的每一个音符都表达出老人生前最后的虔诚祈祷。最后在第二十六小节处嘎然而止,成了大师的绝笔之作。
在巴赫的作品中虽然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巴赫实际上却是一位器乐作曲家,他留传下来的最大的音乐遗产也正是器乐作品.在巴赫的器乐创作中,最得心应手的领域是管风琴,但管风琴却是一种逐渐被淘汰的乐器,因此,他的一些管风琴作品只是经过后人改编为管乐队曲后才得到流传。此外,他的钢琴组曲、前奏曲与赋格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和古组曲、大提琴独奏组曲、小提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在他的器乐创作中都各有其重要地位.巴赫虽然没有创造新的曲体,但是他把当时还不完备和没有定型的一些曲体,例如托卡塔、赋格曲、圣咏与幻想曲、圣咏与前奏曲等,加以改造使之臻于完美,从而形成了结构壮丽的形式。因此后人往往把巴赫看作音乐的创始者,有人甚至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在欧洲音乐史上的这种突出的地位,高尔基的一段话是最好的概括:“如果像山峦般地罗列伟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其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山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
一位好的器乐作曲家,首先应是一位出色的器乐演奏家。巴赫作为管风琴演奏时的盛名传遍了整个欧洲。有一次他到柏林去旅行,佛雷德里克二世正在举行一个音乐会,并亲自在其中任长笛演奏。他得知巴赫的到来后,并立刻中断了音乐会,高声喊到:“先生们,老巴赫来啦!”并请巴赫佐即兴演奏,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一首六个声部的赋格曲,他处理的手法使听众着实折服。甚至他的敌手也承认他具有无可争议的卓越演技。其中有一位叫沙伊贝的人,他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写道:“这是一位炉火纯青的器乐演奏能手,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拨弦钢琴、管风琴艺术家,世上还没有一位音乐家能与他媲美。我已多次聆听过这位大师的演奏。他那灵巧娴熟的技巧使人为之惊叹,几乎难以想象她能够如此独特、如此敏捷地将双手和双脚这样交叉、分开,并能达到及其宽阔的音程而不混进一个错音。而且,即使这样剧烈地四肢摇动,他却丝毫不挪动他的身躯。”
2、巴赫的器乐创作
巴赫创作了巴洛克时期所有的器乐音乐体裁。
2.1管风琴音乐的创作
作为一位管风琴师,巴赫写作管风琴作品格外得心应手。他在其前辈德国管风琴家帕赫贝尔、莱因肯、布克斯特胡德等人的音乐中成长,尤其像布克斯特胡德幻想曲的自由结构、托卡塔的戏剧性与宏伟性等,对他的影响很大。在当时最流行的管风琴体裁前奏曲(或托卡塔、幻想曲)与赋格中,他的《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543)《d小调幻想曲与赋格》(BWV565)和《g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42)是突出的杰作。这些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宏伟壮观的感情与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充分体现了巴赫创作的独特风格及他发挥这件乐器表现力的才能与技巧。为管风琴所写的6首三重奏鸣曲(BWV525-530)反映了巴赫把意大利室内乐三重奏名曲的形式移植到管风琴上的尝试。每首乐曲均以意大利的快——慢——快结构构成,又都以三个平等的声部写成对位的织体,其中一个声部用脚踏板演奏。
2.2古钢琴音乐的创作
巴赫的古钢琴曲,除采用了17世纪已有的题材和形式外,还运用了自己在管风琴创作中的经验,如将即兴性、悲壮的气概、复调形式等吸收进来,并借鉴了法国键盘乐、小提琴艺术及琉特琴音乐的因素。《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f小调托卡塔》《c小调托卡塔》《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WV903)《戈尔德堡变奏曲》等,都体现了巴赫创作的独特性。其中如《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1722年:第二集,1740年)中每首均由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组成,他们用24个大小调证明了平均律在键盘上的可行性和艺术创作的优越性。由于这套作品的巨大声誉,使人们误以为平均律在当时已成为标准的调律方法,其实不然,当时还采用其他的调律方法,这更说明巴赫的敏感和这套作品的意义。这套作品是键盘艺术的经典,被称为钢琴的《旧约全书》,与后来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全书》)交相辉映。巴赫的组曲创作将这一体裁推向了顶峰,其标题“法国”和“英国”虽非巴赫本人所起,但反映了他作品中吸取融合其他民族风格的影响。两套组曲都包括标准的四个舞曲(包括从容舒缓的《阿拉曼德舞曲》、中速的《库朗特舞曲》、庄重沉稳的《萨拉班德舞曲》和急促欢快的《基格舞曲》),每首英国组曲前都有一首前奏曲。
2.3管弦乐与室内乐的创作
巴赫作有6手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前者相当于教堂奏鸣曲),6首独奏大提琴组曲以及小提琴与羽管键琴、长笛与羽管键琴、腿式维奥尔与羽管键琴的奏鸣曲。最引人注目的是弓弦乐器在演奏旋律的同时构成和声和对位线条。巴赫是第一位写键盘协奏曲的作曲家,他的6首《波兰登报协奏曲》包含了大协奏曲(第一、二、四、五)和乐队协奏曲(第三、六)两种类型。
3、巴赫在创作上的艺术贡献
一方面,巴赫在复调音乐创作上做出了具大的贡献。作为复调音乐大师,巴赫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那精益求精的艺术观念方面,也表现在那无可企及的创作技巧和千变万化的表现方式。赋格曲是复调音乐中在一个主题上构成多声部对位效果的一种体裁。赋格曲的魅力所在是主体在一个声部还未展开完毕的时候,另一个声部的主题已经进入,这就造成了声部间的重叠,形成了多个声部横向与纵向的交错。对一般人来说,赋格曲只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巴赫把它看作创造性的最佳表现方式。他的一些赋格曲恰恰是他最富于感情、最为深刻动人的作品。仅就赋格曲而言,巴赫将西方音乐中两种难以相容的创作技巧和声与复调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他那完美的创作将发展了数百年的复调音乐达到了最后的高峰。另一方面,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对音乐史的重大贡献之一。他把具有主调音乐特征的前奏曲与具有复调音乐风格的赋格融合在一起,使两种似乎对立的东西达到了最高境界的整合。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对这部作品经过认真研究,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巴赫创作的意义不在于他的“创新”,而在于他融会贯通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乐和他同时代人的音乐创作的丰富经验,特别是意大利、法国等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与德国的音乐传统相结合,融为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欧洲早期音乐的总结和里程碑,他创作了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几乎全部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将它们推向完美的终极,他是欧洲音乐集大成者,音乐的历史向人们表明:巴赫的音乐是真正难以忘怀的珍品,虽然他在世时只拥有一个管风琴演奏家的称号,但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舒曼等音乐家们为复活巴赫的音乐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在他们的努力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巴赫音乐的魅力所在,认识到了他对音乐艺术发展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认识到了他严肃的音乐艺术将如同日月那样熠熠生辉,他就是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
参考文献: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
[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人民音乐出版社
[3]朱秋华.西方音乐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4][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5]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巴赫 器乐曲 创作 艺术贡献
“巴赫就是巴赫,就像上帝就是上帝一样。”——柏辽兹
“巴赫是一切时代的音乐中最伟大的奇迹!”——瓦格纳
“他的名字不是小溪,是大海!”(Bach在德文中是小溪的意思)——贝多芬
从以上音乐大师对巴赫的评价中,我们就能体会巴赫在音乐历史中的地位。可以说,他的音乐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的圆顶。
1、巴赫的生平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从小巴赫就表现出他的器乐演奏天分。在巴赫家族,小孩有音乐才华并不足为奇,因为几乎每个巴赫都有此奇才。巴赫十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往后由大哥抚养,并随他学古钢琴。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3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任小提琴手,后去阿恩施塔特任管风琴手。1707年到缪尔豪森任管风琴手。1708年,巴赫再次到魏玛宫廷任管风琴手同时参加乐队演奏。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管风琴曲和康塔塔,并钻研了法国古钢琴音乐及意大利的弦乐音乐。为学习意大利器乐音乐匀称的形式和完美的表达方法,巴维瓦尔蒂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独奏部分改写成键盘乐器演奏。通过孜孜不倦地改写和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乐谱来学习和掌握各种音乐风格,使他终身不变的方式。
在科腾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此间他创作了被誉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弦乐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乐。
莱比锡时期是巴赫一生中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创作最多的时期。此时的巴赫无论演奏技巧还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莱比锡谱写的杰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乐》,《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和体现他高深作曲造诣的《赋格的艺术》等。
由于他长期用眼过度,巴赫视力减退,晚年患白内障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坚持创作。在逝世后的前几天,他还在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乐曲的每一个音符都表达出老人生前最后的虔诚祈祷。最后在第二十六小节处嘎然而止,成了大师的绝笔之作。
在巴赫的作品中虽然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巴赫实际上却是一位器乐作曲家,他留传下来的最大的音乐遗产也正是器乐作品.在巴赫的器乐创作中,最得心应手的领域是管风琴,但管风琴却是一种逐渐被淘汰的乐器,因此,他的一些管风琴作品只是经过后人改编为管乐队曲后才得到流传。此外,他的钢琴组曲、前奏曲与赋格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和古组曲、大提琴独奏组曲、小提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在他的器乐创作中都各有其重要地位.巴赫虽然没有创造新的曲体,但是他把当时还不完备和没有定型的一些曲体,例如托卡塔、赋格曲、圣咏与幻想曲、圣咏与前奏曲等,加以改造使之臻于完美,从而形成了结构壮丽的形式。因此后人往往把巴赫看作音乐的创始者,有人甚至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在欧洲音乐史上的这种突出的地位,高尔基的一段话是最好的概括:“如果像山峦般地罗列伟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其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山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
一位好的器乐作曲家,首先应是一位出色的器乐演奏家。巴赫作为管风琴演奏时的盛名传遍了整个欧洲。有一次他到柏林去旅行,佛雷德里克二世正在举行一个音乐会,并亲自在其中任长笛演奏。他得知巴赫的到来后,并立刻中断了音乐会,高声喊到:“先生们,老巴赫来啦!”并请巴赫佐即兴演奏,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一首六个声部的赋格曲,他处理的手法使听众着实折服。甚至他的敌手也承认他具有无可争议的卓越演技。其中有一位叫沙伊贝的人,他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写道:“这是一位炉火纯青的器乐演奏能手,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拨弦钢琴、管风琴艺术家,世上还没有一位音乐家能与他媲美。我已多次聆听过这位大师的演奏。他那灵巧娴熟的技巧使人为之惊叹,几乎难以想象她能够如此独特、如此敏捷地将双手和双脚这样交叉、分开,并能达到及其宽阔的音程而不混进一个错音。而且,即使这样剧烈地四肢摇动,他却丝毫不挪动他的身躯。”
2、巴赫的器乐创作
巴赫创作了巴洛克时期所有的器乐音乐体裁。
2.1管风琴音乐的创作
作为一位管风琴师,巴赫写作管风琴作品格外得心应手。他在其前辈德国管风琴家帕赫贝尔、莱因肯、布克斯特胡德等人的音乐中成长,尤其像布克斯特胡德幻想曲的自由结构、托卡塔的戏剧性与宏伟性等,对他的影响很大。在当时最流行的管风琴体裁前奏曲(或托卡塔、幻想曲)与赋格中,他的《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543)《d小调幻想曲与赋格》(BWV565)和《g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42)是突出的杰作。这些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宏伟壮观的感情与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充分体现了巴赫创作的独特风格及他发挥这件乐器表现力的才能与技巧。为管风琴所写的6首三重奏鸣曲(BWV525-530)反映了巴赫把意大利室内乐三重奏名曲的形式移植到管风琴上的尝试。每首乐曲均以意大利的快——慢——快结构构成,又都以三个平等的声部写成对位的织体,其中一个声部用脚踏板演奏。
2.2古钢琴音乐的创作
巴赫的古钢琴曲,除采用了17世纪已有的题材和形式外,还运用了自己在管风琴创作中的经验,如将即兴性、悲壮的气概、复调形式等吸收进来,并借鉴了法国键盘乐、小提琴艺术及琉特琴音乐的因素。《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f小调托卡塔》《c小调托卡塔》《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WV903)《戈尔德堡变奏曲》等,都体现了巴赫创作的独特性。其中如《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1722年:第二集,1740年)中每首均由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组成,他们用24个大小调证明了平均律在键盘上的可行性和艺术创作的优越性。由于这套作品的巨大声誉,使人们误以为平均律在当时已成为标准的调律方法,其实不然,当时还采用其他的调律方法,这更说明巴赫的敏感和这套作品的意义。这套作品是键盘艺术的经典,被称为钢琴的《旧约全书》,与后来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全书》)交相辉映。巴赫的组曲创作将这一体裁推向了顶峰,其标题“法国”和“英国”虽非巴赫本人所起,但反映了他作品中吸取融合其他民族风格的影响。两套组曲都包括标准的四个舞曲(包括从容舒缓的《阿拉曼德舞曲》、中速的《库朗特舞曲》、庄重沉稳的《萨拉班德舞曲》和急促欢快的《基格舞曲》),每首英国组曲前都有一首前奏曲。
2.3管弦乐与室内乐的创作
巴赫作有6手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前者相当于教堂奏鸣曲),6首独奏大提琴组曲以及小提琴与羽管键琴、长笛与羽管键琴、腿式维奥尔与羽管键琴的奏鸣曲。最引人注目的是弓弦乐器在演奏旋律的同时构成和声和对位线条。巴赫是第一位写键盘协奏曲的作曲家,他的6首《波兰登报协奏曲》包含了大协奏曲(第一、二、四、五)和乐队协奏曲(第三、六)两种类型。
3、巴赫在创作上的艺术贡献
一方面,巴赫在复调音乐创作上做出了具大的贡献。作为复调音乐大师,巴赫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那精益求精的艺术观念方面,也表现在那无可企及的创作技巧和千变万化的表现方式。赋格曲是复调音乐中在一个主题上构成多声部对位效果的一种体裁。赋格曲的魅力所在是主体在一个声部还未展开完毕的时候,另一个声部的主题已经进入,这就造成了声部间的重叠,形成了多个声部横向与纵向的交错。对一般人来说,赋格曲只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巴赫把它看作创造性的最佳表现方式。他的一些赋格曲恰恰是他最富于感情、最为深刻动人的作品。仅就赋格曲而言,巴赫将西方音乐中两种难以相容的创作技巧和声与复调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他那完美的创作将发展了数百年的复调音乐达到了最后的高峰。另一方面,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对音乐史的重大贡献之一。他把具有主调音乐特征的前奏曲与具有复调音乐风格的赋格融合在一起,使两种似乎对立的东西达到了最高境界的整合。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对这部作品经过认真研究,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巴赫创作的意义不在于他的“创新”,而在于他融会贯通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乐和他同时代人的音乐创作的丰富经验,特别是意大利、法国等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与德国的音乐传统相结合,融为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欧洲早期音乐的总结和里程碑,他创作了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几乎全部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将它们推向完美的终极,他是欧洲音乐集大成者,音乐的历史向人们表明:巴赫的音乐是真正难以忘怀的珍品,虽然他在世时只拥有一个管风琴演奏家的称号,但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舒曼等音乐家们为复活巴赫的音乐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在他们的努力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巴赫音乐的魅力所在,认识到了他对音乐艺术发展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认识到了他严肃的音乐艺术将如同日月那样熠熠生辉,他就是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
参考文献: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
[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人民音乐出版社
[3]朱秋华.西方音乐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4][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5]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