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鲜明主题,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如何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市场条件下充分就业、成功就业,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找到一套国际环境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方案,并利用该方案指导大学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素质教育在国际环境下的适应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必定要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已逐渐走向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趋同与统一。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21世纪世界教育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终身教育,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三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提法由来已久,但对其的含义却有不同的解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以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我国学者崔继伟、董淑田也做出了相应的论述: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二、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现实中达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三、跨文化教育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规划者主体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并使其能达到预期培养标准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方式。
四、跨文化教育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遵循上述原则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模式,针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跨文化教育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实践路径。
第一,专业教育传授跨文化知识: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是跨文化教育的基础。然而,当前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不论是从数量的储备,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深刻性等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系统、不广泛、不深刻的跨文化知识储备,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准确、敏锐地把握文化交流中的内因、外因以及决定因素。因此。必须在专业教育的传授过程中提升受教育者跨文化知识的储备,并进一步增强其知识储备的系统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第二,德育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教育的核心。养成跨文化意识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养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跨文化心态和跨文化观念。笔者认为,尽管所有学科都必须承担跨文化素质培养的责任,但无疑德育教育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最主要渠道。
第三,综合实践提高跨文化能力:卓越的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教育的重点。跨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会与外来文化的交往,并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份,从而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五、结论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高等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高等教育国际化、开放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可以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具备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化浪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冲击和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用正确的策略导航,就一定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成功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耿殿磊.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2]王岳森、范千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责任编辑:韩 梅)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必定要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已逐渐走向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趋同与统一。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21世纪世界教育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终身教育,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三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提法由来已久,但对其的含义却有不同的解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以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我国学者崔继伟、董淑田也做出了相应的论述: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二、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现实中达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三、跨文化教育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规划者主体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并使其能达到预期培养标准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方式。
四、跨文化教育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遵循上述原则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模式,针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跨文化教育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实践路径。
第一,专业教育传授跨文化知识: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是跨文化教育的基础。然而,当前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不论是从数量的储备,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深刻性等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系统、不广泛、不深刻的跨文化知识储备,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准确、敏锐地把握文化交流中的内因、外因以及决定因素。因此。必须在专业教育的传授过程中提升受教育者跨文化知识的储备,并进一步增强其知识储备的系统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第二,德育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教育的核心。养成跨文化意识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养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跨文化心态和跨文化观念。笔者认为,尽管所有学科都必须承担跨文化素质培养的责任,但无疑德育教育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最主要渠道。
第三,综合实践提高跨文化能力:卓越的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教育的重点。跨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会与外来文化的交往,并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份,从而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五、结论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高等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高等教育国际化、开放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可以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具备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化浪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冲击和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用正确的策略导航,就一定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成功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耿殿磊.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2]王岳森、范千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责任编辑:韩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