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当前中国人口、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建立多种模型对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主要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后我国将全面普及各级教育;教育投入稳定增长,义务教育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基尼系数持续降低;教育将成为人力资源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加强。面向未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着挑战。建议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好优质公平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育发展;教育预测;教育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 2035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紀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前瞻了解教育事业对 2035 年发展目标的基础性作用,课题组对 2035 年前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粗线条的预测和展望。为突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地位,课题组重点分析了 2030 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走向。
一、教育发展的预期结果
(一)我国将进入教育全面普及化阶段2011 年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此为基础,中国教育进入普及发展快车道。2030 年,我国各级教育发展将达到全面普及化阶段。可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享有学前教育机会。2015 年 ,中 国 学 前 教 育 毛 入 学 率 为75%。2016—2035 年,我国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将呈现波峰式变化。伴随“全面二孩”政策效应的释放,3~5 岁儿童数量将会出现一段
增 长 期 ,特 别 是 2018 年 以 后 增 速 将 加 快 ,2022 年达到峰值,之后人口出生率恢复平稳,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将逐渐降低。根据学龄人口中方案预测结果,2035 年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将由 2022 年高峰处的 6 250 万人降低到约4 058 万人。受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变化影响,2016—2035 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也将呈现持续增长后回落的趋势。
(二)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将可以维持在 4.4%左右没有充足的经费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教育。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伴随着税收改革、减税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政府财政收入将较之前有所减少,教育经费也将受到影响。但同时,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只有不断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才能够保证转型的成功。基于上述两个前提,我们建立人口—教育经费—教育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对 2016—2030 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自 2016 年开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绝对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2026 年将超过 6 万亿,2030 年将超过 8 万亿,占 GDP 的比例将继续保持在 4%以上,2026 年达到 4.4%,之后将一直保持在 4.4%以上。与此同时,由于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中来,教育经费的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预计 2030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将接近 8.5 万亿,占 GDP 的比例为 4.64%。
二、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基于我们设定的 16 项教育发展指标模拟分析发现,我国教育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改革发展力度。
(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根据预测,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51.3%,2030 年将达到 60.2%,受学龄人口增长影响,2030—2035 年基本保持在 60%以上,而 2014 年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 73.7%,[12]美国则已接近 90%,希腊、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更高。虽然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尽相同,但为青年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共同选择。
(二)城乡部分教育条件差距存在且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本研究基于2000—2015 年教育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城乡义务教育条件总体情况,并使用二次指数平滑、系统动力学、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城乡教育条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师资方面,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有可能逐渐缩小,而在部分办学条件方面,例如中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城乡差距仍然存在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三)民办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短板。根据现有趋势预测,到 2030 年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明显,而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人民群众教育消费升级需求最为迫切的教育层级,在公办教育回归公共保障、公平资源配置定位的大前提下,需加快扶持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更好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特色化教育需求。
三、讨论与建议
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0 年是中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 2030 行动框架》(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规 划 的目标时间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规模类指标将会相对容易达到甚至超过目标值,但发展的质量和公平类指标面临深刻挑战。注重内涵发展、加强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教育下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的公平配置2030 年后,虽然各级教育将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将更加强烈。无论是中等收入群体预计将超过 9 亿人的乐观估计,还是数字小一些的保守估计,2030 年中国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对教育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对高质量教育服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更高教育公平的需求。例如,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群,以及择校、高考招生指标分配的争议等现实问题,都充分反映了中等收入群体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平分配的利益诉求,都在倒逼我们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加快教育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做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问题。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条件与保障水平经费投入和教师师资是影响教育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从前面的预测结果来看,2030 年我国经费投入水平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教师学历水平也同样如此,因此,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仍是中国教育面向未来的重大挑战。同时,建议将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标准提高到本科学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梦晗,杨凡. 六普数据中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概率的质疑与评估[J]. 人口研究,2013,(5).
[2]胡鞍钢,等. 2030 中国:迈向共同富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6.
[3]孙百才. 测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2009,(1).
作者简介:
谷常琳(199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关键词:教育发展;教育预测;教育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 2035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紀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前瞻了解教育事业对 2035 年发展目标的基础性作用,课题组对 2035 年前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粗线条的预测和展望。为突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地位,课题组重点分析了 2030 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走向。
一、教育发展的预期结果
(一)我国将进入教育全面普及化阶段2011 年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此为基础,中国教育进入普及发展快车道。2030 年,我国各级教育发展将达到全面普及化阶段。可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享有学前教育机会。2015 年 ,中 国 学 前 教 育 毛 入 学 率 为75%。2016—2035 年,我国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将呈现波峰式变化。伴随“全面二孩”政策效应的释放,3~5 岁儿童数量将会出现一段
增 长 期 ,特 别 是 2018 年 以 后 增 速 将 加 快 ,2022 年达到峰值,之后人口出生率恢复平稳,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将逐渐降低。根据学龄人口中方案预测结果,2035 年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将由 2022 年高峰处的 6 250 万人降低到约4 058 万人。受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变化影响,2016—2035 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也将呈现持续增长后回落的趋势。
(二)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将可以维持在 4.4%左右没有充足的经费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教育。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伴随着税收改革、减税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政府财政收入将较之前有所减少,教育经费也将受到影响。但同时,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只有不断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才能够保证转型的成功。基于上述两个前提,我们建立人口—教育经费—教育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对 2016—2030 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自 2016 年开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绝对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2026 年将超过 6 万亿,2030 年将超过 8 万亿,占 GDP 的比例将继续保持在 4%以上,2026 年达到 4.4%,之后将一直保持在 4.4%以上。与此同时,由于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中来,教育经费的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预计 2030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将接近 8.5 万亿,占 GDP 的比例为 4.64%。
二、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基于我们设定的 16 项教育发展指标模拟分析发现,我国教育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改革发展力度。
(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根据预测,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51.3%,2030 年将达到 60.2%,受学龄人口增长影响,2030—2035 年基本保持在 60%以上,而 2014 年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 73.7%,[12]美国则已接近 90%,希腊、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更高。虽然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尽相同,但为青年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共同选择。
(二)城乡部分教育条件差距存在且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本研究基于2000—2015 年教育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城乡义务教育条件总体情况,并使用二次指数平滑、系统动力学、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城乡教育条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师资方面,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有可能逐渐缩小,而在部分办学条件方面,例如中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城乡差距仍然存在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三)民办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短板。根据现有趋势预测,到 2030 年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明显,而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人民群众教育消费升级需求最为迫切的教育层级,在公办教育回归公共保障、公平资源配置定位的大前提下,需加快扶持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更好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特色化教育需求。
三、讨论与建议
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0 年是中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 2030 行动框架》(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规 划 的目标时间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规模类指标将会相对容易达到甚至超过目标值,但发展的质量和公平类指标面临深刻挑战。注重内涵发展、加强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教育下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的公平配置2030 年后,虽然各级教育将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将更加强烈。无论是中等收入群体预计将超过 9 亿人的乐观估计,还是数字小一些的保守估计,2030 年中国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对教育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对高质量教育服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更高教育公平的需求。例如,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群,以及择校、高考招生指标分配的争议等现实问题,都充分反映了中等收入群体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平分配的利益诉求,都在倒逼我们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加快教育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做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问题。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条件与保障水平经费投入和教师师资是影响教育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从前面的预测结果来看,2030 年我国经费投入水平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教师学历水平也同样如此,因此,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仍是中国教育面向未来的重大挑战。同时,建议将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标准提高到本科学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梦晗,杨凡. 六普数据中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概率的质疑与评估[J]. 人口研究,2013,(5).
[2]胡鞍钢,等. 2030 中国:迈向共同富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6.
[3]孙百才. 测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2009,(1).
作者简介:
谷常琳(199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