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观、树立正确的美育道德、培养教师科学道德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
一、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追求
(一)高尚的师德修养。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教师工作的精髓。真正的好教师爱生如子,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2013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曾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和思想政治情况做出如下判断:意见指出,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意见出台四年多,可以说这些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也时刻提醒着广大教师要注重修身自省、加强师德修养。在去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是对全体教师和学校一段时期内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加强学习、付诸行动。
(二)卓越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教学。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职业取向,重视教学是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否重视教学反映了一个教师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具体包括深刻理解与把握专业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认知能力,恰当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时有效反馈教学信息、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调控能力,准确评价学生学业和教师自身教学的教学评价能力,以及恰当运用语言、体态、各种资料、在线教学媒介等的其他综合能力。
(三)过硬的学术水平。高校的最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学与科研,作为现代大学的两大最基本职能,二者的关系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大学教师的职业活动之中,一个教师的水平应该体现在既能搞科研,又能搞教学。钱伟长院士曾经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所以,教师在具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学术水平,这样才能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四)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广大青年教师面临教学、科研、社会工作、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诸多工作和生活压力,被大家称作“工蜂”和“青椒”,最近“青椒”变成了“青焦”,焦虑的焦。这里面隐含了职业发展迷茫、工作生活混沌、个人压力大等青年教师现实的生存状态。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要尽最大努力从激励政策、保障条件、分配制度等方面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支持,要保护和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教书育人的激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感情。其次,就教师个人层面来讲,要追求健康高雅的个人志趣,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有向上的事业、有和美的家庭、有健康的身体、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是物质跟精神和谐完美的统一,享受跟约束恰到好处的结合。
二、夯实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
要以学校学生发展需求为引领,结合个人实际,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各个时期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要以自主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协调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专业发展持续教师整个职业生涯。
(二)要以研修交流评价反思为途径,通过参与学校各类培训研修活动,促进教学研讨与交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研究量化为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硬起来,通过评价认定来帮助教师诊断教学问题,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提高。
(三)要以人才政策体制改革为保障,逐步实施“高端人才培育工程”“优秀团队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等人才政策措施,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并最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三、潜心践行教书育人职业理想
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终其一生的职业理想和追求。潜心践行教书育人职业理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要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职业认同”是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有这样两种职业状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目前,很多老师处于第一种状态中,教师职业被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忙碌只是源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第二种是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类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们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二种教师,要把职业看成是事业,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才能积极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才能由从业到敬业再到乐业,达到自身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成为真正的专业化的教育者,并将这种专业的精神用于人才培养,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其一,作为教师要尊重、了解和热爱学生,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要不囿于传统习惯和模式,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善于超越,强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相关部门也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确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与工作方式,通过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科学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人性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以上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三)要参与教学研究改革。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是某个人和某几个人的事,是所有教师的事,每一位教师有必要,且一定要参与教学研究改革。一方面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纳入教学学术的范畴,用科学的方法审视、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想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角色、教育行为、教育技能,从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转变,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研究能力,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式或途径有很多,比如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各类教学研究课题,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的制订等。
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高校要强化各方面建設,为学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俊生.浅谈高校师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01).
[2]李丰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与职业,2001(01).
[3]苏锡武.关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十三五规划“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H16199)。
(作者简介:王俊,女,吉林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教师发展)(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
一、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追求
(一)高尚的师德修养。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教师工作的精髓。真正的好教师爱生如子,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2013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曾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和思想政治情况做出如下判断:意见指出,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意见出台四年多,可以说这些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也时刻提醒着广大教师要注重修身自省、加强师德修养。在去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是对全体教师和学校一段时期内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加强学习、付诸行动。
(二)卓越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教学。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职业取向,重视教学是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否重视教学反映了一个教师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具体包括深刻理解与把握专业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认知能力,恰当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时有效反馈教学信息、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调控能力,准确评价学生学业和教师自身教学的教学评价能力,以及恰当运用语言、体态、各种资料、在线教学媒介等的其他综合能力。
(三)过硬的学术水平。高校的最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学与科研,作为现代大学的两大最基本职能,二者的关系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大学教师的职业活动之中,一个教师的水平应该体现在既能搞科研,又能搞教学。钱伟长院士曾经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所以,教师在具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学术水平,这样才能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四)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广大青年教师面临教学、科研、社会工作、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诸多工作和生活压力,被大家称作“工蜂”和“青椒”,最近“青椒”变成了“青焦”,焦虑的焦。这里面隐含了职业发展迷茫、工作生活混沌、个人压力大等青年教师现实的生存状态。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要尽最大努力从激励政策、保障条件、分配制度等方面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支持,要保护和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教书育人的激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感情。其次,就教师个人层面来讲,要追求健康高雅的个人志趣,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有向上的事业、有和美的家庭、有健康的身体、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是物质跟精神和谐完美的统一,享受跟约束恰到好处的结合。
二、夯实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
要以学校学生发展需求为引领,结合个人实际,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各个时期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要以自主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协调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专业发展持续教师整个职业生涯。
(二)要以研修交流评价反思为途径,通过参与学校各类培训研修活动,促进教学研讨与交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研究量化为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硬起来,通过评价认定来帮助教师诊断教学问题,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提高。
(三)要以人才政策体制改革为保障,逐步实施“高端人才培育工程”“优秀团队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等人才政策措施,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并最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三、潜心践行教书育人职业理想
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终其一生的职业理想和追求。潜心践行教书育人职业理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要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职业认同”是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有这样两种职业状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目前,很多老师处于第一种状态中,教师职业被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忙碌只是源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第二种是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类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们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二种教师,要把职业看成是事业,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才能积极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才能由从业到敬业再到乐业,达到自身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成为真正的专业化的教育者,并将这种专业的精神用于人才培养,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其一,作为教师要尊重、了解和热爱学生,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要不囿于传统习惯和模式,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善于超越,强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相关部门也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确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与工作方式,通过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科学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人性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以上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三)要参与教学研究改革。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是某个人和某几个人的事,是所有教师的事,每一位教师有必要,且一定要参与教学研究改革。一方面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纳入教学学术的范畴,用科学的方法审视、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想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角色、教育行为、教育技能,从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转变,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研究能力,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式或途径有很多,比如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各类教学研究课题,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的制订等。
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高校要强化各方面建設,为学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俊生.浅谈高校师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01).
[2]李丰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与职业,2001(01).
[3]苏锡武.关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十三五规划“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H16199)。
(作者简介:王俊,女,吉林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教师发展)(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