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孩子浩浩的心事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浩的烦恼
  
  周末,6岁的浩浩被保姆从幼儿园接回家,见到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回家,非常高兴。父子俩热络地玩起了游戏,当妈妈进门的时候,他似乎捕捉到一丝尴尬的气氛。晚饭时,浩浩显得异常兴奋,一个人又是讲故事,又是唱儿歌,仿佛在演一出独角戏,身边坐着的是两个心不在焉的大人。晚饭后,爸爸妈妈各忙各的,浩浩乖巧地在房间里画画。到睡觉时间了,浩浩懂事地洗漱完准备跟妈妈回房上床,忽然他一把拉住爸爸的手,坚决地要求三人睡一张床。爸爸妈妈犹豫地对视了一会儿,最后同意了。熄灯后,睡在爸爸妈妈中间的浩浩,左手拉着妈妈的手,右手拉着爸爸的手,并将父母的手交叠在一起……年幼的浩浩并不知道,早在他4岁的时候,父母就因两地分居,情感疏远而办理了离婚手续。只是双方商定,等孩子长大些再告知真相。
  虽然大人们对真相三缄其口,但敏感的浩浩依然感觉出其中的端倪。一次,他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我在电视里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说,哪怕大人离婚,也要养他们的宝宝。”
  浩浩上小学后,家中这样的气氛依然维持着。直到一天傍晚,浩浩回家后见爸爸妈妈两人正在卧室谈话,懂事的他转身回自己房间做作业,哪料妈妈却把他叫了进来。当妈妈告知,其实三年前,爸爸妈妈就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时,浩浩的眼圈瞬时红了,一直担心怀疑的事情终于成为事实,而且爸爸将要重新建立家庭,浩浩顿时懵了,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局面……望着浩浩痛苦的小脸,爸爸妈妈开始互相埋怨对方说错话……两个星期后,浩浩的班主任来电话,告诉妈妈,最近浩浩上课很不专心,而且成绩直线下降。妈妈听了以后非常担心,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单亲孩子的“心事”
  
  所谓单亲家庭,并不是单指离异家庭。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父母离婚、父母因工作长期分居两地、父母一方去世等等。上述案例中的浩浩起初是承受着爸爸妈妈两地分居的烦恼,之后又不得不接受爸爸妈妈离婚和爸爸再婚的现状。针对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孩子大多怀有如下的“心事”:
  1、“你们不要我了!”
  故事中的浩浩虽然不知道真相,但内心的恐惧却呼之欲出,并多次通过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来。有时候爸爸妈妈不忍心那么快让年幼的孩子承受真相,但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觉察不到。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台灵敏的小雷达,时刻捕捉着父母的心思,尤其是家庭气氛不太正常的时候。在浩浩说出那句“哪怕大人离婚,也要养他们的宝宝”之前,他无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了。父母的失和最易勾起孩子这样的疑问,作为父母爱的结晶,他们很难接受父母已经不再相爱。当家庭破碎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也随之破碎了。
  2、“我怎么做爸爸(妈妈)才会回来?”
  通常因夫妻不和而导致的单亲家庭,孩子会有一个秘密的心愿———即让破碎的家庭完好如初。浩浩看起来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他努力地为父母的和好创造机会。有些孩子会和浩浩一样,通过不同的途径吸引父母的眼球。比如在学校中努力表现,希望由此看到父母和好的画面等。但他们不能明白,孩子的努力有时并不能弥合成人间的关系问题,父母对婚姻的感觉及处理,通常不由子女的态度而改变。如果一个孩子始终抱有这样的幻想,当他面对真相时,将会感觉太过痛苦而无法接受。他们将父母无法在一起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自己的行为,任自责淹没幼小的心灵。有时,为了拯救家庭,他们不惜让自己“生病”,用自己的“病”作为家庭的粘合剂,付出成长的代价。
  3、“我恨你!”
  当任何努力都不见成效的时候,孩子便会由爱生恨。一方面,当孩子思念爸爸(妈妈)却又不能常常见到的时候,他们会相当愤怒,并把一切痛苦归咎于离去的爸爸(妈妈);另一方面,周围亲戚朋友的不慎言行也误导了孩子的认知,如“你妈妈不是个好女人”、“你爸爸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等等。浩浩虽然没有明确表达过对父亲的“恨意”,但他上课时心不在焉的行为却仿佛是对父亲的“报复”。
  
  如何将伤害降到最小
  
  ★不宜隐瞒太久
  浩浩的父母虽然出于良好的动机,但刻意地隐瞒,反而触发孩子更多槽糕的想象。原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很具有想象力,当他们无法正面获得信息时,猜测和想象成了找寻答案惟一的手段。于是孩子内心的恐惧成倍地增长,每天都需要花精力去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实,5岁之前,和蔼自然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婚的事,或者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都是可行的,并不会给孩子形成太大的心理伤害,而且孩子对父母再婚的接纳程度也会较好;但5岁之后,孩子的内心已有清晰父亲的形象,这个阶段正需要父亲的力量给予支持,突然面对真相,有时反而伤害更大。
  
  ★给出具体承诺
  在向孩子道出真相的同时,应辅以具体的爱的承诺,以保全孩子的基本安全感。由于孩子最大的恐惧就是怕被抛弃,因此父母需要保证对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不作改动。拿案例中的浩浩来说:比如他和妈妈可以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比如固定时段爸爸会来看望浩浩,并和他有单独相处的时间;比如依然每周周末去爷爷奶奶家;比如每天和爸爸通个电话等等。当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时候,尽量具体地告知他如何与爸爸接触,对孩子来说不会感到那么绝望。有时,孩子自己也会提出一些要求,父母可以权衡,如果太为难,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替代的办法,切忌一口回绝。
  ★父母不彼此抱怨
  对孩子来说,二分之一来自爸爸,二分之一来自妈妈,他始终会牵挂自己的父母,无论父母之间有无婚姻。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主张:“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这话的意思是说,夫妻虽已离婚,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父母仍应该关心子女,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如果父母不断在孩子耳边抱怨对方,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因为那意味着他想要和父母双方联结的愿望被压抑:和妈妈走得近,怕爸爸知道不开心;和爸爸走得近,也怕妈妈会生气。左右为难的结果是,孩子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
  (作者系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特聘咨询专家)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幽默感十足的宝贝很可爱    妈妈给4岁的桃子讲故事,当讲到“……小熊在洗它的臭脚丫子……”时,桃子突然咯咯笑了起来,对妈妈说:“臭脚丫子,哈哈!”此时,妈妈觉得桃子很可爱。这就是宝宝幽默感的表现。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宝宝幽默的特质,实际上就相当于给了宝宝健康快乐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需靠后天培养
期刊
俗话说“淘姑娘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为什么姑娘、小子要“淘”呢?这种“淘”正常吗?能不能不“淘”呢?这里的“淘”是淘气吗?    案例回放  3岁的甜甜变了,以前乖巧听话的她,变得叛逆、倔强。一个周末,她坐在自己粉色的小被子上搭积木。妈妈把她的小褥套、小枕套都拆下来准备清洗,看到小被子被甜甜坐着,于是把她抱到一边,准备把被罩拆下来。岂料甜甜双手死死地拽着被罩不放,妈妈连忙说:“乖宝宝,被子脏了,
期刊
晚饭过后,我和儿子相约一起去散步。在我弯身穿鞋的当儿,儿子争分夺秒地抢看电视。电视里演的是一出外公外婆追着看的电视连续剧,刚好在放男主人公亲吻女主人公的“少儿不宜”镜头,看着儿子瞪圆眼睛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一时踌躇着,不知该作什么反应才好。关电视?换频道?呵斥他不准看?似乎都不妥,只好踩着穿了一半的鞋,催他别看了,赶快出门。儿子磨蹭着假装喝水,硬是看完了那个镜头,再惊爆了一句:“非礼!”  没想
期刊
我担任大3班的班主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家长QQ群。在群里,我们真心真诚地交流,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让我和家长们彼此都回味无穷。  不吃汤泡饭,做个懂事的小孩    一到午餐时间,刚把饭菜放到桌子上,大部分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菜汤倒到饭碗里吃汤泡饭。我数了一下,班里近一半的孩子有这样的习惯。  我问婷婷:“你怎么想到要这样做的?”  婷婷告诉我:“奶奶和妈妈都说这样吃得快。”  我
期刊
怎么没说“不用谢”  小姨给儿子买了一辆玩具汽车,儿子很开心,爱不释手。吃完饭后,小姨要回家了,儿子对小姨说:“小姨再见,谢谢你给我买的汽车。”  小姨听了,开心地笑了。  等小姨走后,儿子对我说:“妈妈,小姨怎么没有跟我说‘不用谢’啊?”    不和你做好朋友了  儿子最近喜欢上了做早操。一吃完早饭,就抱着他的小枕头到客厅来,按一下枕头,说:“下面开始做操了,小朋友们跟我做。”  没人理他,儿子
期刊
在幼儿园的植物园地里,生长着一棵棵向日葵。金黄的衣裙,饱满的果实,沉甸甸的垂挂着,无不预示着丰收的到来。看着一粒粒饱满的瓜子,最高兴的不是洒下辛勤汗水的孩子们,而是一群悄悄生活在向日葵底下的灰田鼠了。  这些灰田鼠的日子真是逍遥,白天躲在窝里睡大觉,晚上醒了时,幼儿园静悄悄,世界便是他们的了。于是,有的荡秋千,有的滑滑梯……玩得不亦乐乎。吃的更不用愁了,植物园地里,小朋友们种植的向日葵、玉米、花生
期刊
“别让妈妈听见”  某日午饭时,4岁的儿子不停地对饭菜作出评论,并不时地提出种种“高难度”的要求———  “我要喝水!(明明有汤)”  “我要喝稀饭!(现在中午,哪里来稀饭?)”  “姐姐偷看我的!(姐姐只是无意间瞄了他一眼)”  “我要坐在里面!(他已经来回换了两三个位置了)”  “奶奶抱着我喂!(根据他现在的身高和体重,抱着喂饭简直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杂技)”  我简直要疯掉了,猛喝一声:“吃饭时
期刊
小狗和我打招呼    儿子怕狗。一日,儿子刚下楼就碰到一位女士牵着一只小狗在遛达,那小狗对着儿子“汪汪汪”地直叫唤,儿子心里害怕但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等小狗走远后,他自我解嘲地说:“小狗在向我打招呼呢!”    小脚脚去串门了    早上起床给儿子穿裤子,两只脚居然钻到一只裤管里去了,我捏着另一只空空的裤管说:“还有只脚呢?”  儿子说:“那只脚脚到另一只脚脚家玩去了!”  “哦,小脚脚也会串门了
期刊
都是他(她)不好!  镜头一:游戏时,东东跑来告诉我:“老师,小钰哭了,是伟伟打的。”我赶忙走过去,只见小钰趴在桌上大声地哭着,而伟伟看见我过来就马上说:“小钰也打我的,是她先打我的。”  镜头二:晨间锻炼时,玲玲拿着大口袋在学袋鼠跳,玩得不亦乐乎,可筠筠却从玲玲身后用力一推,想去抢玲玲的大口袋。玲玲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责备筠筠:“你为什么要推玲玲?”筠筠却满不在乎地说:“是晨晨叫我推他的,他要
期刊
嘟嘟满5周岁了。看着他每天的变化,每天的成长,我们感到很欣慰。  最近我们刚搬进新家,而嘟嘟也拥有了自己的单独房间。为了摆脱嘟嘟这小小第三者的“骚扰”,更为了帮助他尽早树立成为小小男子汉的伟大目标———我们决定让他单独睡觉。  我们为嘟嘟的小天地动了不少脑筋,从床上用品到窗帘,从门饰到墙贴都是尊照他的要求,选择他心目中的英雄。同时我们在不断地进行“吹捧”教育:  “你是勇敢的奥特曼,哪还能跟爸爸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