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及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龋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社区门诊和窝沟封闭的165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口腔卫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结果:165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合格率为46.10%,患龋率为52.12%,龋均为3.12只。具有良好口腔卫生知识和习惯的学生患龋率低,家长的文化程度与日常督促与患龋率有关。结论: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大对家长口腔健康教育的力度,是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口腔保健 患龋率 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38-03
龋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重点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1]。我国2005年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100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有龋齿。其发生与各种行为学变量之间产生着特定的联系。龋齿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和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都会对龋齿的发生产生影响。为探讨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对小学生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2-5月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保健门诊的7~8岁学生87名及长征中心小学二年级进行窝沟封闭的学生78名,以及学生家长165名。学生家长平均年龄(35.1±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0人,高中和中专66人,初中及以下39人。
1.2 方法
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龋齿诊断标准》(4版)进行调查。为避免不同人员检查造成的偏倚,参与本次检查和调研的3名人员均为口腔专业人员,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规范标准。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长征镇小学生口腔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①你每天刷几次牙?②你饭后是否漱口?③你每次刷牙时间为多久?④你们家是否做到一人一刷一杯?⑤牙刷多少时间更换1次?⑥是否每半年去医院检查一次牙齿?⑦蛀牙多与吃甜食糖果有关吗?⑧你是否知道窝沟封闭?⑨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防治龋齿是否很重要?⑩家长是否经常督促孩子注意口腔卫生?答对7题以上为“合格”。合格人数/总人数×100%为知晓率。
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家长和学生分别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1.2.2 口腔检查
被调查儿童均进行常规口腔检查。按照《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1.3 评价标准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计算患龋率及龋均。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龋均=龋失补牙齿之和/受检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及患龋情况
165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合格率为46.10%。患龋率为52.12%,龋均3.12,说明长征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比较缺乏,口腔保健需要加强(表1)。
2.2 家长文化程度及督促次数与患龋率的关系
家长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和每天督促孩子刷牙的,学生患龋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
每天2次饭后漱口和每天早晚2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3 讨论
长征镇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虽然家长对儿童的健康关注日益增加,但依然存在轻视龋病防治的现象[2]。龋齿的发生除了与牙齿的质量、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与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证明,刷牙特别是睡前刷牙,可显著降低患龋的危险性。调查发现,本社区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及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占很大比例,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比只刷一次牙及不刷牙学生的患龋率明显降低。而家长督促不到位、刷牙方法不正确及刷牙持续时间不足,导致患龋率仍然很高(60.00%)。
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3]。家长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就越广,主动关注孩子口腔卫生的意识就越强,并能定期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4]。张蓉等[5]对广州城乡729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显示:受教育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儿童早期口腔保健的积极性也越高。家长是学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影响着对学生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因此发挥家长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护过程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社区讲堂、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栏等扩大儿童口腔保健的宣传覆盖面。同时,街道政府也可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强化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做到医校联合,家校联网,主动承担起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的重任,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举之, 樊明文. 口腔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23-135.
[2] 季成叶. 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2): 114-117.
[3] 林焕彩, 卢展民, 杨军英. 口腔流行病学[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08-115.
[1] 章晓星, 符彩庆. 上海杨浦区幼儿龋病易患因素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12): 133-134.
[2] 张蓉, 林焕彩, 陈建洪, 等. 家庭因素对乳牙患龋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1(6): 564-566.
[3] 黄薇, 台保军, 杜民权, 等.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3): 226-227.
[4] Chu CH, Fung DSH, Lo EC, et al. Dental caries statu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Hong Kong[J]. Br Dent J, 1999, 187(11): 616-620.
(收稿日期:2013-07-11)
关键词 口腔保健 患龋率 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38-03
龋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重点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1]。我国2005年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100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有龋齿。其发生与各种行为学变量之间产生着特定的联系。龋齿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和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都会对龋齿的发生产生影响。为探讨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对小学生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2-5月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保健门诊的7~8岁学生87名及长征中心小学二年级进行窝沟封闭的学生78名,以及学生家长165名。学生家长平均年龄(35.1±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0人,高中和中专66人,初中及以下39人。
1.2 方法
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龋齿诊断标准》(4版)进行调查。为避免不同人员检查造成的偏倚,参与本次检查和调研的3名人员均为口腔专业人员,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规范标准。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长征镇小学生口腔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①你每天刷几次牙?②你饭后是否漱口?③你每次刷牙时间为多久?④你们家是否做到一人一刷一杯?⑤牙刷多少时间更换1次?⑥是否每半年去医院检查一次牙齿?⑦蛀牙多与吃甜食糖果有关吗?⑧你是否知道窝沟封闭?⑨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防治龋齿是否很重要?⑩家长是否经常督促孩子注意口腔卫生?答对7题以上为“合格”。合格人数/总人数×100%为知晓率。
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家长和学生分别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1.2.2 口腔检查
被调查儿童均进行常规口腔检查。按照《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1.3 评价标准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计算患龋率及龋均。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龋均=龋失补牙齿之和/受检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及患龋情况
165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合格率为46.10%。患龋率为52.12%,龋均3.12,说明长征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比较缺乏,口腔保健需要加强(表1)。
2.2 家长文化程度及督促次数与患龋率的关系
家长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和每天督促孩子刷牙的,学生患龋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
每天2次饭后漱口和每天早晚2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3 讨论
长征镇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虽然家长对儿童的健康关注日益增加,但依然存在轻视龋病防治的现象[2]。龋齿的发生除了与牙齿的质量、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与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证明,刷牙特别是睡前刷牙,可显著降低患龋的危险性。调查发现,本社区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及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占很大比例,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比只刷一次牙及不刷牙学生的患龋率明显降低。而家长督促不到位、刷牙方法不正确及刷牙持续时间不足,导致患龋率仍然很高(60.00%)。
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3]。家长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就越广,主动关注孩子口腔卫生的意识就越强,并能定期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4]。张蓉等[5]对广州城乡729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显示:受教育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儿童早期口腔保健的积极性也越高。家长是学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影响着对学生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因此发挥家长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护过程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社区讲堂、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栏等扩大儿童口腔保健的宣传覆盖面。同时,街道政府也可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强化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做到医校联合,家校联网,主动承担起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的重任,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举之, 樊明文. 口腔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23-135.
[2] 季成叶. 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2): 114-117.
[3] 林焕彩, 卢展民, 杨军英. 口腔流行病学[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08-115.
[1] 章晓星, 符彩庆. 上海杨浦区幼儿龋病易患因素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12): 133-134.
[2] 张蓉, 林焕彩, 陈建洪, 等. 家庭因素对乳牙患龋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1(6): 564-566.
[3] 黄薇, 台保军, 杜民权, 等.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3): 226-227.
[4] Chu CH, Fung DSH, Lo EC, et al. Dental caries statu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Hong Kong[J]. Br Dent J, 1999, 187(11): 616-620.
(收稿日期: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