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界人士对教育方面也越发关注。解读教材是教师领悟正式课程、设计和实施操作课程、优化学生经验课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需求,调动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并充分重视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将教材作为重要资源,深入研究如何挖掘和赋予教材内涵,促进学生发展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解读教材;视角;课程转化
目前对体育教材的定义分为两种,分别是广义与狭义。其中,广义的体育教材主要涉及到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各种教学材料,狭义的体育教材是指体育教科书。本文对这两种定义的教材都简单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以下定义:反映体育学科的知识和逻辑结构,能够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供系统指导的一种学习、教学媒介。
1体育教材特征
1.1知识性与技能性
体育教材的内容由两个体系构成,一是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二是体育运动技能体系。因此,体育教材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知识性体现为体育教材应包括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能够为学生了解体育,科学健身和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指导;技能性体现为:体育教材应讲述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评价方法和竞赛活动方法等,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供指导。此外,知识与技能两者相互融合,并非完全孤立。
1.2阶段性与连续性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各具特点,不同阶段的体育教材必须充分反映该年龄段学生的特征,选用适宜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材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同时,体育课程贯穿大、中、小学,虽然不同阶段体育教材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不同阶段的教材内容应该紧密衔接,体现出教材内容的连续性,从而形成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递进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建立终身体育的培养体系。
1.3健身性与综合性
由于我国的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所以体育教材亦秉承“健康第一”的思想,传授健康、健身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体育教材应具有健身性的特征,并且以健身性为首要特征。此外,体育课程具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体育教材也应遵循并呈现五个领域目标的内容,提供素质教育的素材。因此,体育教材又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1.4统一性与灵活性
由于体育教材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以体育教材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具有统一性,如统一的指导思想、编写目标等。虽然体育教材具有统一性,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区域差异性巨大。因此,体育教材要因地制宜、具备灵活性,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色。
2解读教材的重要性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材改革的幅度很大。如泉州市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太多,学生能否接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教师对新教材到底怎么用、怎么教还不够理解。在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他们脑子里还是旧的观念、旧的思想,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差。
3多角度解读教材的措施
3.1结合课标解读教材
教师认真对照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是展开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的认识应该有一个演绎过程。即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核心概念,然后将核心概念分解为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再把基本知识点以基本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寻找能够支撑核心概念构建的体育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其次,所呈现出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即先通过学生容易获得直接经验的典型事实引入,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核心概念。
3.2结合需求解读教材
如何通过教材资源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使教材有效服务于学习。这仍然是当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解读教材不仅要关注教材的知识结构,也要关注学生的体验、表达及对知识的运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现有经验中有哪些因素可以被利用,怎样使教材变成学生经验的一部分。
3.3融合学识解读教材
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指出,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学科教学知识,包括掌握学科中最核心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掌握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具备帮助学生学会的教学策略。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和丰富学科知识,更应该提升学科教学知识。
4解读教材促进体育课程转化对策
4.1明确课程性质及研究对象
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课程作用各不相同,学校体育学是探讨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的课程,研究学校体育的理论性问题。专业体育教师,在掌握学校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联系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课程,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就是连接体育理论、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探讨体育教材的学理,根据学理研究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运用系统论和方法论探讨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4.2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方面通过加强校内的教学技能模擬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通过听课说课和课堂教学实习,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传统的体育教材教法教学以课堂、书本、竞技技术、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在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教学中重视体育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必然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将静态的课程设计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关系到教师能否将课教得本质透彻,精确扼要,深入浅出,切实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深入探讨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解读教材教法的课程性质和研究对象,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颖波.论“体育”不是“身体教育”.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 (6) :491-493.
[2]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探索[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3.1
关键词:解读教材;视角;课程转化
目前对体育教材的定义分为两种,分别是广义与狭义。其中,广义的体育教材主要涉及到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各种教学材料,狭义的体育教材是指体育教科书。本文对这两种定义的教材都简单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以下定义:反映体育学科的知识和逻辑结构,能够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供系统指导的一种学习、教学媒介。
1体育教材特征
1.1知识性与技能性
体育教材的内容由两个体系构成,一是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二是体育运动技能体系。因此,体育教材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知识性体现为体育教材应包括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能够为学生了解体育,科学健身和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指导;技能性体现为:体育教材应讲述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评价方法和竞赛活动方法等,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供指导。此外,知识与技能两者相互融合,并非完全孤立。
1.2阶段性与连续性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各具特点,不同阶段的体育教材必须充分反映该年龄段学生的特征,选用适宜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材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同时,体育课程贯穿大、中、小学,虽然不同阶段体育教材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不同阶段的教材内容应该紧密衔接,体现出教材内容的连续性,从而形成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递进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建立终身体育的培养体系。
1.3健身性与综合性
由于我国的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所以体育教材亦秉承“健康第一”的思想,传授健康、健身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体育教材应具有健身性的特征,并且以健身性为首要特征。此外,体育课程具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体育教材也应遵循并呈现五个领域目标的内容,提供素质教育的素材。因此,体育教材又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1.4统一性与灵活性
由于体育教材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以体育教材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具有统一性,如统一的指导思想、编写目标等。虽然体育教材具有统一性,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区域差异性巨大。因此,体育教材要因地制宜、具备灵活性,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色。
2解读教材的重要性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材改革的幅度很大。如泉州市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太多,学生能否接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教师对新教材到底怎么用、怎么教还不够理解。在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他们脑子里还是旧的观念、旧的思想,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差。
3多角度解读教材的措施
3.1结合课标解读教材
教师认真对照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是展开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的认识应该有一个演绎过程。即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核心概念,然后将核心概念分解为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再把基本知识点以基本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寻找能够支撑核心概念构建的体育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其次,所呈现出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即先通过学生容易获得直接经验的典型事实引入,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核心概念。
3.2结合需求解读教材
如何通过教材资源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使教材有效服务于学习。这仍然是当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解读教材不仅要关注教材的知识结构,也要关注学生的体验、表达及对知识的运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现有经验中有哪些因素可以被利用,怎样使教材变成学生经验的一部分。
3.3融合学识解读教材
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指出,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学科教学知识,包括掌握学科中最核心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掌握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具备帮助学生学会的教学策略。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和丰富学科知识,更应该提升学科教学知识。
4解读教材促进体育课程转化对策
4.1明确课程性质及研究对象
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课程作用各不相同,学校体育学是探讨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的课程,研究学校体育的理论性问题。专业体育教师,在掌握学校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联系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课程,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就是连接体育理论、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探讨体育教材的学理,根据学理研究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运用系统论和方法论探讨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4.2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方面通过加强校内的教学技能模擬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通过听课说课和课堂教学实习,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传统的体育教材教法教学以课堂、书本、竞技技术、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在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教学中重视体育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必然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将静态的课程设计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关系到教师能否将课教得本质透彻,精确扼要,深入浅出,切实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深入探讨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解读教材教法的课程性质和研究对象,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颖波.论“体育”不是“身体教育”.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 (6) :491-493.
[2]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探索[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