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再分类及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d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存在性质上的混淆,故需对该组疾病进行合理的再分类.方法通过对6个月龄以内进行正规激素治疗的16例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了为期逾8年的临床随访,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血管形成标志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组织学特征等.结果可以根据最后是否消退分为两组,两组间无论在预后、上述标志物表达、体征、生长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取消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这一诊断,重新划分为皮下毛细血管瘤与海绵状静脉畸形两类,将有利于正确的诊疗方案选择.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在Talmy提出的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中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整合语料库和实验证据,对汉语隐喻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