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日本移民及其移民史的研究综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回顾和总结了在美日本移民及其历史的研究状况,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学术界对移民问题的研究从兴起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跨学科、多元视角的引入,国外学术界对此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学术界仍然停留将亚洲移民作为整体观察的阶段,对日本移民的专门论著寥寥,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 在美日本移民 移民史 研究综述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国际国内学术界对美国移民史的研究在美国历史的研究中一向占据相当重要甚至关键的地位。然而,在所有移民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对于亚洲移民,特别是日本移民的研究相对不是很受重视,缺乏相应的学术史回顾。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日本移民及其移民史的研究状况作梳理,以期对该领域有所助益。
  国际学术界,主要是美国学者,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陆续展开了对在美日本移民的研究,在当时就已有相关著作问世,几乎与日本移民进入美国的时间保持同步。大体而言,美国学者对于日本移民研究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移民问题在该阶段主要是作为一个现实问题对待,政界、媒体界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尤为突出,一些种族主义分子和部分政客出于各种动机发表了带有极具煽动性和蛊惑性的言论。这其中,弗雷德里克·斯泰纳所著的《日本人入侵》一书有比较大的影响力,该书从种族和经济两个维度阐述了日本移民已经对本土美国人构成威胁和竞争的观点,并提出不应当赋予日本人归化入籍的权利,甚至要求立法来阻止日本移民的大量涌入[1]。自然而然,一些已经在美国定居的日本人不得不通过撰写文章或出版著作为自己辩护。川上清志(音)的著作《真正的日本人问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该书站在日本移民的角度立论,直言排斥日本移民的言论严重夸大了其数量,为建构了完全负面的形象,针对移民问题,该书提出采用双重国籍的方案加以解决[2]。由于当时正值美国排日运动的兴起和高涨时期,日本人问题作为当时社会热点自然得到各方的重点关注,以此为主题的论文、专著不在少数。然而实事求是地讲,深受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例如种族优越论)及就事论事的局限,上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难将之归纳到标准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的范畴。当然,这一时期也不乏质量上乘的作品,一桥大和(音)的《日本人在美国:对驱赶日本移民及其子女的一项研究》当属一例,该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运用地区和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对前往夏威夷群岛和美国本土的日本移民的身份、职业等特征展开分析,带有鲜明的社会学分析特点[3]。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太平洋的爆发,美国将大批日本移民关进拘留营,但与此相关的研究则没有同步跟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整个历史学界修正主义思潮逐渐汇聚成为主流,投射在移民研究,就是学者们开始反思与批判美国的亚洲移民政策。他们尤其关注包括亚裔美国人曲折的移民历程与所遭受的不公待遇,针对日本移民的排日运动自然是这一重构历史图景的重要一笔。任教于辛辛那提大学的罗杰·丹尼尔斯教授对这一领域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其1962年出版的成名作《关于偏见的政治学:加利福尼亚的反日运动与排日抗争》率先将官方出版物作为基础史料(包括《美国对外关系文件》、劳工部和统计局资料、国会报告和听证记录等),史料来源的丰富性和研究思路的转变使得对排日运动论述趋于更加翔实和客观。该书的结论指出,国内政治气候和种族主义这一因素是产生排日运动的主要原因[4]。此外,一些日裔学者开始在学界发出声音,如唐纳德·羽田昭夫(音)的作品《不受欢迎的人:早期移民与旧金山的反日运动1892-1893》,就通过研究视线的上移挖掘这一运动形成之前的潜在原因[5]。简单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理论的更新再加上相关史料的发掘,推动了以在美日本移民为主题的研究领域的形成。当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研究视角显得比较单一,对在排日运动中移民们的生活状况、思想变化和心理状态较少关注,缺少了这方面的描述,就很难揭示移民们在民族认同上复杂矛盾心态的心理和文化根源。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可以称之为该研究领域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高水平专题研究著作的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专司亚洲移民、日本移民研究的学者及其所构成的学术共同体。这标志着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研究者无论是史料来源的丰富程度还是研究视野的范围均有质的提升,方法上不限于单纯的历史学、政治学方法,而是采用跨学科、多角度展开研究。除了上文中提及的罗杰·丹尼尔斯依然颇有建树外,越来越多的日裔学者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和文化优势在研究上崭露头角。这其中首推市冈裕次。他的代表作《一世:全球第一代日本移民,1885-1924》以初代日本移民为研究对象,在英文文献的基础上,还系统地运用了来自日本外务省和各地方政府的原始档案、出版文献和统计数据,完整地还原了移民们从家乡到异乡迁移、定居的历程和场景,相比此前研究只是侧重于移民接纳国文献来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该书将移民输出国资料纳入其中,从而弥补了这一不足,很快奠定了市冈教授在该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6]。另一名在移民史研究上颇有造诣的学者是罗纳德·高树(音),他的《来自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一部亚裔美国人史》一书将所有亚洲裔美国人(当然,日本和中国移民占据了最多的篇幅)作为整体来叙述自十九世纪中期直至二十世纪末亚洲移民史,按照书中的归纳几个亚洲移民史分为“奢侈”、“异族”、“必要性”、“多元化”四个阶段;下重笔对他们在美国定居的生活状况加以描写[7]。此书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各方的好评,高树本人也因此受邀接受各路媒体的访问或报道。与此同时,日本本国的学者逐渐加入到对该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排日运动史——在美国的日本移民》[8]、《加州的排日运动与日美关系——围绕移民问题的日美摩擦,1906-1921年》[9]等。
  进入21世纪,对于日本移民的研究朝着新的方向在发展。一方面,日裔移民及其后代的私人著述,例如自传、日记、访谈、回忆录等相关资料经过编辑、整理后或公开或出版。此外,加州大学还启动了在美日裔或美籍日本人的口述史项目,史料来源进一步丰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成熟,一大批关于日裔移民的专题网站建立起来,更为多样化的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形式的珍稀资料见诸于世。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启动了“公开馆藏项目”(Harvard’s Open Collections Program,OCP)。首批开放的四个专题数据库中就有一个名为“来到美国的移民:1789-1930”的子库,可供全球各地的使用者同步公开免费检索、浏览和下载。以上提到这些项目和资源,使得原有课题研究资料来源的封闭性这一障碍几乎不再存在。文献资料的多元化,再加上全球史视域的引入,相信该领域仍将保持比较光明的学术前景。   相形之下,国内学术界对于在美日本移民的研究就显得比较滞后,还只从属于美国移民史研究的大类中。截至目前,可以确认的是,没有以在美日本移民为主题的公开学术出版物。仅有几部涉及美国社会文化或族群关系的著作对日本移民问题作了十分简单扼要的介绍。人民出版社等邓蜀生先生常年关注并从事美国史的研究,他撰写的《美国与移民——历史·现实·未来》乃是国内对于移民群体进行专题研究开先河之作。该书对美国社会中各个族裔群体的移民历程与生活状态专门区分地加以描述,有关日本移民这一部分也占据了近一章的篇幅[10]。后来,邓先生又对书稿内容作了补充、修订,书名相应地更改为《世代悲欢“美国梦”》,可以视为国内学界开启对美国移民史研究的入门之作[11]。随后,东北师范大学梁茂信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了《美国移民政策研究》[12],采用历史学实证研究的方法系统地对美国的移民政策及其演变进行宏观梳理,很具参考价值;李晓岗同样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出版了《美国的难民政策与冷战外交》[13],将移民政策与外交结合起来,在视角上还算新颖,只不过上述研究仍然侧重在移民政策与法律法规方面,对移民本身的状态没有给予关注。戴超武于1999年出版的《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1849—1996)》一书是国内第一部单独研究亚洲移民的著作,尽管从书名看移民政策仍是主题,但实际上书中对日本移民的移民历程和排日运动的兴起过程均有比较深入细致的描写;就观点而言,该书追随美国学者的主流观点——将排日运动的主因归咎于美国国内的种族主义思潮[1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钱皓博士的《美国西裔移民研究》虽然是以拉丁美洲裔为对象的研究著作,但在研究视角上已经跳脱出原先宏观的移民政策研究的窠臼,转而采用文化模式的视角,显示出与国际学术界同步和接轨的迹象[15]。单就日本移民为主题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薄弱,仅有东北师范大学朱雷的硕士论文《第二代日裔美国人及同化问题探析》[16]和苏州科技学院张建伟的硕士论文《近代在美日本移民与美国排日运动》,虽然表示国内学界已经开始关注在美日本移民这一群体,但显然在立论上还十分稚嫩。可以说,对于日裔美国人的研究仍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亟待专家、学者开展广泛、深入的系统研究。
  综上所述,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学术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学科发展和积累,在日本移民及其移民史的研究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史料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随着口述史等私家资料也纳入其中,再加上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国内学术界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如能借助网络资源共享这一特征奋起直追,相信有朝一日就能与国际学界平等在该领域展开学术对话与交流。
  参考文献:
  [1]Jesse Frederick Steiner.The Japanese Invasion[M].Chicago:A.C.McClurg,1917.
  [2]Kiyoshi Kari Kawakami.The Real Japanese Question[M].New York:Macmillan Co,1921.
  [3]Yamato Ichihashi.Japa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a critical study of the propels of the Japanese immigrants and their children[M].Stanford University,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32.
  [4]Roger Daniels.The politics of prejudice: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in California,and the struggle for Japanese exclus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2.
  [5]Donald Teruo Hata,Jr.“Undesirables” Early Immigrants and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in San Francisco 1892-1893 Prelude to Exclusion[M].New York:Arno Press,1978.
  [6]Yuji Ichioka.The Issei:the world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Japanese immigrants,1885-1924[M].New York:Free Press,1988.
  [7]Ronald Takaki.Strangers from a different shore:a history of Asian Americans[M].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8.
  [8]若槻泰雄.排日の歴史―アメリカにおける日本人移民[M].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1.
  [9]簑原俊洋.カリフォルニア州の排日運動と日米関係―移民問題をめぐる日米摩擦、1906~1921年[M].神戸:神戸大学研究双書刊行会,2006.
  [10]邓蜀生.美国与移民——历史·现实·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1]邓蜀生.世代悲欢“美国梦”——美国的移民历程及种族矛盾(1607~200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3]李晓岗.美国的难民政策与冷战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14]戴超武.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5]朱雷.第二代日裔美国人及同化问题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6]张建伟.近代在美日本移民与美国排日运动[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全军深化实战化训练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本院当前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设想,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教员队伍建设、技能培训条件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在士官学员中积极实施,并对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加以分析。  关键词: 技能培训实战化 教学模式 任职教育  在全军深化实战化训练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技能培训实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年轻教员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达到提高年轻教员任职教育能力和课堂授课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年轻教员 任职教育能力 提高措施  一、军校年轻教员任职教育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积累不够丰富。  目前,各专业年轻教员对所授课程内容是比较熟悉的,依据课程标准和大纲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存在年轻教员对
摘 要: 任职教育必须满足市场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教师是职业教育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直接责任者和主要执行者,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任职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本文对职业教育院校任职教师队伍的长效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适应市场对岗位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教师队伍 培养机制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是办学的主体,是推动院校建设发展的关键力量。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
摘 要: 本文致力于全面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素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和课下互动,从而实现写作目标。教师的“一线”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而“三点”是对学生的要求。通过“一线”有机地将“三点”串联,综合利用多模态教学方式等,最终实现英语写作课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三点 一线 英语写作 教学改革  1.引言  一般而言,英语专业学生ESL写作能力不高。纵观学生习作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愈演愈烈,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以就业为导向”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现代企业为了发展,为了在竞争中更具有有利地位,越来越注重企业“内涵”的培养,这就意味着企业更看重企业员工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中职生的就业增加了压力。中职语文课程作为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作用毋庸置疑,在整个中职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期刊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等,都是用来形容教师的,听起来非常幸福。但是近年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状况值得我们给予关注和研究。  实践证明,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问题有很多方面,但是只要从工作的实践和积累中不断获得职业幸福的各个途径,那么,就能真正感受到自身职业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现状  教师的职业幸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