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传统图案与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族艺术,是甘肃地域环境下少数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由于地域环境特点、生成工艺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制约着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传承,更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广泛应用。今天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包装”手段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信息进行文化资源库的建立。本文从技术与艺术方面同时着手,研究如何采用“数字包装”手段将数字媒体技术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等文化资源相互融合,这样一来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图案纹样设计 数字包装 信息数字化
引言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萨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 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地域环境下独有少数民族,有着甘肃地域文化的特点。近些年国内学者对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如《裕固族服饰文化》(作者:周尚娟)、《裕固族美术史略》(作者:安肃然)、《裕固族妇女服饰中的头面艺术》(作者:刘海燕)、《东乡族服饰变迁研究》(作者:陈其斌)、《保安族服饰研究》(作者:时佳)等文献都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物质文化做了大量基础研究。
同时,近些年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将传统的艺术与最新的技术相结合,如《蒙古族传统图案的数字化技术研究》(作者:吴珊丹),该论文对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建设图案数据库及图案辅助系统,从而推动了蒙古族传统图案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新疆民间艺术图案数字化技术》(作者:赵海英)作者以新疆民族民间织物图案的数字化设计为例,提出一套研究织物图案的计算辅助设计方案;又如文献《图案数字化交互应用研究》(作者: 黄媛)作者以敦煌经典装饰图案数字化交互设计为落脚点,针对敦煌经典装饰图案进行大的图案分类再从图案本身的构图、色彩、造型等类别进行横向解析,将分析总结好的资料运用在敦煌图案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穿越敦煌》图案数字化交互游戏中。
随着文化传承数字化进程的发展,改变着传统的资料传阅与共享方式。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图案与纹样都是手工绘制形成,未能与数字化工具结合。这些因素制约着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传承,更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广泛应用。这就使得建立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信息数据库和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工作显得格外迫切及重要。因此,引发我从技术与艺术方面同时着手,研究如何将数字媒体技术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等文化资源相互融合,这样一来,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
1 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数字化
1.1 研究内容及意义
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与相关文化物品信息数字化保护将就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研究。少数民族的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都具有不同民族的特色,反映了少数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情怀,是最能体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代表之一,将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数字化是民族文化传承新的出发点。
(1)目前对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都针对单一少数民族进行研究,缺少横向联系系统化的研究。因此,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中各民族图案、纹样及与之相关的各类文物进行采集、整合、汇总、分类,将传统的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建设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信息数据库,从而将甘肃独有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动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应用走向更加体系化、系统化的道路。
(2)在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中存在的大量的图案、纹样、服饰及器皿等文化物品。因此,对于平面类图案、纹样采用二维矢量数据处理方式进行数字化生成;对于三维类物品,如服装饰品、少数民族特色器皿乃至建筑局部结构采用三维扫描、三维仿真建模及虚拟现实交互等技术进行数字化生成。这样可以更好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物品进行数字化保护。
(3)建设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信息数据库系统。首先,系统采用基于图案及纹样构架的信息系统数据字典,克服了传统方式冗余度高的难题。 其次该系统的图案及纹样检索方式采用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及纹样检索技术,大大提高了检索的实时性与有效性,降低了数据的运算量。通过检索使得使用者快速方便地找到与图案及纹样相关的文物物品,并提取与之相关的图案、纹样、文物物品及相关文献资料等内容。
(4)研究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发扬,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研究结果进行传播并使每一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爱好者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基于Web虚拟交互方式建立的网络交互数字化保护平台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起到整合、保护、传播与传承的作用。
1.2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2.1 基本思路
本项目研究针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数字化的研究。
首先,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展开理论上的研究,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收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艺术图片及理论资料;其次,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如服饰、器皿等;将收集到的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生成,通过数字手段对资源整合形成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的数字信息库。最后,进行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方面的研究,熟练掌握相关数字化交互设计技术表达方式,采用将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与交互设计实践应用相结合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研究。 1.2.2 具体研究方法
(1)资源整合法。主要应用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的资源整合,包括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的整理、分类、修缮、汇总、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处理包括数字化采集与数字化生成等方式。
(2)数据分析法。本项目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题材的图案使用情况及在不同领域相关文物物品的应用情况,为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研究者及使用者提供精确、可靠的数字化数据资料。
(3)图像数字生成方法。使用Unity3d虚拟交互、三维扫描与三维图像仿真数据处理、CORELDAW与Illustrator二维矢量图像数据处理等方法对民族文物物品及图案、纹样进行数字化数据的生成,建立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信息数据库系统。
(4)数理模型方法。数据字典以图案、纹样为基本元素的数据项的形成及对应于图案、纹样的应用文物物品之间的映射;引入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浓缩关键技术,通过图案、纹样特征快速有效提取相关文物及文献资料信息。
(5)系统资源应用方法。基于Web虚拟交互的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平台建设,将所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文物物品及图案、纹样数字化数据资源应用其中,方便民族传统文化研究者、使用者及设计师等受众群体快捷,准确地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查找、阅读、观赏及应用。
1.3 研究策略与关键技术
(1)涉及少数民族居住地多,调研范围及数据采集量大。研究中所涉及甘肃独有少数民族多,其中包括裕固族、东乡族和保安族。同时,少数民族居住地相对分散,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数量较多,因此在走访调研及数据采集量方面都增加了难度。
(2)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数字化生成存在难度。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数字化就是对二维图案、纹样及三维文物物品进行数字图像生成的过程,在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中要求对二维和三维图像数据具有较高的“保真度”,即数字化后的物品与原始素材之间保持形态、纹理、大小等各类数据的一致性。因为不同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都具有不同民族的特征,所以要求最终生成的数字化图像特征必须与现实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3)信息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字典的构造。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因此本次研究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将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进行分类,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的特征进行提取分级,实现图案、纹样分类与计算机逻辑映射,依据对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的抽象和编码,设计相关数据库模型。
(4)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特征提取及检索技术。在本研究中所形成的系统平台,其检索的快捷也是检验本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系统检索方式采用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特征提取及检索技术,在实现的过程中对于静态和动态影像文献资料中所涉及传统图案、纹样的应用情况的分析归纳,对图案、纹样图像特征的提取方式,图案、纹样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频率分析等存在难度。
2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2.1 学术思想方面
提出了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信息数字化,为传承和发扬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提供了更多的数字化理论与参考。
2.2 学术观点方面
以总结归纳的方法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进行了横向性的解析,使得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更加体系化、系统化、特色化。为以甘肃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字化资料,为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者、设计师或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建立一个以数字网页为媒介,保护、传承与发扬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综合型数字化平台,对于以后图案数字化交互设计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探索性经验参考价值。
2.3 研究方法方面
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虚拟交互、三维仿真建模、二维矢量图像数据处理、数据库系统开发技术、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特征提取与检索技术和网页编程等技术相结合。增加观众的视觉感官真实感及沉浸感的同时,也利用数字手段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保护、传播与传承,使得各方学者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进行检索,让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可以更加真实有效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承。
结语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对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以数据库为平台的媒介上,未来还可以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与媒介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保护、展示、修复、复原文化遗产,使更多的观众能足不出户、方便快捷、身临其境地切实感受古建筑的全貌与艺术展品,更好地欣赏、感受古建筑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丛.现代包装手绘图形表现风格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吴珊丹.蒙古族传统图案的数字化技术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4]赵晶,王高媛.关于数字化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保护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21-21.
[5]林尚斌.甘肃东乡—裕固—保安和藏族的服饰及服饰文化特征[J].丝绸之路,2000(S1):103-106.
[6]王玉明.论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媒介策略[J].河西学院学报,2008(4):47-49.
[7]安肃然.裕固族美术史略[J].新美术,1992(4):43-46.
[8]张成禄.裕固族女子服饰图案艺术特征解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4):30-32.
[9]曹进,陈文婷.东乡族服饰中的符号学意蕴[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7-59.
[10]黄媛.图案数字化交互应用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4
[11]时佳.保安族服饰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关键词】图案纹样设计 数字包装 信息数字化
引言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萨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 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地域环境下独有少数民族,有着甘肃地域文化的特点。近些年国内学者对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如《裕固族服饰文化》(作者:周尚娟)、《裕固族美术史略》(作者:安肃然)、《裕固族妇女服饰中的头面艺术》(作者:刘海燕)、《东乡族服饰变迁研究》(作者:陈其斌)、《保安族服饰研究》(作者:时佳)等文献都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物质文化做了大量基础研究。
同时,近些年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将传统的艺术与最新的技术相结合,如《蒙古族传统图案的数字化技术研究》(作者:吴珊丹),该论文对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建设图案数据库及图案辅助系统,从而推动了蒙古族传统图案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新疆民间艺术图案数字化技术》(作者:赵海英)作者以新疆民族民间织物图案的数字化设计为例,提出一套研究织物图案的计算辅助设计方案;又如文献《图案数字化交互应用研究》(作者: 黄媛)作者以敦煌经典装饰图案数字化交互设计为落脚点,针对敦煌经典装饰图案进行大的图案分类再从图案本身的构图、色彩、造型等类别进行横向解析,将分析总结好的资料运用在敦煌图案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穿越敦煌》图案数字化交互游戏中。
随着文化传承数字化进程的发展,改变着传统的资料传阅与共享方式。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图案与纹样都是手工绘制形成,未能与数字化工具结合。这些因素制约着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传承,更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广泛应用。这就使得建立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信息数据库和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工作显得格外迫切及重要。因此,引发我从技术与艺术方面同时着手,研究如何将数字媒体技术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等文化资源相互融合,这样一来,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
1 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数字化
1.1 研究内容及意义
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与相关文化物品信息数字化保护将就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研究。少数民族的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都具有不同民族的特色,反映了少数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情怀,是最能体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代表之一,将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数字化是民族文化传承新的出发点。
(1)目前对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都针对单一少数民族进行研究,缺少横向联系系统化的研究。因此,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中各民族图案、纹样及与之相关的各类文物进行采集、整合、汇总、分类,将传统的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建设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信息数据库,从而将甘肃独有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动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应用走向更加体系化、系统化的道路。
(2)在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中存在的大量的图案、纹样、服饰及器皿等文化物品。因此,对于平面类图案、纹样采用二维矢量数据处理方式进行数字化生成;对于三维类物品,如服装饰品、少数民族特色器皿乃至建筑局部结构采用三维扫描、三维仿真建模及虚拟现实交互等技术进行数字化生成。这样可以更好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物品进行数字化保护。
(3)建设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信息数据库系统。首先,系统采用基于图案及纹样构架的信息系统数据字典,克服了传统方式冗余度高的难题。 其次该系统的图案及纹样检索方式采用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及纹样检索技术,大大提高了检索的实时性与有效性,降低了数据的运算量。通过检索使得使用者快速方便地找到与图案及纹样相关的文物物品,并提取与之相关的图案、纹样、文物物品及相关文献资料等内容。
(4)研究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发扬,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研究结果进行传播并使每一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爱好者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基于Web虚拟交互方式建立的网络交互数字化保护平台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起到整合、保护、传播与传承的作用。
1.2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2.1 基本思路
本项目研究针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数字化的研究。
首先,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展开理论上的研究,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收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艺术图片及理论资料;其次,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如服饰、器皿等;将收集到的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生成,通过数字手段对资源整合形成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的数字信息库。最后,进行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方面的研究,熟练掌握相关数字化交互设计技术表达方式,采用将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与交互设计实践应用相结合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研究。 1.2.2 具体研究方法
(1)资源整合法。主要应用于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的资源整合,包括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的整理、分类、修缮、汇总、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处理包括数字化采集与数字化生成等方式。
(2)数据分析法。本项目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题材的图案使用情况及在不同领域相关文物物品的应用情况,为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研究者及使用者提供精确、可靠的数字化数据资料。
(3)图像数字生成方法。使用Unity3d虚拟交互、三维扫描与三维图像仿真数据处理、CORELDAW与Illustrator二维矢量图像数据处理等方法对民族文物物品及图案、纹样进行数字化数据的生成,建立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信息数据库系统。
(4)数理模型方法。数据字典以图案、纹样为基本元素的数据项的形成及对应于图案、纹样的应用文物物品之间的映射;引入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浓缩关键技术,通过图案、纹样特征快速有效提取相关文物及文献资料信息。
(5)系统资源应用方法。基于Web虚拟交互的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平台建设,将所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文物物品及图案、纹样数字化数据资源应用其中,方便民族传统文化研究者、使用者及设计师等受众群体快捷,准确地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查找、阅读、观赏及应用。
1.3 研究策略与关键技术
(1)涉及少数民族居住地多,调研范围及数据采集量大。研究中所涉及甘肃独有少数民族多,其中包括裕固族、东乡族和保安族。同时,少数民族居住地相对分散,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数量较多,因此在走访调研及数据采集量方面都增加了难度。
(2)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数字化生成存在难度。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数字化就是对二维图案、纹样及三维文物物品进行数字图像生成的过程,在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中要求对二维和三维图像数据具有较高的“保真度”,即数字化后的物品与原始素材之间保持形态、纹理、大小等各类数据的一致性。因为不同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都具有不同民族的特征,所以要求最终生成的数字化图像特征必须与现实图案、纹样及文物物品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3)信息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字典的构造。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因此本次研究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将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进行分类,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的特征进行提取分级,实现图案、纹样分类与计算机逻辑映射,依据对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的抽象和编码,设计相关数据库模型。
(4)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特征提取及检索技术。在本研究中所形成的系统平台,其检索的快捷也是检验本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系统检索方式采用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特征提取及检索技术,在实现的过程中对于静态和动态影像文献资料中所涉及传统图案、纹样的应用情况的分析归纳,对图案、纹样图像特征的提取方式,图案、纹样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频率分析等存在难度。
2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2.1 学术思想方面
提出了将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信息数字化,为传承和发扬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提供了更多的数字化理论与参考。
2.2 学术观点方面
以总结归纳的方法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及纹样进行了横向性的解析,使得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更加体系化、系统化、特色化。为以甘肃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字化资料,为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者、设计师或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建立一个以数字网页为媒介,保护、传承与发扬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综合型数字化平台,对于以后图案数字化交互设计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探索性经验参考价值。
2.3 研究方法方面
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虚拟交互、三维仿真建模、二维矢量图像数据处理、数据库系统开发技术、基于压缩域的海量图案特征提取与检索技术和网页编程等技术相结合。增加观众的视觉感官真实感及沉浸感的同时,也利用数字手段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保护、传播与传承,使得各方学者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物品进行检索,让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可以更加真实有效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承。
结语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对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以数据库为平台的媒介上,未来还可以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与媒介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保护、展示、修复、复原文化遗产,使更多的观众能足不出户、方便快捷、身临其境地切实感受古建筑的全貌与艺术展品,更好地欣赏、感受古建筑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丛.现代包装手绘图形表现风格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吴珊丹.蒙古族传统图案的数字化技术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4]赵晶,王高媛.关于数字化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保护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21-21.
[5]林尚斌.甘肃东乡—裕固—保安和藏族的服饰及服饰文化特征[J].丝绸之路,2000(S1):103-106.
[6]王玉明.论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媒介策略[J].河西学院学报,2008(4):47-49.
[7]安肃然.裕固族美术史略[J].新美术,1992(4):43-46.
[8]张成禄.裕固族女子服饰图案艺术特征解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4):30-32.
[9]曹进,陈文婷.东乡族服饰中的符号学意蕴[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7-59.
[10]黄媛.图案数字化交互应用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4
[11]时佳.保安族服饰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