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早在《文心雕龙》中就指出了文章不是无情物,如何领略其中的情,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文本,从字里行间自己悟出来。用什么方法能够改观大多数孩子课堂中的被动状态,促使他们手脑口并用,真正达到“披文入情”的状态呢?笔者尝试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阅读,引导孩子静心地与文本对话,真正往纵深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有效甚至高效的阅读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第九册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具体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指导。
一、圈画中找准中心点
圈画是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圈画提炼出文本中的重要语句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好途径。只有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文本的解读才能重点突破。怎么圈画?须紧扣文本找准课文的研读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批注,否则学生会在文本“外围”上打转,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造成批注目标的偏颇,导致生本互动效率的降低甚至无效。《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课文并没有详细记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细致描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再抓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很痴迷”,让学生圈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学生们提笔兴致盎然地忙了起来,有目的地找句子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的活儿。
二、批注中各寻兴趣点
找到了能体现人物精神的句子,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的词句,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将画出来的语句多读几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在自己最想发表意见的语句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又下达了第二道“指令”。
孩子们开始静心地细读文本,有的在“捉纺织娘”处思索,有的在“包小甲虫”处体会,有的在“父母的责骂”处停留……虽然他们对法布尔的昆虫学成就没什么直观感觉,可是同为孩子,法布尔的所作所为绝对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大多数孩子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写着自己的想法。少数平时爱作“壁上观”的学生迫于我在巡视的压力,也拿起笔开始了“搜肠刮肚”的进程。七八分钟后,所有的孩子都在书上留下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痕迹。面向全体,学生个个都有事做,这就够了。
三、交流中聚焦突破点
在学生再次完成批注后,我请全班学生交流批注内容,一句一句地来。在交流中,为了突破法布尔“痴迷于昆虫”这个重点,我组织孩子对重点段落——“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进行交流。其中“难过极了”、“很不情愿”、“心爱的小宝贝”、“放”是关键词,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上文作出理解和感悟,此目的就是为了升华主题,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还列举了两个小故事:一是法布尔自己去面见皇帝,辞去人人羡慕的高职,只愿和昆虫为伴的故事;二是法布尔临死前希望自己投胎转世后能继续研究昆虫,两位名人对法布尔进行评价的故事。学生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童年法布尔的执著探索的形象外,又多了对法布尔治学精神的深深钦佩,同时还很羡慕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这些都非一日之功,相信对孩子们的启示肯定是亲切而持久的。
批注式阅读使这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互动的场面,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能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静下心来感受文本,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去揣摩、感受、体味、思考文本的内容,与文本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进行真实的心灵交流、情感碰撞和思想沟通,从而有助于领会人物形象、体会文中意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情趣。
(责编钟岚)
一、圈画中找准中心点
圈画是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圈画提炼出文本中的重要语句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好途径。只有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文本的解读才能重点突破。怎么圈画?须紧扣文本找准课文的研读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批注,否则学生会在文本“外围”上打转,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造成批注目标的偏颇,导致生本互动效率的降低甚至无效。《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课文并没有详细记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细致描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再抓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很痴迷”,让学生圈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学生们提笔兴致盎然地忙了起来,有目的地找句子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的活儿。
二、批注中各寻兴趣点
找到了能体现人物精神的句子,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的词句,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将画出来的语句多读几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在自己最想发表意见的语句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又下达了第二道“指令”。
孩子们开始静心地细读文本,有的在“捉纺织娘”处思索,有的在“包小甲虫”处体会,有的在“父母的责骂”处停留……虽然他们对法布尔的昆虫学成就没什么直观感觉,可是同为孩子,法布尔的所作所为绝对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大多数孩子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写着自己的想法。少数平时爱作“壁上观”的学生迫于我在巡视的压力,也拿起笔开始了“搜肠刮肚”的进程。七八分钟后,所有的孩子都在书上留下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痕迹。面向全体,学生个个都有事做,这就够了。
三、交流中聚焦突破点
在学生再次完成批注后,我请全班学生交流批注内容,一句一句地来。在交流中,为了突破法布尔“痴迷于昆虫”这个重点,我组织孩子对重点段落——“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进行交流。其中“难过极了”、“很不情愿”、“心爱的小宝贝”、“放”是关键词,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上文作出理解和感悟,此目的就是为了升华主题,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还列举了两个小故事:一是法布尔自己去面见皇帝,辞去人人羡慕的高职,只愿和昆虫为伴的故事;二是法布尔临死前希望自己投胎转世后能继续研究昆虫,两位名人对法布尔进行评价的故事。学生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童年法布尔的执著探索的形象外,又多了对法布尔治学精神的深深钦佩,同时还很羡慕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这些都非一日之功,相信对孩子们的启示肯定是亲切而持久的。
批注式阅读使这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互动的场面,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能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静下心来感受文本,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去揣摩、感受、体味、思考文本的内容,与文本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进行真实的心灵交流、情感碰撞和思想沟通,从而有助于领会人物形象、体会文中意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情趣。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