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要控制 微观要管好——对中国银行外汇贷款的看法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银行在十年改革开放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计划的安排,不断扩拓外汇资金来源,使各项外汇贷款有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颇有值得研究改进之处。一、十年来外汇贷款的发展与十年前对比,主要发展变化是: (一) 外汇贷款余额大幅度增长。到1989年底,按全口径统计的外汇贷款余额(包括现汇、协议项下贷款,下同),由1979年的20多亿美元,增长为200亿美元,增长5.8倍。十年的外汇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8%,
其他文献
<正> 2.经济政策手段一国当前和今后预期的货币政策是该因债务清偿能力的重要主导指标。要想评估一国货币政策在提高债务清偿能力方面的质量,我们要注意一些像生产、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的各类帐户这样的中间性指标。图表2说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从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开始来说明信誉的
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开办外汇调剂市场,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它调动了企业创汇积极性,为搞活经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外汇留成制度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虽几经修改,至今仍有不少问题;外汇调剂市场应有的效益也始终未能正常发挥,尤其是198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调剂外汇由卖方市场成为买方市场,有关各方无不为此忧虑。改革意味着要经历反复的突破与调整,最后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适应着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外汇资金的作用,现行外汇留成制度及相应配
<正> 储蓄作为国内资源的资金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所不可缺少的,而储蓄动员的成功又在于一个高效率的融资体系的建成,使储蓄投资制度化,以动员储蓄为基本职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本文意在研究储蓄动员中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力求通过理论的阐述以及实证上的分析说明,一国金融发展的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储蓄动员的效果以及经济中的资金注
<正> 上海国际金融学会第三届年会于1990年7月16日至20日在江西井冈山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学会所属各地区代表80多人。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各兄弟地区国际金融学会的领导和代表莅临指导。东北国际金融学会、黑龙江国际金融学会和华北西北国际金融学会给年会发来贺电和贺信。
<正> 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采取五项措施支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1.加强对信贷资金和贷款规模的调整,进一步强化利率管理措施;2.适当增加对流通领域的贷款投入,对国营流通企业收购计划商品所形成的超储蓄贷款,银行不加收利息;3.帮助清理部分基本建设拖欠款,适当增加部分基本建设贷款,补充能源、交通、基础原材料行业中今年可以竣工投产的国家计划内建设项目资金不足部分,
“剑桥中国史”丛书是世界上极具影响的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也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此套丛书计划出版15卷。丛书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担当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正> 长期以来,外汇市场上主要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外汇交易,如美元/日元,美元/西德马克,美元/英镑等,其他货币之间的交易则是以美元为媒介进行套汇交易。这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在外汇市场上的反应。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非美元外汇交易 (CHOSS RATE TRADINC)。这种交易不是以美元为基础货币,而是两种非美元货币之间的直接交易,如西德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英镑等。伦敦是世界非美元外汇交易的中心,东京市
<正> 通货膨胀既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纸币的发行量和信用规模的扩充,超过了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引起纸币贬值。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纸币所代表的金属铸币的价值低于纸币的面值,另一方面就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南高北低”,也就是说,南方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比较突出,某些国家甚至处于三、四位数的恶性通货膨胀之中,北方工业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则普遍比较
<正> 一九九○年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性一年。全国金融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行工作面临的矛盾也很突出。首先是紧缩信贷与扩大出口的矛盾。总行核定我行外贸信贷规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及特种贷款)全年最高限额比去年实际减少36.2%,外贸出口任务却比去年增加17.4%,加上物价因素,信贷规模缺口至少将在1亿元左右;其次是人行不包资金与外贸资金需求旺盛的矛盾。信贷资金比信贷规模缺口更大,虽然大力组织存款,自己能解决一部分,但是仍
王国平,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理论创新咨询专家、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专家。兼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市场体系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党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主要从事产权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