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相关概念和实施的原则,并且对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1、研究背景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阅读为写作积淀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长期的阅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产生的新的体验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通过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但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这二者的统一性,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乃至应用能力的形成。
2、相关概念
2.1阅读(Reading)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标准》)中对于阅读是这样描述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赏析特定语句在文中的作用[1]。
2.2写作(writing)
《标准》中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進行写作。”也就是说学生的写作要紧密联系生活,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或感受,他想要表达出来,这才是学生的写作,对于学生的写作要求也不要过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首先要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写,只要他们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和看到这些事物时能够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清楚明了即可,如果能用文字恰当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教师还要给予表扬[2]。
3、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的原则
3.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阅读课文时有了个性的阅读感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社会经验进行创造和加工,形成深层次的体会,这种体会包括对文章材料的记忆,对行文方法的学习等方面。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才能使“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也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真正做到了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3.2读写内容一体原则
要实施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读写内容的一体化,就是说,教师要选择与写作目标教学一致的阅读教学内容,只有与所教写作内容密切关联的阅读内容,才能向写作教学迁移,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目地随便拿来阅读的文章,找不到向写作教学的好的切入点,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甚至还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得不偿失。
3.3 读写共同提高原则
在阅读时,学生有了很深刻的思想体会,并目_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可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生们还是没有深入的将阅读文章读懂学会,这对阅读能力提高本身就是一种检验,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写作中得以应用,才是真正的读‘懂了作品,也说明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提高,当然,经常把阅读所学的知识用在写作当中,写作能力一定也会得以相应提高。单一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都不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所提倡的。
4、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
4.1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材料
(1) 摘抄整理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喜欢的词汇、句子和诗词等直接摘抄,首先将这三大类分开,以后若摘抄新的类别,在相应增加。摘抄最初进行时教师要对学生有具体要求,不可随意摘抄。进行一个月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摘抄到的词汇、句子和诗词按照写人、写景、写事、写物和其他等类别进行整理。如果觉得整理后需要移动很麻烦,也可以用带颜色的笔涂一下以作为标记,如:写人的用黄色,写景的用绿色,写事的用红色,写物的用蓝色,其他的不涂色。阅读中会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句子和诗词等,弄懂后再进行摘抄,摘抄和整理的方法与上面相同。
(2) 归类记忆
把表现同一主旨的事迹材料放在一起记忆。表现亲情的: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母亲的两个方面的事件;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买书”;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送站”。表现不屈不挠精神的(不向困难低头、敢于挑战命运等主题皆可):《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历尽磨难最终成功的故事;《再塑生命》中自聋哑人海伦·凯勒却经过努力铸就成功人生的故事;《我的信念》中再苦再难也要献身科学的居里夫人的事迹;《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失聪后依然坚持创作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事迹等等。这样分类记忆后,就可以把这些材料运用到表现这一主旨的作文中去。
4.2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材料
拿来的材料就可以直接用在文中么?不是的,有的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更有力些,这样的材料就要详细的写;有的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对于表现文章中心要弱些,那就要简略的写。详写和略写二者是各有作用不可或缺的,详写是为了突出中心,略写是为了烘托中心,缺少详写文章中心不突出,缺少略写文章不丰满。恰似那绿叶和红花一般,是绿叶的映衬,使红花更红;但没有了红花,绿叶的存在也就意义大减。如八上课文《台阶》一文,记叙了作者父亲造新房和台阶的过程。文中安排造新房和砌台阶,这两部分对于突出父亲人物形象这个中心的作用不同,详略安排也就不同。父亲认为自家台阶低,要“砌高台阶”,这是父亲作为一个中国普通农民一生的愿望,到父亲年迈时心愿达成,直接表现中心,是要点,因此,作者详尽地做了描述。至于写“造新房”,相对来讲是次要内容,作者仅仅简略做了交代,如此详略安排,中心也突出了,文章也丰满了。
5、结论
“有关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研究”这一课题立足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使之成为读写结合良好的物质材料。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静.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JJ.教育科研论坛,2008,(01).
[2]张文慧.谈如何强化作文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1、研究背景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阅读为写作积淀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长期的阅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产生的新的体验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通过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但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这二者的统一性,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乃至应用能力的形成。
2、相关概念
2.1阅读(Reading)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标准》)中对于阅读是这样描述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赏析特定语句在文中的作用[1]。
2.2写作(writing)
《标准》中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進行写作。”也就是说学生的写作要紧密联系生活,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或感受,他想要表达出来,这才是学生的写作,对于学生的写作要求也不要过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首先要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写,只要他们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和看到这些事物时能够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清楚明了即可,如果能用文字恰当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教师还要给予表扬[2]。
3、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的原则
3.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阅读课文时有了个性的阅读感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社会经验进行创造和加工,形成深层次的体会,这种体会包括对文章材料的记忆,对行文方法的学习等方面。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才能使“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也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真正做到了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3.2读写内容一体原则
要实施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读写内容的一体化,就是说,教师要选择与写作目标教学一致的阅读教学内容,只有与所教写作内容密切关联的阅读内容,才能向写作教学迁移,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目地随便拿来阅读的文章,找不到向写作教学的好的切入点,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甚至还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得不偿失。
3.3 读写共同提高原则
在阅读时,学生有了很深刻的思想体会,并目_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可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生们还是没有深入的将阅读文章读懂学会,这对阅读能力提高本身就是一种检验,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写作中得以应用,才是真正的读‘懂了作品,也说明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提高,当然,经常把阅读所学的知识用在写作当中,写作能力一定也会得以相应提高。单一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都不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所提倡的。
4、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
4.1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材料
(1) 摘抄整理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喜欢的词汇、句子和诗词等直接摘抄,首先将这三大类分开,以后若摘抄新的类别,在相应增加。摘抄最初进行时教师要对学生有具体要求,不可随意摘抄。进行一个月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摘抄到的词汇、句子和诗词按照写人、写景、写事、写物和其他等类别进行整理。如果觉得整理后需要移动很麻烦,也可以用带颜色的笔涂一下以作为标记,如:写人的用黄色,写景的用绿色,写事的用红色,写物的用蓝色,其他的不涂色。阅读中会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句子和诗词等,弄懂后再进行摘抄,摘抄和整理的方法与上面相同。
(2) 归类记忆
把表现同一主旨的事迹材料放在一起记忆。表现亲情的: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母亲的两个方面的事件;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买书”;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送站”。表现不屈不挠精神的(不向困难低头、敢于挑战命运等主题皆可):《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历尽磨难最终成功的故事;《再塑生命》中自聋哑人海伦·凯勒却经过努力铸就成功人生的故事;《我的信念》中再苦再难也要献身科学的居里夫人的事迹;《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失聪后依然坚持创作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事迹等等。这样分类记忆后,就可以把这些材料运用到表现这一主旨的作文中去。
4.2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材料
拿来的材料就可以直接用在文中么?不是的,有的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更有力些,这样的材料就要详细的写;有的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对于表现文章中心要弱些,那就要简略的写。详写和略写二者是各有作用不可或缺的,详写是为了突出中心,略写是为了烘托中心,缺少详写文章中心不突出,缺少略写文章不丰满。恰似那绿叶和红花一般,是绿叶的映衬,使红花更红;但没有了红花,绿叶的存在也就意义大减。如八上课文《台阶》一文,记叙了作者父亲造新房和台阶的过程。文中安排造新房和砌台阶,这两部分对于突出父亲人物形象这个中心的作用不同,详略安排也就不同。父亲认为自家台阶低,要“砌高台阶”,这是父亲作为一个中国普通农民一生的愿望,到父亲年迈时心愿达成,直接表现中心,是要点,因此,作者详尽地做了描述。至于写“造新房”,相对来讲是次要内容,作者仅仅简略做了交代,如此详略安排,中心也突出了,文章也丰满了。
5、结论
“有关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研究”这一课题立足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本,使之成为读写结合良好的物质材料。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静.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JJ.教育科研论坛,2008,(01).
[2]张文慧.谈如何强化作文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