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爹在的时候,就爱吃个饺子。要是能吃上羊肉馅的饺子,就会美得唱上几句京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得意的时候,跷起二郎腿,唱得摇头晃脑的,别提有多高兴。
奶奶在世的时候,家里不让吃羊肉馅的饺子,因为奶奶是旗人,是汉八旗。奶奶祖上是镶黄旗,清宫里的御厨。后来被贬到北京南苑去看坟,败落了,这才“下嫁”给了爷爷。奶奶觉得失势的凤凰不如鸡,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但凡能摆的谱还是要摆的,比如一清早,雷打不动的是要把所有的暖壶(热水瓶)沏满。一家人都爱吃饺子,要是买了羊肉,从小到老,做鬼脸,吐舌头,就独独瞒了老太太。奶奶怕羊肉的膻味,但老了竟然分不出猪肉还是羊肉馅儿,经常被大伙骗了过去也不知道。每逢家里包饺子,就跟过年似的开心,都爱说那句“ 好睡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孩子们快乐地嚷成了一条声,和煮饺子的热气搅到了一块儿。
由于家里人多,剁肉,剁大白菜,都是累人的活。小孩儿也会帮忙,半大小子绝不能闲着。有时还会用两把菜刀轮流剁,敲打出有节奏的声音来。乒乒乓乓,大人还会大声说,“剁肉,不是剁板”。剁大白菜,不能剁得四处飞溅,白菜汁淌淌的。砧板下得垫上抹布,不让出声。攥馅也是个高难的技术活,劲小了汤流不出来;劲大了把纱布给拧破了。拌馅更是难之又难,生馅又不能搁嘴里尝,搁盐搁酱油得靠鼻子聞。揉面可是个技术加力气活,一盆面粉,倒多少水,一般人也是弄不来的。“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和水”,是不熟练的下场。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搅动,感觉没有干面粉,都成面疙瘩的时候,就可以下手揉了,揉面要用力,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这时面光盆光手光是最佳境界。揪剂子擀皮子,得高手才能胜任。高手不是用刀切剂子,而是用手扽。扽的过程是自然码好一个圆圈,双掌一按,剂子全部“趴下”成了小饼状。然后左手拿着剂子边旋边拽,右手不停地擀。四五个人围着他包饺子不带等的。擀时,饺子皮其实是斜立着旋转,这样擀出来的饺子皮中间厚,四面薄。面醭也要洒得恰到好处,多了捏了不粘,下饺子还糊汤;少了饺子皮互相粘,揭不开。我最佩服的就是我大爷家的老二,饺子皮在擀面杖下像飞花似的,那叫一个帅。多年以后,我怎么都学不来那个本事。北方人包饺子还是挺讲究的,一块大案板,放置饺子的篦子(有叫盖帘),通常是高粱秆做的,在南方看都看不到。
饺子馅也是品种繁多,白菜猪肉馅,三鲜馅,猪肉韭菜馅,韭菜鸡蛋虾皮素馅,芹菜豆腐干馅,茴香馅,刀豆馅,羊肉馅。想起来都叫人垂涎欲滴。馅多了就包盒子。两张饺子皮对着,中间搁点馅,一圈掐出花边来,我至今都没有学会。
煮饺子也有学问。烧一大锅水,把饺子均匀地扔到开锅的水里,拿一把笊篱反过来推饺子,不能让它粘在锅底。水开,舀一碗冷水倒进去,盖上锅盖再煮。水再开,饺子都浮起来,就可以盛起来了。
吃完饺子,觉得嘴干,什么都不用喝,盛一碗煮饺子的汤,“原汤化原食”就行啦!吃不完的饺子,摊开来晾凉,想吃的时候炸饺子。那香喷喷的炸饺子,金黄香脆的疥,来上一碗稀粥,那种享受简直是神仙的感觉。传说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子时钟声一响,新旧年交替,称为“更岁交子”。饺子当时被称为“交子”,代代相传,才称为“饺子”。中国人吃饺子由来已久,惊人的是滕州的薛国君主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竟然整整齐齐排放着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饺子呢。爹吃饺子,面前总是摆上一小碟醋,几个大蒜瓣。尽管在南方生活了几十年,这习惯总是改不了,咂吧着嘴,狼吞虎咽。一盘饺子如风卷残云就下肚了。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家里都要包几大匾子的饺子,“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北方人过年饺子是主角,家里来人拜年,炸一盘饺子,客人吃得香喷喷,连说好吃,爹妈的脸上美滋滋的。
爹去世多年了,过去家里包饺子吃饺子的热闹情景再也没有了。我们这辈的人还包饺子,到年轻人这一辈都不知道怎么包了,他们也不屑动手包,根本不知道包饺子的乐趣和那诱人的滋味。现在我们待在南方,虽然也包饺子,要让北方人看到,简直要笑掉大牙。皮子也不擀了,买点现成的,皮子不粘,还得弄一只小碗盛水,捏骨上。馅儿也不剁了,拿粉碎机一打,吃起来就是没有过去的那种味儿。皮子咬在嘴里,也不肉头。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段 明
奶奶在世的时候,家里不让吃羊肉馅的饺子,因为奶奶是旗人,是汉八旗。奶奶祖上是镶黄旗,清宫里的御厨。后来被贬到北京南苑去看坟,败落了,这才“下嫁”给了爷爷。奶奶觉得失势的凤凰不如鸡,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但凡能摆的谱还是要摆的,比如一清早,雷打不动的是要把所有的暖壶(热水瓶)沏满。一家人都爱吃饺子,要是买了羊肉,从小到老,做鬼脸,吐舌头,就独独瞒了老太太。奶奶怕羊肉的膻味,但老了竟然分不出猪肉还是羊肉馅儿,经常被大伙骗了过去也不知道。每逢家里包饺子,就跟过年似的开心,都爱说那句“ 好睡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孩子们快乐地嚷成了一条声,和煮饺子的热气搅到了一块儿。
由于家里人多,剁肉,剁大白菜,都是累人的活。小孩儿也会帮忙,半大小子绝不能闲着。有时还会用两把菜刀轮流剁,敲打出有节奏的声音来。乒乒乓乓,大人还会大声说,“剁肉,不是剁板”。剁大白菜,不能剁得四处飞溅,白菜汁淌淌的。砧板下得垫上抹布,不让出声。攥馅也是个高难的技术活,劲小了汤流不出来;劲大了把纱布给拧破了。拌馅更是难之又难,生馅又不能搁嘴里尝,搁盐搁酱油得靠鼻子聞。揉面可是个技术加力气活,一盆面粉,倒多少水,一般人也是弄不来的。“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和水”,是不熟练的下场。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搅动,感觉没有干面粉,都成面疙瘩的时候,就可以下手揉了,揉面要用力,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这时面光盆光手光是最佳境界。揪剂子擀皮子,得高手才能胜任。高手不是用刀切剂子,而是用手扽。扽的过程是自然码好一个圆圈,双掌一按,剂子全部“趴下”成了小饼状。然后左手拿着剂子边旋边拽,右手不停地擀。四五个人围着他包饺子不带等的。擀时,饺子皮其实是斜立着旋转,这样擀出来的饺子皮中间厚,四面薄。面醭也要洒得恰到好处,多了捏了不粘,下饺子还糊汤;少了饺子皮互相粘,揭不开。我最佩服的就是我大爷家的老二,饺子皮在擀面杖下像飞花似的,那叫一个帅。多年以后,我怎么都学不来那个本事。北方人包饺子还是挺讲究的,一块大案板,放置饺子的篦子(有叫盖帘),通常是高粱秆做的,在南方看都看不到。
饺子馅也是品种繁多,白菜猪肉馅,三鲜馅,猪肉韭菜馅,韭菜鸡蛋虾皮素馅,芹菜豆腐干馅,茴香馅,刀豆馅,羊肉馅。想起来都叫人垂涎欲滴。馅多了就包盒子。两张饺子皮对着,中间搁点馅,一圈掐出花边来,我至今都没有学会。
煮饺子也有学问。烧一大锅水,把饺子均匀地扔到开锅的水里,拿一把笊篱反过来推饺子,不能让它粘在锅底。水开,舀一碗冷水倒进去,盖上锅盖再煮。水再开,饺子都浮起来,就可以盛起来了。
吃完饺子,觉得嘴干,什么都不用喝,盛一碗煮饺子的汤,“原汤化原食”就行啦!吃不完的饺子,摊开来晾凉,想吃的时候炸饺子。那香喷喷的炸饺子,金黄香脆的疥,来上一碗稀粥,那种享受简直是神仙的感觉。传说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子时钟声一响,新旧年交替,称为“更岁交子”。饺子当时被称为“交子”,代代相传,才称为“饺子”。中国人吃饺子由来已久,惊人的是滕州的薛国君主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竟然整整齐齐排放着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饺子呢。爹吃饺子,面前总是摆上一小碟醋,几个大蒜瓣。尽管在南方生活了几十年,这习惯总是改不了,咂吧着嘴,狼吞虎咽。一盘饺子如风卷残云就下肚了。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家里都要包几大匾子的饺子,“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北方人过年饺子是主角,家里来人拜年,炸一盘饺子,客人吃得香喷喷,连说好吃,爹妈的脸上美滋滋的。
爹去世多年了,过去家里包饺子吃饺子的热闹情景再也没有了。我们这辈的人还包饺子,到年轻人这一辈都不知道怎么包了,他们也不屑动手包,根本不知道包饺子的乐趣和那诱人的滋味。现在我们待在南方,虽然也包饺子,要让北方人看到,简直要笑掉大牙。皮子也不擀了,买点现成的,皮子不粘,还得弄一只小碗盛水,捏骨上。馅儿也不剁了,拿粉碎机一打,吃起来就是没有过去的那种味儿。皮子咬在嘴里,也不肉头。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