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政策不能退出,而应科学调整——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保八的政策目标已没有悬念。但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不能退出。尽管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应延续,但货币政策需要科学调整,转为比较稳健,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货币政策不应脱离财政政策的需要而过度扩张。
其他文献
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层出不穷,笔者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梳理。
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有关步骤和措施。
汇率制度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各个经济流派在不同时期有着迥异的认识。与此同时,国际货币体系对汇率制度的实践也历经了从固定汇率制度一浮动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一放弃固定汇率制度的螺旋式变迁过程。当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汇率制度的选择面临着新考验。对于我国来说,在金融开放进程中汇率制度何去何从,值得冷静思考和长期展望。
自从1752年休谟的《货币论》发表以来,虽然经济学家在货币理论上进行了长期探索,但是这个领域还存在大量的未解之谜。目前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中都是将货币简单地解释为“信用货币”,“货币”与“信用”是近乎等同的概念,这种做法会引起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难题,例如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或者说,货币对经济有没有“真实影响”?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货币数量还是关注信贷规模?
自从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在1980年正式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以来,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引起了多学科学者的关注: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80)、科尔曼(James Coleman,1988)、普特南(Robert Putnam,1992)等社会学家纷纷给出社会资本的定义;伍考克(Michael Wooleock,1998,2001)、埃文斯(Peter Evans,2000)、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已经成为当今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学派,或称之为资源基础理论(reflource based view,RBv)。西方学者对于企业资源的理解不完全相同。Amit和Schoemaker(1993)将资源分为: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速度等,制造资源(生产成本结构),市场营销资源(品牌管理、分销渠道、交易双方关系、用户基础、顾客服务、商誉等);Teece,Pisano和Shuen(1990)将资源分为:技术资源,
经济增长粗放,产业竞争力不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低下,是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素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多年来一直被明确地确立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那么,什么是国民经济素质,哪些因素影响国民经济素质,相关因素通过怎样的机理、机制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制约中国国民经济素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又是什么?
期刊
期刊
随着2009年第3季度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也摆在了欧元区各国政策决策者面前,同时也引发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热议。本文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中国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