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研究性学习组织管理中,因为没有专门的业务组织来钻研、发展这门学科,所以学科易处于边缘化,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也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与研究,镇海中学决定增设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我们的实践也得到了2007年6月的浙教基[2007]93号文件《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的支持。《意见》第15条规定:各普通高中学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或跨校联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制订校本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必须有教研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
一、学校给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定位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是在教务处领导下,由各学科中有一定教学和研究经验的教师组成,致力于提高学校研究性学习业务水平,承担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总体规划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实施、指导与相关评价等任务的教研组。该组织突出跨学科、综合性(文理等学科互补)和研究型的特点,做到专职教师管规划,课题导师管上课,指导教师管指导。专职教师需要教学、活动规划与校内外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
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是业务性而非行政性的教研组。这个组是在原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委员会领导下的专职教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他学科教研组不同之处在于:铁打的营盘(专职教师)流水的兵(课程导师及指导教师),职权大于备课组小于行政教研组。
二、教研组人员的设置
由专职和兼职承担研究性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该组教师也称研究性学习课程导师。另外,在教务处等部门组织下,建设相关的指导教师队伍。
三、教研组的职责
1、教研组在研究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教研内容。
2、组织本组教师研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每学期定期安排专题教研并做好记录。
3、组织教师了解、学习与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基本业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知识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随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专业技术及本学科前沿信息的支持。
4、采取措施,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知识、获取信息知识和如何做研究做课题的相关学习,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和科学动态,以及教育、心理和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等,拓展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
5、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中的收获和经验,积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各种相关资料,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水平。
6、加强集体备课,探索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课程真正体现其跨学科、实践性和学以致用的课程特点。对组内教师提出具体的教学、教研和培训计划,一学期或一学年等不定期进行相应业务培训、检查与评价。
四、教研组人员的职责
1、专职教师的主要职责。侧重年级、全校的研究性学习规划。首先做好一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负责对全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以及年级性、全校性的活动评价,参与对全校、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2)负责制定、落实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
(3)负责制定每一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三年实施规划,参与制定各年级每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
(4)完成省编教材《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的教学与实践,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指导工作。
(5)做好备课组或教研组内的各种业务的学习、检查与评价。
(6)完成学校指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工作。
2、兼职教师(也称研究性学习课程导师)的主要职责。侧重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教学。首先做好一名指导教师,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工作。
(2)协助专职教师完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整体规划与评价。
(3)完成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导课程的跨学科整合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和评价。
(4)在学科整合型研究性学习中,力求把本学科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开展跨学科学习,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5)参加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3、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侧重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
(1)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性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听课等活动,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流程,提高指导能力。
(3)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答辩等,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除了与本专业知识相关、属于学科前沿的内容外,还包括:科研方法、学习策略、人际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教师的指导,更多地侧重在方法、思路和信息等方面。所有的指导,都要掌握好尺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4)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实验、图书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发生冲突,可通过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统一进行协调。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等活动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或调查方案等,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或调查的进展情况。技术含量高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指导教师一定要到场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实验。课题组的学生外出采访、参观和调查,应在安全和方法上予以指导。
(5)平等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与学生一起开发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6)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教师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7)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参与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织的课题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五、教研组人员的待遇及其他
教研组职责、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及指导教师的职责,是我校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的。《意见》第17条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 关政策,还应制定普通高中教师担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相关政策。职称评审时对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可单独设置学科评议组,并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其他学科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应有相应担任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经历。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以及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据此,《镇海中学教研组考核细则》的“教育教学改革”板块规定了教研组考核的满分指标:“组内有1/2以上的教师(或高一、高二任课教师70%以上)参与活动,并都有结题报告,结题报告中有1/3以上被各级各类报刊(包括校报校刊)录用或评奖中获奖。”分级打分另有相关细则。
这些规章对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各相关人员有了更多制度上的保障。我校的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1、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长按照《镇中管理》相关规定享受同类教研组长待遇。
2、兼职教师按照所兼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具体情况,计算相应的工作量。
3、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享受一定的指导津贴,每个课题指导费一般分为200元、150元、100元和50元四档,课题指导教师不止一位,指导费总数不变,可自行分配。指导的课题在校、区、市和省级获奖的,或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被报道的,按学校同类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4、学校每学期或学年末,将对研究性学习优秀指导教师及相关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研究性学习教研组还将在教务处和政教处组织下,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良好,能较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评出“研究性学习活动先进集体”,并表彰校级优秀课题(研究性学习先进小组)或“研究明星”。
5、对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六、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工作流程及一年来的工作要点
1、教研组长提出本届学生三年研究性学习实施规划及本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学两大思路,对班级、年级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作统一规划与协调。高一、高二备课组长各自提出本年级的教学实施计划草案,提出对每位组员的具体教学要求。供教研组教师交流、修订,形成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计划。定稿后,教研组教师按本年级实施计划授课和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
2、各备课组提出对组员学期考核合格的基本要求:一是每学期对《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进行集体备课,按章节分工合作完成。上交材料包括一堂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二是一学期上交一次组织班级或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实录”。三是上交一个成功或失败的学生课题组研究案例分析,进行详细的研究过程点评,一般不少于1000字。四是在实施中的相关管理的改进对策等。
3、建立教研组备课库,针对《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及班级研究性学习课,每一节有教案、有课件。目前已初步完成。下一步,要做到每一位教师在一年内,要独立备完一本书的教案。
4、每工作周的周日晚,由各备课组长给本组教师发一份教学建议,以便相互衔接。每2周左右,备课组或教研组人员开一次例会。活动记入《镇海中学教研组活动记录本》。
5、本组人员每学期听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不少于4节,做好听课及评课记录,请听课者一定做好对该节课的改进建议。
6、每位课程导师在课外指导课题组不少于3个,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内有责任指导教学班内的任一课题组。
7、班级开题论证会和结题答辩时,各备课组尽量做好每班能一文一理两名教师搭配去做评委,其中一名教师可作听课老师处理。
8、年级答辩时,要求请相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做评委或来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讲座。
9、注意分年级工作要点。
高一备课组。2007年下半学期高一年级实行定题研究、选修课模式试验,实行课题四选一,但是每一个课题在备课组请教提出课题的老师、专家及集体攻关基础上,提出不少于8个适合学生研究的研究方向。指导教学班的各课题组少进行重复研究。
高二备课组要做好“限制课题组数量过多过滥,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工作。具体做法为:
(1)组织各班学生评委会及年级评委会,做好全校教师报名参与指导教师队伍的工作及组织著名高校校友研究性学习顾问团的工作。
(2)按《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研究顺序为指引,抓好选题——开题论证会——中期检查——研究过程指导——结题等环节。
(3)花大力气培养好各班的学生研究骨干,以学生干部为核心组织实施好各班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在各报告环节,培养学生评委的评价素养,提高开题、结题两个报告会的答辩和交流质量,扩大答辩与交流的参与面,提高交流的水平。要求评委不仅打个分数,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打分前一定要写好评价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评委团的水平有多高,该班的研究性学习水平就有多高”。在此基础上,筛选、合并一部分课题组,实现优化组合。注意分班级(集中)开题或答辩与教师评委会(分散)开题或答辩两种,集中时影响面广,注意选择得失较典型的课题组参与。
(4)做得好的班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操作方案、答辩与交流活动案例等可以向年级、学校推荐。
(5)各课程导师要准备好年级答辩时的讲座,这是对一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也是结合现场答辩的点评。具体做法是,每位课题导师就本班的结题情况,分析本班所做课题,在本组教师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上好每班的点评课。
10、期中考试前后做好中期检查工作。
11、期末考试前对以本教学班为主的申请结题的课题组做好结题答辩组织工作。程序为:先统计好本班结题课题,上报备课组,后由教研组报教务处,申请统一安排年级答辩时间,并开设一个时长为30分钟的总结或开拓视野的研究讲座。
12、做好一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课题研究的材料整理工作,争取大部分研究资料能上传到镇海中学校园网镇中论坛的“研究性学习”专栏,推出一期《镇中研究学刊》。
13、2008年6月,研究性学习备课组隆重推出了镇海中学2006级研究性学习年级答辩会及“研究之星”表彰大会,并请宁波市教研员吴筱泉老师开设学生如何选题的相关讲座。
七、教研组内涵化建设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教师大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为此,在组内必须大力培养组员的认同感,努力在做中学,甚至边培训边做。为凝聚组内力量,我们倡导“营造一种氛围,树立一个理念,增强一个意识,强化一种能力”。“一种氛围”即研究氛围。在新课改背景下,社会更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更加重视教科研,“研究”让学生有学习“DIY”的良机,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一个理念”,即以教研组为核心,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上,积极营造研究性学习自主管理与学习的良好氛围。目前,培养班级、年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有效合作、有效竞 争的良好氛围极为重要,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氛围在重点中学可能比建立一支热情的指导教师队伍更为重要。同伴的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在高中阶段的积极影响,在研究性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发挥。“一个意识”,即研究性学习必须加大宣传。无论是其他学科教师还是家长,都对这门课不是很了解,对省里的规定特别是一些新规定不了解,所以要通过网站、黑板报、讲座、报刊、校外媒体等,宣传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一种能力”,即强化一种综合协调能力,也是教研组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不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必须和其他教研组建立好合作、互补、共赢的关系,教研组还必须有校内外综合协调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规划、有效管理和指导提高研究质量。
在学校重视下,我校借助外部环境,打造组员发展平台。学校重视与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争取相结合,开设校、区、县、市公开课十余节,推荐区高中综合实践“教坛新秀”评比2人,区“骨干教师”评比2人,并有10余篇宣传我校研究性学习探索与成果的相关报道在相关报刊上发表。
我们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伊红来我校给全校教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讲座,邀请了省、市综合实践活动专家组亲临现场教学和活动指导,以此为契机建立学科规范。我们制定教研组建设的三年、五年等中长期规划,基于部分人员的流动性,我们通过有计划地培训,以点带面,让全校教师都懂得研究性学习指导规范,让研究性教研组成员共同参与各种规范建设。
1、课程规范——课程三要素: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组织组员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之研究性学习实施意见、《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和教科书《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
2、教学规范——专职教师、课程导师和指导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集体备课、听课。
一类整体规划:三年实施方案、学年实施计划、学期授课计划。
二类过程指导:(1)活动准备阶段(选题);(2)活动实施阶段(过程、证题);(3)总结交流阶段(结题、评价)。
三类方法指导:(1)认识基础与方法论指导;(2)校内室内活动指导行为;(3)校外活动指导行为。
3、教材资源规范——专职教师、课程导师和指导教师的对教材研究的分工合作,从教学到评价必须“合作”。
(1)选题库(选题指南案例)。
(2)教案(教学设计)库:教材所有章节的备课资料,省、市培训材料,其他资料。
(3)课件库:A、教师上课及讲座;B、学生课题研究特别是开题与结题演示文稿;C、上课录像等。
(4)学案库(镇海中学校园BBS“研究性学习专栏”等):A、近6年来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B、结题报告;C、研究心得;D、优秀及失败典型案例。
(5)其他资料库:浙江省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博客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的博客等。
4、研究规范的建立路径。
路径一:与学校教科所(室)等联手,先培训指导教师。(教科研行为与课题研究的相似性)
路径二:请科研专家作辅导讲座。
路径三:请课题做得好的师生给新生、新指导教师介绍经验,上课或展示学生研究过程记录的录像。
5、类科学研究的校本开发。
路径一:以“案”说法。
路径二: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
路径三:挖掘丰富的校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校友顾问团。
6、评价规范。
(1)量化规范。印制《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建立答辩记录本及班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上课记录本。强化创新、合作等意识,如积极为班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出谋划策,为别的课题组提供完善建议和有价值的问题等的记录,为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3)操作流程规范。在答辩、活动手册及各种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先由教师评委组和班组学生评委会在班级进行A级课题组评选,再进行班级A级个人评定,最后进行校级优秀课题答辩、校“研究之星”的评定。
7、以校本课程为特色,丰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做几个课题?如果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内做2个课题,那么这与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不符,他们宜在一学期左右看到一些阶段性成果。如果每学期做一个课题,那么高中阶段连续3年的重复性活动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课程学习中的习惯性倦怠,这样的心理症状在目前高考科目中所显示的状况已经让业内人士担忧。研究性学习不能重蹈覆辙。为此,我们思考改善的办法是在高中三个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中,分别插入一些富有校本特色和研究意义的课程内容,以丰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拓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视野。我们目前在高一、高二分别插入《人生规划》《宁波文化(含宁波品牌、宁波商帮、宁波文学等)研究》《研究性阅读》《新闻与调查》等内容。这些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研究和探索性、乡土性,同时又紧密联系高中生自我生命的成长,所以在实施中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8、阶段性结题及专题研究的探索。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课题研究的广阔视野。在建立学科规范中,学习省教研室的相关规定,指导学生在高中3年研究至少2种不同类型的课题。
研究是无限探索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现未知。受条件所限,许多课题组在完成课题后不再深究,一两个月或一个学期所作的常常是浅尝辄止的研究,所学到的多是一些皮毛,求证一些常识性的、规范的知识,这样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真正的科学研究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往往要在困惑和看似无序的现象中找出特征性的东西来。这一过程,也是研究者对结构不良的知识进行建构、赋予意义、达到深刻的理解或新的发现的过程。
我们已经注意到部分学生课题停留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并有课题选题偏大的普遍倾向,许多课题组局限在对本已有序的知识进行再整理,无法深入下去。因此,我们倡导研究结果的展示中不仅要报告关于这个问题我知道了什么,还应该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因此要重视对阶段成果的评估,能对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指导。有的课题组经过申请、批准后,可以一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结题,不必强求每个课题组都要每学期进行完整结题。
八、教研组运行一年来的问题与探讨
1、兼职教师出于自己的学科背景,一般都以他原来教学的学科为重点,为此,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是研究性学习教研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鉴于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每周开设三节课的研究性学习,从上课内容、活动内容、配套活动资源和指导资源等,都不太现实。对大多数认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组,高中三年完全能自行统筹安排270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许多课题组在一年半的研究性学习中甚至已超出270个课时。时间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学校及研究性学习相关的教师如何引导。建议每周至少开一节课,并为了发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色,班级结题答辩和年级答辩如果能集中时间,效果比较好,时间拖得过长,学生易出现“研究疲惫”。另外,不一定每一个课题都要在全班答辩,建议典型课题全班或全校答辩。可以组织部分课题由两三个教师评委用零碎时间,约定好进行答辩,体现“集中要典型,分散讲效率”的原则。建议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如三天时间,一天为社区服务时间,一天为社会实践时间,一天为研究性学习时间,或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日(一天),全省统一实施,让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特点得到进一步发挥。
3、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建议把研究性学习课安排在每周某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这样,既可以集中指导,也可以让本班同学分组活动。对外出的课题组要纳入课程化统一管理。
4、学生研究内容涉及面广,如同师范院校新设的科学系综合物理、化学的内容一样,研究性学习教师也要加强专业性。
5、目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普遍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一些学校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热”的一面,但指导教师这一头却偏“冷”。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提请相关部门加以重视。
一、学校给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定位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是在教务处领导下,由各学科中有一定教学和研究经验的教师组成,致力于提高学校研究性学习业务水平,承担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总体规划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实施、指导与相关评价等任务的教研组。该组织突出跨学科、综合性(文理等学科互补)和研究型的特点,做到专职教师管规划,课题导师管上课,指导教师管指导。专职教师需要教学、活动规划与校内外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
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是业务性而非行政性的教研组。这个组是在原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委员会领导下的专职教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他学科教研组不同之处在于:铁打的营盘(专职教师)流水的兵(课程导师及指导教师),职权大于备课组小于行政教研组。
二、教研组人员的设置
由专职和兼职承担研究性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该组教师也称研究性学习课程导师。另外,在教务处等部门组织下,建设相关的指导教师队伍。
三、教研组的职责
1、教研组在研究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教研内容。
2、组织本组教师研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每学期定期安排专题教研并做好记录。
3、组织教师了解、学习与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基本业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知识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随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专业技术及本学科前沿信息的支持。
4、采取措施,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知识、获取信息知识和如何做研究做课题的相关学习,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和科学动态,以及教育、心理和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等,拓展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
5、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中的收获和经验,积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各种相关资料,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水平。
6、加强集体备课,探索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课程真正体现其跨学科、实践性和学以致用的课程特点。对组内教师提出具体的教学、教研和培训计划,一学期或一学年等不定期进行相应业务培训、检查与评价。
四、教研组人员的职责
1、专职教师的主要职责。侧重年级、全校的研究性学习规划。首先做好一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负责对全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以及年级性、全校性的活动评价,参与对全校、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2)负责制定、落实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
(3)负责制定每一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三年实施规划,参与制定各年级每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
(4)完成省编教材《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的教学与实践,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指导工作。
(5)做好备课组或教研组内的各种业务的学习、检查与评价。
(6)完成学校指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工作。
2、兼职教师(也称研究性学习课程导师)的主要职责。侧重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教学。首先做好一名指导教师,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工作。
(2)协助专职教师完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整体规划与评价。
(3)完成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导课程的跨学科整合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和评价。
(4)在学科整合型研究性学习中,力求把本学科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开展跨学科学习,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5)参加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3、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侧重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
(1)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性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听课等活动,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流程,提高指导能力。
(3)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答辩等,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除了与本专业知识相关、属于学科前沿的内容外,还包括:科研方法、学习策略、人际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教师的指导,更多地侧重在方法、思路和信息等方面。所有的指导,都要掌握好尺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4)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实验、图书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发生冲突,可通过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统一进行协调。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等活动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或调查方案等,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或调查的进展情况。技术含量高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指导教师一定要到场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实验。课题组的学生外出采访、参观和调查,应在安全和方法上予以指导。
(5)平等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与学生一起开发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6)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教师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7)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参与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织的课题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五、教研组人员的待遇及其他
教研组职责、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及指导教师的职责,是我校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的。《意见》第17条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 关政策,还应制定普通高中教师担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相关政策。职称评审时对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可单独设置学科评议组,并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其他学科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应有相应担任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经历。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以及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据此,《镇海中学教研组考核细则》的“教育教学改革”板块规定了教研组考核的满分指标:“组内有1/2以上的教师(或高一、高二任课教师70%以上)参与活动,并都有结题报告,结题报告中有1/3以上被各级各类报刊(包括校报校刊)录用或评奖中获奖。”分级打分另有相关细则。
这些规章对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各相关人员有了更多制度上的保障。我校的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1、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长按照《镇中管理》相关规定享受同类教研组长待遇。
2、兼职教师按照所兼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具体情况,计算相应的工作量。
3、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享受一定的指导津贴,每个课题指导费一般分为200元、150元、100元和50元四档,课题指导教师不止一位,指导费总数不变,可自行分配。指导的课题在校、区、市和省级获奖的,或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被报道的,按学校同类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4、学校每学期或学年末,将对研究性学习优秀指导教师及相关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研究性学习教研组还将在教务处和政教处组织下,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良好,能较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评出“研究性学习活动先进集体”,并表彰校级优秀课题(研究性学习先进小组)或“研究明星”。
5、对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六、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工作流程及一年来的工作要点
1、教研组长提出本届学生三年研究性学习实施规划及本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学两大思路,对班级、年级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作统一规划与协调。高一、高二备课组长各自提出本年级的教学实施计划草案,提出对每位组员的具体教学要求。供教研组教师交流、修订,形成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计划。定稿后,教研组教师按本年级实施计划授课和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
2、各备课组提出对组员学期考核合格的基本要求:一是每学期对《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进行集体备课,按章节分工合作完成。上交材料包括一堂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二是一学期上交一次组织班级或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实录”。三是上交一个成功或失败的学生课题组研究案例分析,进行详细的研究过程点评,一般不少于1000字。四是在实施中的相关管理的改进对策等。
3、建立教研组备课库,针对《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及班级研究性学习课,每一节有教案、有课件。目前已初步完成。下一步,要做到每一位教师在一年内,要独立备完一本书的教案。
4、每工作周的周日晚,由各备课组长给本组教师发一份教学建议,以便相互衔接。每2周左右,备课组或教研组人员开一次例会。活动记入《镇海中学教研组活动记录本》。
5、本组人员每学期听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不少于4节,做好听课及评课记录,请听课者一定做好对该节课的改进建议。
6、每位课程导师在课外指导课题组不少于3个,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内有责任指导教学班内的任一课题组。
7、班级开题论证会和结题答辩时,各备课组尽量做好每班能一文一理两名教师搭配去做评委,其中一名教师可作听课老师处理。
8、年级答辩时,要求请相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做评委或来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讲座。
9、注意分年级工作要点。
高一备课组。2007年下半学期高一年级实行定题研究、选修课模式试验,实行课题四选一,但是每一个课题在备课组请教提出课题的老师、专家及集体攻关基础上,提出不少于8个适合学生研究的研究方向。指导教学班的各课题组少进行重复研究。
高二备课组要做好“限制课题组数量过多过滥,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工作。具体做法为:
(1)组织各班学生评委会及年级评委会,做好全校教师报名参与指导教师队伍的工作及组织著名高校校友研究性学习顾问团的工作。
(2)按《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研究顺序为指引,抓好选题——开题论证会——中期检查——研究过程指导——结题等环节。
(3)花大力气培养好各班的学生研究骨干,以学生干部为核心组织实施好各班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在各报告环节,培养学生评委的评价素养,提高开题、结题两个报告会的答辩和交流质量,扩大答辩与交流的参与面,提高交流的水平。要求评委不仅打个分数,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打分前一定要写好评价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评委团的水平有多高,该班的研究性学习水平就有多高”。在此基础上,筛选、合并一部分课题组,实现优化组合。注意分班级(集中)开题或答辩与教师评委会(分散)开题或答辩两种,集中时影响面广,注意选择得失较典型的课题组参与。
(4)做得好的班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操作方案、答辩与交流活动案例等可以向年级、学校推荐。
(5)各课程导师要准备好年级答辩时的讲座,这是对一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也是结合现场答辩的点评。具体做法是,每位课题导师就本班的结题情况,分析本班所做课题,在本组教师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上好每班的点评课。
10、期中考试前后做好中期检查工作。
11、期末考试前对以本教学班为主的申请结题的课题组做好结题答辩组织工作。程序为:先统计好本班结题课题,上报备课组,后由教研组报教务处,申请统一安排年级答辩时间,并开设一个时长为30分钟的总结或开拓视野的研究讲座。
12、做好一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课题研究的材料整理工作,争取大部分研究资料能上传到镇海中学校园网镇中论坛的“研究性学习”专栏,推出一期《镇中研究学刊》。
13、2008年6月,研究性学习备课组隆重推出了镇海中学2006级研究性学习年级答辩会及“研究之星”表彰大会,并请宁波市教研员吴筱泉老师开设学生如何选题的相关讲座。
七、教研组内涵化建设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的教师大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为此,在组内必须大力培养组员的认同感,努力在做中学,甚至边培训边做。为凝聚组内力量,我们倡导“营造一种氛围,树立一个理念,增强一个意识,强化一种能力”。“一种氛围”即研究氛围。在新课改背景下,社会更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更加重视教科研,“研究”让学生有学习“DIY”的良机,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一个理念”,即以教研组为核心,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上,积极营造研究性学习自主管理与学习的良好氛围。目前,培养班级、年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有效合作、有效竞 争的良好氛围极为重要,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氛围在重点中学可能比建立一支热情的指导教师队伍更为重要。同伴的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在高中阶段的积极影响,在研究性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发挥。“一个意识”,即研究性学习必须加大宣传。无论是其他学科教师还是家长,都对这门课不是很了解,对省里的规定特别是一些新规定不了解,所以要通过网站、黑板报、讲座、报刊、校外媒体等,宣传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一种能力”,即强化一种综合协调能力,也是教研组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不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必须和其他教研组建立好合作、互补、共赢的关系,教研组还必须有校内外综合协调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规划、有效管理和指导提高研究质量。
在学校重视下,我校借助外部环境,打造组员发展平台。学校重视与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争取相结合,开设校、区、县、市公开课十余节,推荐区高中综合实践“教坛新秀”评比2人,区“骨干教师”评比2人,并有10余篇宣传我校研究性学习探索与成果的相关报道在相关报刊上发表。
我们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伊红来我校给全校教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讲座,邀请了省、市综合实践活动专家组亲临现场教学和活动指导,以此为契机建立学科规范。我们制定教研组建设的三年、五年等中长期规划,基于部分人员的流动性,我们通过有计划地培训,以点带面,让全校教师都懂得研究性学习指导规范,让研究性教研组成员共同参与各种规范建设。
1、课程规范——课程三要素: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组织组员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之研究性学习实施意见、《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和教科书《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
2、教学规范——专职教师、课程导师和指导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集体备课、听课。
一类整体规划:三年实施方案、学年实施计划、学期授课计划。
二类过程指导:(1)活动准备阶段(选题);(2)活动实施阶段(过程、证题);(3)总结交流阶段(结题、评价)。
三类方法指导:(1)认识基础与方法论指导;(2)校内室内活动指导行为;(3)校外活动指导行为。
3、教材资源规范——专职教师、课程导师和指导教师的对教材研究的分工合作,从教学到评价必须“合作”。
(1)选题库(选题指南案例)。
(2)教案(教学设计)库:教材所有章节的备课资料,省、市培训材料,其他资料。
(3)课件库:A、教师上课及讲座;B、学生课题研究特别是开题与结题演示文稿;C、上课录像等。
(4)学案库(镇海中学校园BBS“研究性学习专栏”等):A、近6年来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B、结题报告;C、研究心得;D、优秀及失败典型案例。
(5)其他资料库:浙江省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博客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的博客等。
4、研究规范的建立路径。
路径一:与学校教科所(室)等联手,先培训指导教师。(教科研行为与课题研究的相似性)
路径二:请科研专家作辅导讲座。
路径三:请课题做得好的师生给新生、新指导教师介绍经验,上课或展示学生研究过程记录的录像。
5、类科学研究的校本开发。
路径一:以“案”说法。
路径二: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
路径三:挖掘丰富的校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校友顾问团。
6、评价规范。
(1)量化规范。印制《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建立答辩记录本及班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上课记录本。强化创新、合作等意识,如积极为班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出谋划策,为别的课题组提供完善建议和有价值的问题等的记录,为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3)操作流程规范。在答辩、活动手册及各种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先由教师评委组和班组学生评委会在班级进行A级课题组评选,再进行班级A级个人评定,最后进行校级优秀课题答辩、校“研究之星”的评定。
7、以校本课程为特色,丰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做几个课题?如果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内做2个课题,那么这与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不符,他们宜在一学期左右看到一些阶段性成果。如果每学期做一个课题,那么高中阶段连续3年的重复性活动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课程学习中的习惯性倦怠,这样的心理症状在目前高考科目中所显示的状况已经让业内人士担忧。研究性学习不能重蹈覆辙。为此,我们思考改善的办法是在高中三个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中,分别插入一些富有校本特色和研究意义的课程内容,以丰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拓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视野。我们目前在高一、高二分别插入《人生规划》《宁波文化(含宁波品牌、宁波商帮、宁波文学等)研究》《研究性阅读》《新闻与调查》等内容。这些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研究和探索性、乡土性,同时又紧密联系高中生自我生命的成长,所以在实施中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8、阶段性结题及专题研究的探索。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课题研究的广阔视野。在建立学科规范中,学习省教研室的相关规定,指导学生在高中3年研究至少2种不同类型的课题。
研究是无限探索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现未知。受条件所限,许多课题组在完成课题后不再深究,一两个月或一个学期所作的常常是浅尝辄止的研究,所学到的多是一些皮毛,求证一些常识性的、规范的知识,这样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真正的科学研究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往往要在困惑和看似无序的现象中找出特征性的东西来。这一过程,也是研究者对结构不良的知识进行建构、赋予意义、达到深刻的理解或新的发现的过程。
我们已经注意到部分学生课题停留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并有课题选题偏大的普遍倾向,许多课题组局限在对本已有序的知识进行再整理,无法深入下去。因此,我们倡导研究结果的展示中不仅要报告关于这个问题我知道了什么,还应该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因此要重视对阶段成果的评估,能对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指导。有的课题组经过申请、批准后,可以一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结题,不必强求每个课题组都要每学期进行完整结题。
八、教研组运行一年来的问题与探讨
1、兼职教师出于自己的学科背景,一般都以他原来教学的学科为重点,为此,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是研究性学习教研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鉴于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每周开设三节课的研究性学习,从上课内容、活动内容、配套活动资源和指导资源等,都不太现实。对大多数认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组,高中三年完全能自行统筹安排270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许多课题组在一年半的研究性学习中甚至已超出270个课时。时间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学校及研究性学习相关的教师如何引导。建议每周至少开一节课,并为了发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色,班级结题答辩和年级答辩如果能集中时间,效果比较好,时间拖得过长,学生易出现“研究疲惫”。另外,不一定每一个课题都要在全班答辩,建议典型课题全班或全校答辩。可以组织部分课题由两三个教师评委用零碎时间,约定好进行答辩,体现“集中要典型,分散讲效率”的原则。建议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如三天时间,一天为社区服务时间,一天为社会实践时间,一天为研究性学习时间,或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日(一天),全省统一实施,让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特点得到进一步发挥。
3、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建议把研究性学习课安排在每周某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这样,既可以集中指导,也可以让本班同学分组活动。对外出的课题组要纳入课程化统一管理。
4、学生研究内容涉及面广,如同师范院校新设的科学系综合物理、化学的内容一样,研究性学习教师也要加强专业性。
5、目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普遍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一些学校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热”的一面,但指导教师这一头却偏“冷”。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提请相关部门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