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交流平台建设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396104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教育以及就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提倡通过全面培养创业型人才,来有效提升就业率,实现创业就业的新局面,这对于大学生而言,即是机会,也是挑战。大学生是具有专业性知识的高端人才,其不但拥有较高的創新能力,同时还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活力,政府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是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并以此来全面现实大学生自有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政府各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来并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与帮助,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交流平台,借此来实现政府、企业、大学生等方面之间交流与沟通,全面推广和实现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开展。
  关键词:政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
  一、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政府是用于执行国家权力的主要部门,其目的和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社会以及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位于核心地位,不但影响着各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环境变化,同时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全面反映了其在整个过程中重要职能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属于服务型政府,其通过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来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面实现与实施。其重要职责是构建良好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要求,加大政策扶持执行、提升创业服务质量,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形式
  (一)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
  顺应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以当前情况来全面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项管理政策,针对可能发生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来具体加强管理,并形成制度来增强监管力度。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所制定的政策,主要分为引导性、扶持性、优惠性以及补贴性政策四类,通过具体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有效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利实现,并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由于各政府行政部门责任划分不同,其根据实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来制定相应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执行效用和作用。
  (二)构建和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
  政府各行政部门全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以相关政策来扶持各所属教育、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实际工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与实现。同时,政府各行政部门针对实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全面深入规划实践、信息以及相关政策等交流平台,从而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情况。通过政府各相关行政部门的合理规划,使得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并且制定和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目标和内容,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加速通道。
  (三)合理调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有资源
  资源合理调配是当前政府用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式,其中直接方式涉及预算、资金以及财政补助等相关内容管理,政府通过合理分配现有资金给予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优化政府现有资源调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同时还能够更多的吸引和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营造和维护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营造和维护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政府各行政部门通过舆论宣传来提升其对文化的影响力,在社会各行业中营造健康的、良好的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各行业企业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另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各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节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全面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布局制定与实施,营造和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全面调整和分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有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构建工作平台,全面强化创业规划,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交流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其全面实施与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学术与技术作为支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扶持和政策优惠,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使得社会各界、学生等之间实际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然而,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等对创新创业仍然未给予重视,其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并不强,缺乏必要的知识引导和专业讲座,弱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使得公共交流平台未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实效,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平稳发展的推广。
  (二)创业教育缺乏有效公共平台
  国家政府虽然在会议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鼓励和支持,但在实际政策和其他方面等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只停留在交流和沟通阶段,并且其宣传推广仍然不足,大多数大学生并不知道该平台的存在,未达到扶持效用。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人员。政府当前只是搭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未对国家相关政策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宣传,同时还未成立专门教育小组或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极大的降低了创业教育公共平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训练。在教育交流的同时,忽视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水平的提升与考核,导致一些大学生虽然有好的创业项目,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从而使得其创业失败或难以持续经营,极大的削弱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业教育平台缺乏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作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扶持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也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其尚未构建科学合理的实施评价体系,无法及时发现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且难以对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实际效用进行评价,进而极大的影响和弱化了交流平台的作用。除此之外,政府还未对教育交流平台上的相关知识内容实效性进行分析与考评,难以及时对公共交流平台上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以及对创业教育知识内容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交流推广。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建设相关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其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各高校之间全面合作,政府要对创业教育起到引导作用,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等多方面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创业教育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一)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交流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就业趋势发展的必要,政府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宣传力度,打造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创业方面知识与问题交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交流意识,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企业等投入到自主创业和扶持创业之中,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一方面,政府通过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提升主动学习性和自主意识,并通过相关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训练,根据市场发展需求来合理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和深入挖掘自我价值,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及时更新和发布专业知识,为大学生创业问题给予正确的讲解和引导,以丰富的创业理念和相关经验来营造起以创业知识教育为根本的交流平台。
  (二)合理分配和调配创业教育资源
  政府相关部门应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根据创业教育实际情况来全面整合和调配现有资源,进而将一切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全部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公共交流平台的最大化效用。与此同时,政府加大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投入来完善平台建设,实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最终目的,即实现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
  (三)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政府应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政策,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其一,全面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交流管理体系。通过平台来切合实际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帮助,加大教育公共交流平台宣传力度,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质量;其二,定期对教育公共交流平台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对平台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和讲解,满足更多大学生的不同方面需求;其三,全面推动综合服务与创业教育的实施。提高国家相关政策协调性与针对性,通过创业教育公共交流平台,把创业创新与简政放权相结合,加强各行业公平竞争,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五、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全面发展,政府、企业以及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实际作用,共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整合市场体系創业资源,有效避免资源信息的浪费与流失,交流和共享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推动创新创业的全面实现与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利用其相关职能与权利,基于公共交流平台实现信息沟通,构建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全程化教育模式,从政府、战略、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进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国权,王龙江.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教育平台建设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4):74-77.
  [2]黄幼川.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226-230.
  [3]刘颖.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保障研究[J].学习月刊,2014(24):42-45.
  作者简介:
  李晴(198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宁波大红鹰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研究。
  注:课题:《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交流平台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1320171015)。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应用知识于社会、用实践检验知识的良好时机,是提高素质、教育自身所必不可少的一课。然而,在实践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衍生出一系列怪现象,本文从学校、学生、社会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探求原因。  关键词:社会实践;怪现象;健康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突显的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文化浸透成为当前不断扩大的教育内容和趋势。为了更好地提升“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效果,要突破语言、文化、思维、心理方面的跨文化障碍和问题,探寻“一带一路”的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文化浸透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文化浸透  当“一带一路
期刊
摘 要: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对于时代发展、理论发展以及学生个体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怀的关系进行阐述,然后说明人文关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实例,提出几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自身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对人的价值予以肯定,
期刊
摘 要:高水准的教师人才队伍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是其重要发展基础。本文通过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职称评审的准确性等方面的建设思路,解决高校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低、教师无法提升学生日常学习效果、教师评审职称失实等问题,进而促进高校建设高水准教师人才队伍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双一流;高水准;建设思路  一、教师考核对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意义  世界一流水平
期刊
摘 要:随着新的高考要求的落实,高中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要求,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作为高中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教学;教育理念;走班制;思考建议  目前,新的高考政策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个性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而且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也能充分体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为此,我们学校从14学年开始,着力思考和探讨如何让每一位学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具有影响,而政治参与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作用。本文首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作用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实例,提出几点能够优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普通公民/团体利用各种渠道与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且对政府决策造成影响的行为即是政治参与。大学生是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现阶段,大学生政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困难学生就业难始终困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因此,独立学院要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实现优质就业,必须准确分析困难学生的特点,破解制约困难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探索出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就业的实践路径,真正促进贫困生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策略  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就业工作质量,而且关系到学校资助工作的成败更关系
期刊
摘 要: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们丰富自己的“加油站”。图书馆的藏书卷帙浩繁,需要高效的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改变,便于更好的為学院和学生服务。本文就目前职业教育学院图书馆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一些创新对策做个简明扼要的叙述。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状;创新  一、职业教育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投入力度不够  (1)
期刊
摘 要:南昌工学院是一所多民族的高等院校,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团结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要条件之一。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
期刊
摘 要:手机移动网络出现之前,已经存在网络虚拟自我异化形态,手机出现后,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虚拟自我异化朝着自由化、随意化的方向发展。手机移动网络技术作为超越地理限制、时间限制、使用规制的日常化工具,逐渐将虚拟社会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大学生虚拟自我得以更自由地在现实和虚拟空间切换,但却可能导致虚拟自我异化问题更加严重,表现形态也日趋多样化。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异化  1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