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按摩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康复组32例采用中西药物治疗与针灸按摩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的中西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25.10±5.12)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运动功能评分(fugl-mever FMA)。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T指数、FMA评分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按摩康复组患者BI指数、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中西药物常规与针灸按摩康复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能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8)03-0257-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8.03.027
脑梗死是常见多发病,由于病残率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及时规范有效科学地治疗非常重要,能有效降低病残率。中西药物常规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针灸按摩)方法能有效快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分组进行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和CT、MRI影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且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的均为首次发病患者64例(偏瘫肢体肌力为1~3级不等),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男24例,女8例,年龄46~75岁,平均(62.45±5.43)岁,病程2~40h。对照组男26例,女6例,年龄46~75岁,平均(62.10±5.90)岁,病程2~36h。急性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标准:安静情况下发病无明显恶心呕吐,但意识不清;CT或MR检查确诊;腰穿脑脊液无血性液体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脑梗死的中西药物常规治疗(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脑保护剂、中药复方丹参等)并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即给予早期针灸(20~30分/次,1次/天),取穴原则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和肢体远、近穴及局部取穴相互结合;按摩(30~60分/次,隔天1次,每周3~4次)康复治疗,共4周。入院时收集和治疗(25.10±5.12)天后对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按患者综合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控制大、小便;能自己进食、穿衣、床椅转移、洗澡、行走等)、运动功能(肩、肘、膝关节运动及坐、立、站、卧等)评分来判别疗效。
1.3疗效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AM的评级、评分:Ⅰ级(<50分)严重障碍;Ⅱ级(50~84分)明显障碍;Ⅲ级(85~95分)中度障碍;Ⅳ级(96~99分)轻度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法:良(>60分)部分帮助;中(60~41分)极大帮助;差(≤40分)他人服侍。
1.4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版對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 2结果
64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分组治疗前BI指数、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均提高,康复组提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脑组织血液供应发生局部障碍,出现缺血、缺氧引起的不可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并可引起肢体的偏瘫,因此对其及时规范有效的、科学的治疗非常重要。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脑梗死后能否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方法和患者梗死面积大小、位置密切相关。脑梗死后中西药物溶栓抗栓治疗非常重要,若病情允许早期联合针灸和按摩治疗,则能有效地促进肌力的恢复和肌肉运动神经系统控制的重建。临床观察结果证实,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元功能恢复的时间在损伤后的2~3月内,早期针灸、按摩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使患者平时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发挥代偿功能,使脑神经功能进行重新组织和再建。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辅助治疗主要目的是快速加强患侧肢体控制能力和矫正躯体的功能障碍;治疗时间国内外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和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左右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临床一般患者入院后第6~22周是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水平的关键时期。目前的研究文献报道针灸治疗时间大约20~60分/次,1~2次/天。综合康复治疗的强度及时间根据评估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选择而定,以患侧为重点。本研究选择时间为患者梗死偏瘫常规治疗并评估临床症状有好转后48h左右。针灸治疗时间在上午,选用太冲、阳陵泉、足三里、手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可结合艾条灸,每次治疗20~30分钟,1次/天,但应避免心前区穴位。强度以患者舒适为主,每次治疗30~60分,隔天1次,每周3~4次,共治疗4周;推拿按摩时间在下午,对关节、肌肉轻柔缓慢地按摩推拿,对瘫痪肌予以按摩、轻捏,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的按摩放松,从远端及近端,轻重结合,并保持良好的瘫肢功能位置每次5分钟;对于重度瘫痪的肢体,屈肌和伸肌交替按摩,防止肢体深静脉血栓;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本文分组治疗后数据统计结果说明了常规中西医药物对脑梗死偏瘫治疗是基础,但联合早期针灸和按摩康复辅助治疗对偏瘫肌体肌力改善更加明显。这充分证明了早期针灸和按摩治疗能加速患者脑血流量的改善,促使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血流得以再灌注,使梗死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促进受损脑组织神经细胞存活及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伴有偏瘫的患者常规中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时联合早期康复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8)03-0257-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8.03.027
脑梗死是常见多发病,由于病残率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及时规范有效科学地治疗非常重要,能有效降低病残率。中西药物常规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针灸按摩)方法能有效快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分组进行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和CT、MRI影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且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的均为首次发病患者64例(偏瘫肢体肌力为1~3级不等),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男24例,女8例,年龄46~75岁,平均(62.45±5.43)岁,病程2~40h。对照组男26例,女6例,年龄46~75岁,平均(62.10±5.90)岁,病程2~36h。急性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标准:安静情况下发病无明显恶心呕吐,但意识不清;CT或MR检查确诊;腰穿脑脊液无血性液体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脑梗死的中西药物常规治疗(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脑保护剂、中药复方丹参等)并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即给予早期针灸(20~30分/次,1次/天),取穴原则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和肢体远、近穴及局部取穴相互结合;按摩(30~60分/次,隔天1次,每周3~4次)康复治疗,共4周。入院时收集和治疗(25.10±5.12)天后对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按患者综合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控制大、小便;能自己进食、穿衣、床椅转移、洗澡、行走等)、运动功能(肩、肘、膝关节运动及坐、立、站、卧等)评分来判别疗效。
1.3疗效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AM的评级、评分:Ⅰ级(<50分)严重障碍;Ⅱ级(50~84分)明显障碍;Ⅲ级(85~95分)中度障碍;Ⅳ级(96~99分)轻度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法:良(>60分)部分帮助;中(60~41分)极大帮助;差(≤40分)他人服侍。
1.4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版對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
64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分组治疗前BI指数、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均提高,康复组提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脑组织血液供应发生局部障碍,出现缺血、缺氧引起的不可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并可引起肢体的偏瘫,因此对其及时规范有效的、科学的治疗非常重要。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脑梗死后能否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方法和患者梗死面积大小、位置密切相关。脑梗死后中西药物溶栓抗栓治疗非常重要,若病情允许早期联合针灸和按摩治疗,则能有效地促进肌力的恢复和肌肉运动神经系统控制的重建。临床观察结果证实,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元功能恢复的时间在损伤后的2~3月内,早期针灸、按摩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使患者平时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发挥代偿功能,使脑神经功能进行重新组织和再建。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辅助治疗主要目的是快速加强患侧肢体控制能力和矫正躯体的功能障碍;治疗时间国内外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和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左右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临床一般患者入院后第6~22周是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水平的关键时期。目前的研究文献报道针灸治疗时间大约20~60分/次,1~2次/天。综合康复治疗的强度及时间根据评估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选择而定,以患侧为重点。本研究选择时间为患者梗死偏瘫常规治疗并评估临床症状有好转后48h左右。针灸治疗时间在上午,选用太冲、阳陵泉、足三里、手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可结合艾条灸,每次治疗20~30分钟,1次/天,但应避免心前区穴位。强度以患者舒适为主,每次治疗30~60分,隔天1次,每周3~4次,共治疗4周;推拿按摩时间在下午,对关节、肌肉轻柔缓慢地按摩推拿,对瘫痪肌予以按摩、轻捏,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的按摩放松,从远端及近端,轻重结合,并保持良好的瘫肢功能位置每次5分钟;对于重度瘫痪的肢体,屈肌和伸肌交替按摩,防止肢体深静脉血栓;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本文分组治疗后数据统计结果说明了常规中西医药物对脑梗死偏瘫治疗是基础,但联合早期针灸和按摩康复辅助治疗对偏瘫肌体肌力改善更加明显。这充分证明了早期针灸和按摩治疗能加速患者脑血流量的改善,促使患者缺血半暗带的血流得以再灌注,使梗死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促进受损脑组织神经细胞存活及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伴有偏瘫的患者常规中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时联合早期康复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